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职业性铅绞痛的护理体会

林丽贞;赖美爱;周锦英

关键词:铅中毒, 腹绞痛, 护理
摘要:该文报道了32例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患者,临床表现除腹绞痛外,还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经依地酸二钠钙驱铅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某县级市21家医疗放射单位放射防护情况调查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用的健康发展,对某县级市医疗放射单位26间X机房内防护设施及周围环境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 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在受检者防护用品、工作指示灯、警示标识等防护设施的装备上仍相当薄弱.因此基层医疗放射单位领导的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急需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工作;基层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防护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报告

    报告与分析了1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的发病经过、临床诊治和作业现场调查情况.结果 表明,中毒原因系因厂方未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引起,提示加强有毒物品使用的防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同时要做好三氯乙烯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蔡耀章;蒋帆;肖国兵;孙新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氟中毒护理要点

    抢救急性有机氟中毒病人在尽早就诊、诊断、及时合理用药的同时,精心、细致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该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总结出该类病人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生应用各种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沈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39家公共场所禁烟情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查公共场所贯彻执行<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现状.方法 对439家公共场所禁烟专项执法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公共场所(如游艺厅(室)、歌(舞)厅、音乐茶座室)禁烟情况明显比其他法定禁烟场所差.结论 在公共场所禁烟执法检查中,针对重点场所,在加强执法检查的同时,要督导开展禁烟宣传教育,同时完善控烟制度,落实禁烟设施.

    作者:周世忠;郑朝军;王频;莫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因吸入红曲红色素尘引发的多人粉尘性支气管炎调查

    4名作业工人在高浓度、高分散度碱性粉尘作业环境中,连续20多天每天16~18 h的工作,并缺少必要的个人防护,引发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是吸入红曲红色素尘引发的急性粉尘性支气管炎.经抗菌、消炎、止咳等治疗,2~5 d后痊愈.作业环境要保持适度通风,改进生产工艺,工人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职业性疾病的再次发生.

    作者:史子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压力源,其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噪声对语言交流、学习记忆、情绪及工作效能等几方面的影响,接触人员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降,噪声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素华;刘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汽车制造业铸造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汽车制造业230名铸造工人为接尘组和200名非接触尘毒职工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同时测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 生产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2.2%~85.3%,粉尘浓度0.5~1.75 mg/m3,合格率为80%;接尘组工人自觉症状中咳嗽、咯痰、气短阳性率及体检项目中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接尘组肺功能指标(FEF25%~75%、FE75%)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气道功能异常率接尘组为8.3%,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健康,尤其对呼吸系统损害更明显,应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黄丽蓉;李骏晖;李文勇;李敏;杨丽文;吴银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县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与行业、工龄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保障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方法 收集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情况,按行业、作业工龄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全部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箱包皮革行业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复查率高,苯作业工人工龄大于2年的复查率高,但是复查对象经及时治疗后恢复情况好.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苯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对象,定期体检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王志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吸入氢氟酸酸雾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报告

    某厂工人用氢氟酸溶液清洗不锈钢容器,因防护不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抢救后脱险.

    作者:施玉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冷库氨泄漏导致氨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宝山区某肉类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作业工人检查废旧冷冻间时吸入氨导致1人死亡、3人氨刺激反应的事故.原因为工人没有按照检修规程穿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以及对防护用品使用不熟练.建议企业应重视工人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配备以及加强使用方法的培训.

    作者:周敏;刘武忠;秦景香;朱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肥市生产企业化学品职业危害状况及职业损伤危险性分析

    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化学品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发现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合肥市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储存有害化学品的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对企业生产过程防护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和有毒化学品危害性进行评分.结果 较差企业组防护效果平均分13.4分是优秀企业6.9分的194.2%;管理水平平均分8.4分是优秀企业2.2分的381.8%.结论 较差企业组存在着引发化学品中毒以及慢性损伤的隐患.

    作者:褚勇;徐影;吴伟光;张辉;张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温州市职业卫生行政罚款分析

    目的 了解职业卫生行政罚款的总体特征.方法 对220个行政罚款案例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度罚款数额构成,2004年度与其他年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危害因素超标或造成事故而罚款的数额构成,苯、甲苯、二甲苯与其他危害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结合行业特点,监督重点突出;新的职能分工应进一步明确、到位,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作者:林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99例职业性化学烧伤调查

    目的 研究某区化学烧伤事故的发生特点、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区1996~2005年间发生的化学烧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化学烧伤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化学烧伤事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化学烧伤事故的化学物质以氢氧化钠、硫酸等为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结论 该区发生化学烧伤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应加强安全教育,并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品以控制化学烧伤事故发生.

    作者:黄云彪;祝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待续)

    该文概要讲述了甲醛在人体内的代谢,甲醛的职业暴露和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着重阐述了甲醛的遗传毒性及国内外甲醛与癌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思路及主要成果.对鼻咽癌虽偶有阴性结果 ,但2004年IARC已确认甲醛可致人鼻咽癌.其他呼吸系统癌,正反结果 都有,说明尚需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及其他系统癌,仍需积累更多的职业人群资料.由于甲醛的职业接触人群广泛,且居住环境尤其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甲醛,其致癌性的研究将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1名在岗工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名在岗工人牙齿缺失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更好防治工人的牙齿缺失.方法 常规方法 检查工人的牙齿,用FDI公式记录法记录缺失牙的牙位.结果 各年龄组工人中缺失一个或两个牙者占大多数,缺失多的牙位是36、46,其次是37、47、26,龋病引起缺牙的人数为158例,占总缺牙人数的78.6%.结论 磨牙缺失较多,可引起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201名工人缺牙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因此要积极修复缺牙和防治龋病.

    作者:覃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工艺礼品制造公司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将近四周年,各地对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企业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应该很多,但报道却不多,现将我们所做的其中一个案件阐述如下,供大家讨论、参考.

    作者:顾玉芳;郑步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探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评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该文分类综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方法选择原则.

    作者:刘武忠;秦景香;周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理检查科学防护保护患者健康

    目的 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适应症,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使X射线检查正当化和优化,且使患者受照剂量小化.方法 根据有关X射线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目前X射线检查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X射线检查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不合理及无任何防护的X射线检查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对X射线对人体危害的认识不深刻,对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结论 只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X射线使用及防护的法律、法规,多向患者普及有关防护知识,才能使X射线真正服务于医学,并使患者所受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何葆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苯中毒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报告

    该患者接触苯类化合物近18年,其间工作过4家企业,4家企业均未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日常性劳动卫生现场监测、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表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制意识淡薄,对职业病防治缺乏认识,也表明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不到位,工作中执法不力,存在漏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者:程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CO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某公司在承建炼钢炉的高炉及烧结技改项目时,在处理渗油胶管过程中,操作人员因吸入大量高浓度CO气体,而导致急性CO中毒.

    作者: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