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待续)

蒋守芳;于立群

关键词:甲醛, 职业流行病学, 遗传毒性, 鼻咽癌
摘要:该文概要讲述了甲醛在人体内的代谢,甲醛的职业暴露和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着重阐述了甲醛的遗传毒性及国内外甲醛与癌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思路及主要成果.对鼻咽癌虽偶有阴性结果 ,但2004年IARC已确认甲醛可致人鼻咽癌.其他呼吸系统癌,正反结果 都有,说明尚需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及其他系统癌,仍需积累更多的职业人群资料.由于甲醛的职业接触人群广泛,且居住环境尤其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甲醛,其致癌性的研究将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四氯化硅急性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2006年3月5日,湖州市德清县某镇一清洁工人在清除垃圾时,不慎引起四氯化硅中毒.中毒原因主要是某制药厂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随意遗弃所造成;清洁工王某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打开内容物不明的四氯化硅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建议对危险化学品加强监管,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对清洁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树立防范意识.

    作者:赵云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的 对某新建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了解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并提出应采取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方法 采用类比法,对类比项目主要氯气、氯化氢和噪声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并采用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法和噪声作业分级评价法分析评价.结果 类比项目主要接触氯气、氯化氢场所的作业属安全作业;主要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除空压站厂房外均属安全作业,空压站厂房属于轻度噪声危害作业,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的生产工艺、控制方式等与类比项目基本相同,可以预测本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氯气、氯化氢、噪声作业危害程度是安全的.结论 该工程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后,该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作者:王荣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探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评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该文分类综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方法选择原则.

    作者:刘武忠;秦景香;周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报告

    报告与分析了1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的发病经过、临床诊治和作业现场调查情况.结果 表明,中毒原因系因厂方未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引起,提示加强有毒物品使用的防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同时要做好三氯乙烯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蔡耀章;蒋帆;肖国兵;孙新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压力源,其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噪声对语言交流、学习记忆、情绪及工作效能等几方面的影响,接触人员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降,噪声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素华;刘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乡镇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对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进行测定,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浓度超标率达82.35%,铅烟浓度超标率达84.62%;对85名铅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慢性铅中毒11例,观察对象36例.结论 该企业严重的铅污染已对接触人员造成了危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霍卫东;周世义;曹泽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理检查科学防护保护患者健康

    目的 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适应症,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使X射线检查正当化和优化,且使患者受照剂量小化.方法 根据有关X射线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目前X射线检查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X射线检查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不合理及无任何防护的X射线检查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对X射线对人体危害的认识不深刻,对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结论 只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X射线使用及防护的法律、法规,多向患者普及有关防护知识,才能使X射线真正服务于医学,并使患者所受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何葆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待续)

    该文概要讲述了甲醛在人体内的代谢,甲醛的职业暴露和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着重阐述了甲醛的遗传毒性及国内外甲醛与癌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思路及主要成果.对鼻咽癌虽偶有阴性结果 ,但2004年IARC已确认甲醛可致人鼻咽癌.其他呼吸系统癌,正反结果 都有,说明尚需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及其他系统癌,仍需积累更多的职业人群资料.由于甲醛的职业接触人群广泛,且居住环境尤其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甲醛,其致癌性的研究将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县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与行业、工龄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保障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方法 收集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情况,按行业、作业工龄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全部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箱包皮革行业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复查率高,苯作业工人工龄大于2年的复查率高,但是复查对象经及时治疗后恢复情况好.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苯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对象,定期体检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王志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入侵红火蚁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治对策

    红火蚁是世界上重大危险性害虫,近年入侵我国,并在我省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为有效防控该入侵害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该文综合相关文献,对红火蚁伤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新应对策略和防治技术.

    作者:毛润乾;吴华;黄鸿;欧剑锋;黄建勋;杨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肥市生产企业化学品职业危害状况及职业损伤危险性分析

    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化学品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发现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合肥市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储存有害化学品的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对企业生产过程防护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有毒化学品危害性进行评分.结果 较差企业组防护效果平均分13.4分是优秀企业6.9分的194.2%;管理水平平均分8.4分是优秀企业2.2分的381.8%.结论 较差企业组存在着引发化学品中毒以及慢性损伤的隐患.

    作者:褚勇;徐影;吴伟光;张辉;张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冷库氨泄漏导致氨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宝山区某肉类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作业工人检查废旧冷冻间时吸入氨导致1人死亡、3人氨刺激反应的事故.原因为工人没有按照检修规程穿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以及对防护用品使用不熟练.建议企业应重视工人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配备以及加强使用方法的培训.

    作者:周敏;刘武忠;秦景香;朱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2例职业性铅绞痛的护理体会

    该文报道了32例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患者,临床表现除腹绞痛外,还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经依地酸二钠钙驱铅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作者:林丽贞;赖美爱;周锦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该文介绍了某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就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指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重视,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在安全卫生投入上,企业要舍得投资,不欠账,对一些防尘防毒设施进行改造,对一些很难达标的毒物、粉尘和噪声泄漏点,要组织攻关,进行技术改造,从本质上达到安全、卫生,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作者:王庆林;孙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人造宝石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 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 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作者:李敏;李骏晖;曹丹燕;陈朝东;李文勇;唐国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龙岩市放射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以上报汇报资料为主,结合现场调查,分析龙岩市放射源现状和潜在危害,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相应的放射源管理及防治对策.

    作者:刘新惠;林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氟中毒护理要点

    抢救急性有机氟中毒病人在尽早就诊、诊断、及时合理用药的同时,精心、细致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该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总结出该类病人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生应用各种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沈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xcel在职业卫生数据管理中的巧妙运用

    职业卫生主要是以劳动者和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围绕职业卫生工作特点,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及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开展日常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者:张传会;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机械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方法 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监测,了解职业病危害特征,职业病防护措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存在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不同工艺过程中.结论 本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经测定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作者:陆续;陆红;赵晶;厚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1名在岗工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名在岗工人牙齿缺失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更好防治工人的牙齿缺失.方法 常规方法 检查工人的牙齿,用FDI公式记录法记录缺失牙的牙位.结果 各年龄组工人中缺失一个或两个牙者占大多数,缺失多的牙位是36、46,其次是37、47、26,龋病引起缺牙的人数为158例,占总缺牙人数的78.6%.结论 磨牙缺失较多,可引起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201名工人缺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因此要积极修复缺牙和防治龋病.

    作者: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