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市职业卫生行政罚款分析

林增

关键词:职业卫生, 行政罚款
摘要:目的 了解职业卫生行政罚款的总体特征.方法 对220个行政罚款案例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度罚款数额构成,2004年度与其他年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危害因素超标或造成事故而罚款的数额构成,苯、甲苯、二甲苯与其他危害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结合行业特点,监督重点突出;新的职能分工应进一步明确、到位,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职业性铅绞痛的护理体会

    该文报道了32例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患者,临床表现除腹绞痛外,还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经依地酸二钠钙驱铅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作者:林丽贞;赖美爱;周锦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机械公司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发生.方法 采用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监测,了解职业病危害特征,职业病防护措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存在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不同工艺过程中.结论 本建设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影响,经测定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作者:陆续;陆红;赵晶;厚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县接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与行业、工龄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以进一步保障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方法 收集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情况,按行业、作业工龄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县辖区内苯作业工人全部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箱包皮革行业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复查率高,苯作业工人工龄大于2年的复查率高,但是复查对象经及时治疗后恢复情况好.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苯对工人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对象,定期体检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王志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乡镇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对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进行测定,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浓度超标率达82.35%,铅烟浓度超标率达84.62%;对85名铅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慢性铅中毒11例,观察对象36例.结论 该企业严重的铅污染已对接触人员造成了危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霍卫东;周世义;曹泽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目的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十堰市发生的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援,总结其得与失.结果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成功.结论 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可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作者:刘家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作者:饶子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与自然流产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与自然流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Highwire和UMI自1990年以来收录的相关流行病学文献,按照入选标准,终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6个流行病学资料纳入本研究,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合并的比值比(odds ratio)为2.81,95%可信区间为[2.05,3.83].结论 女性职业接触小于或等于高容许浓度苯系物,仍会造成自然流产率升高.

    作者:寿卫国;王妮妮;薛振宇;滕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目的 对某新建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线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了解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并提出应采取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方法 采用类比法,对类比项目主要氯气、氯化氢和噪声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并采用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法和噪声作业分级评价法分析评价.结果 类比项目主要接触氯气、氯化氢场所的作业属安全作业;主要接触噪声的作业场所除空压站厂房外均属安全作业,空压站厂房属于轻度噪声危害作业,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的生产工艺、控制方式等与类比项目基本相同,可以预测本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氯气、氯化氢、噪声作业危害程度是安全的.结论 该工程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后,该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作者:王荣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入侵红火蚁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治对策

    红火蚁是世界上重大危险性害虫,近年入侵我国,并在我省发生红火蚁伤人事件,为有效防控该入侵害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该文综合相关文献,对红火蚁伤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新应对策略和防治技术.

    作者:毛润乾;吴华;黄鸿;欧剑锋;黄建勋;杨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探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评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该文分类综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概念、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方法选择原则.

    作者:刘武忠;秦景香;周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苯中毒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报告

    该患者接触苯类化合物近18年,其间工作过4家企业,4家企业均未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日常性劳动卫生现场监测、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表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制意识淡薄,对职业病防治缺乏认识,也表明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不到位,工作中执法不力,存在漏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者:程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39家公共场所禁烟情况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查公共场所贯彻执行<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现状.方法 对439家公共场所禁烟专项执法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公共场所(如游艺厅(室)、歌(舞)厅、音乐茶座室)禁烟情况明显比其他法定禁烟场所差.结论 在公共场所禁烟执法检查中,针对重点场所,在加强执法检查的同时,要督导开展禁烟宣传教育,同时完善控烟制度,落实禁烟设施.

    作者:周世忠;郑朝军;王频;莫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人造宝石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 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 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作者:李敏;李骏晖;曹丹燕;陈朝东;李文勇;唐国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合理检查科学防护保护患者健康

    目的 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适应症,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使X射线检查正当化和优化,且使患者受照剂量小化.方法 根据有关X射线防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结合目前X射线检查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X射线检查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不合理及无任何防护的X射线检查现象,医护人员及患者对X射线对人体危害的认识不深刻,对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结论 只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X射线使用及防护的法律、法规,多向患者普及有关防护知识,才能使X射线真正服务于医学,并使患者所受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何葆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005年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劳动环境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2005年北京市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12家工矿企业检测结果 分析表明,按企业所属性质分类,大兴区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6.48%、89.53%、8220%,大兴区工矿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乡镇企业略低于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物理因素、粉尘因素、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73.32%、70.59%、9356%,物理因素、粉尘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化学因素.以上结果 提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对乡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大检测力度,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因素的检测.

    作者:付士武;冯洪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四氯化硅急性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2006年3月5日,湖州市德清县某镇一清洁工人在清除垃圾时,不慎引起四氯化硅中毒.中毒原因主要是某制药厂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随意遗弃所造成;清洁工王某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打开内容物不明的四氯化硅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建议对危险化学品加强监管,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对清洁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树立防范意识.

    作者:赵云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压力源,其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噪声对语言交流、学习记忆、情绪及工作效能等几方面的影响,接触人员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降,噪声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素华;刘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汽车制造业铸造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汽车制造业230名铸造工人为接尘组和200名非接触尘毒职工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同时测定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 生产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2.2%~85.3%,粉尘浓度0.5~1.75 mg/m3,合格率为80%;接尘组工人自觉症状中咳嗽、咯痰、气短阳性率及体检项目中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接尘组肺功能指标(FEF25%~75%、FE75%)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气道功能异常率接尘组为8.3%,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汽车制造业铸造粉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健康,尤其对呼吸系统损害更明显,应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黄丽蓉;李骏晖;李文勇;李敏;杨丽文;吴银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2000~2004年我所先后处理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4起,均发生在私营企业,其中3家企业发生二次中毒,中毒13人,其中轻度中毒2人,重度中毒11人(包括死亡2人).对4起中毒事故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 分析中毒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李洁雅;黄志军;赵凤玲;许雪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xcel在职业卫生数据管理中的巧妙运用

    职业卫生主要是以劳动者和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围绕职业卫生工作特点,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及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开展日常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者:张传会;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