学术投稿

某县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王志相

关键词:苯作业工人, 作业工龄, 职业健康检查, 复查
摘要:目的 探讨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与行业、工龄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保障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方法 收集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情况,按行业、作业工龄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全部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箱包皮革行业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复查率高,苯作业工人工龄大于2年的复查率高,但是复查对象经及时治疗后恢复情况好.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苯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对象,定期体检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与自然流产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与自然流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Highwire和UMI自1990年以来收录的相关流行病学文献,按照入选标准,终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6个流行病学资料纳入本研究,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合并的比值比(odds ratio)为2.81,95%可信区间为[2.05,3.83].结论 女性职业接触小于或等于高容许浓度苯系物,仍会造成自然流产率升高.

    作者:寿卫国;王妮妮;薛振宇;滕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宝山区1999~200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 用Foxpro建立数据库,用Excel进行统计,圆分布检验采用CS1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宝山区1999~2005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7起,确诊急性职业中毒56例(发病率42.4%),死亡3例(病死率5.4%).经圆分布统计分析,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有集中于夏季、早上8时至下午4时、上班后2~4 h的倾向.从事故原因看,因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事故起数多(占59.3%).结论 各用人单位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都应充分重视职业卫生,各司其职,做好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秦景香;周敏;刘武忠;翁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2000~2004年我所先后处理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4起,均发生在私营企业,其中3家企业发生二次中毒,中毒13人,其中轻度中毒2人,重度中毒11人(包括死亡2人).对4起中毒事故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 分析中毒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李洁雅;黄志军;赵凤玲;许雪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探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评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该文分类综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方法选择原则.

    作者:刘武忠;秦景香;周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待续)

    该文概要讲述了甲醛在人体内的代谢,甲醛的职业暴露和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着重阐述了甲醛的遗传毒性及国内外甲醛与癌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思路及主要成果.对鼻咽癌虽偶有阴性结果 ,但2004年IARC已确认甲醛可致人鼻咽癌.其他呼吸系统癌,正反结果 都有,说明尚需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及其他系统癌,仍需积累更多的职业人群资料.由于甲醛的职业接触人群广泛,且居住环境尤其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甲醛,其致癌性的研究将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xcel在职业卫生数据管理中的巧妙运用

    职业卫生主要是以劳动者和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围绕职业卫生工作特点,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及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开展日常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者:张传会;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县级市21家医疗放射单位放射防护情况调查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用的健康发展,对某县级市医疗放射单位26间X机房内防护设施及周围环境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 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在受检者防护用品、工作指示灯、警示标识等防护设施的装备上仍相当薄弱.因此基层医疗放射单位领导的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急需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工作;基层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防护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作者:饶子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5年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劳动环境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2005年北京市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12家工矿企业检测结果 分析表明,按企业所属性质分类,大兴区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6.48%、89.53%、8220%,大兴区工矿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乡镇企业略低于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物理因素、粉尘因素、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73.32%、70.59%、9356%,物理因素、粉尘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化学因素.以上结果 提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对乡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大检测力度,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因素的检测.

    作者:付士武;冯洪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目的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十堰市发生的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援,总结其得与失.结果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成功.结论 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可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作者:刘家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该文介绍了某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就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指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重视,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在安全卫生投入上,企业要舍得投资,不欠账,对一些防尘防毒设施进行改造,对一些很难达标的毒物、粉尘和噪声泄漏点,要组织攻关,进行技术改造,从本质上达到安全、卫生,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作者:王庆林;孙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吸入氢氟酸酸雾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报告

    某厂工人用氢氟酸溶液清洗不锈钢容器,因防护不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抢救后脱险.

    作者:施玉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臂振动对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振动性神经损伤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林立;孔令斌;高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入侵红火蚁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治对策

    红火蚁是世界上重大危险性害虫,近年入侵我国,并在我省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为有效防控该入侵害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该文综合相关文献,对红火蚁伤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新应对策略和防治技术.

    作者:毛润乾;吴华;黄鸿;欧剑锋;黄建勋;杨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39家公共场所禁烟情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查公共场所贯彻执行<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现状.方法 对439家公共场所禁烟专项执法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公共场所(如游艺厅(室)、歌(舞)厅、音乐茶座室)禁烟情况明显比其他法定禁烟场所差.结论 在公共场所禁烟执法检查中,针对重点场所,在加强执法检查的同时,要督导开展禁烟宣传教育,同时完善控烟制度,落实禁烟设施.

    作者:周世忠;郑朝军;王频;莫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理检查科学防护保护患者健康

    目的 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适应症,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使X射线检查正当化和优化,且使患者受照剂量小化.方法 根据有关X射线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目前X射线检查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X射线检查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不合理及无任何防护的X射线检查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对X射线对人体危害的认识不深刻,对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结论 只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X射线使用及防护的法律、法规,多向患者普及有关防护知识,才能使X射线真正服务于医学,并使患者所受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何葆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龙岩市放射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以上报汇报资料为主,结合现场调查,分析龙岩市放射源现状和潜在危害,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相应的放射源管理及防治对策.

    作者:刘新惠;林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人造宝石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 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 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作者:李敏;李骏晖;曹丹燕;陈朝东;李文勇;唐国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乡镇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对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进行测定,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浓度超标率达82.35%,铅烟浓度超标率达84.62%;对85名铅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慢性铅中毒11例,观察对象36例.结论 该企业严重的铅污染已对接触人员造成了危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霍卫东;周世义;曹泽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肥市生产企业化学品职业危害状况及职业损伤危险性分析

    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化学品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发现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合肥市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储存有害化学品的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对企业生产过程防护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有毒化学品危害性进行评分.结果 较差企业组防护效果平均分13.4分是优秀企业6.9分的194.2%;管理水平平均分8.4分是优秀企业2.2分的381.8%.结论 较差企业组存在着引发化学品中毒以及慢性损伤的隐患.

    作者:褚勇;徐影;吴伟光;张辉;张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