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人造宝石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李敏;李骏晖;曹丹燕;陈朝东;李文勇;唐国汉

关键词:人造宝石, 噪声, 高频听力损失
摘要:目的 了解人造宝石加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状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整改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宝石厂磨钻、园磨及熔炉车间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测量车间环境噪声水平.选890例接触噪声人员作噪声组,并选160例非接触噪声人员作对照组.用常规方法 测量每个工人的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标准对听阈作年龄和性别修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两组工人听力状况.结果 作业现场共测86个噪声点,其中有8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95.35%;噪声强度为70.1~98.6dB(A),平均(89.2±2.8)dB(A);噪声组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罹患率为3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5%)(P<0.01),且噪声组随接噪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工龄5年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失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人造宝石加工行业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某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该文介绍了某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就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指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重视,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在安全卫生投入上,企业要舍得投资,不欠账,对一些防尘防毒设施进行改造,对一些很难达标的毒物、粉尘和噪声泄漏点,要组织攻关,进行技术改造,从本质上达到安全、卫生,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作者:王庆林;孙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日用化工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预评价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拟建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氢氧化钠、碳酸钠、高温、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轻度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调查分析评价,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工程投产后将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作者:杨金德;傅清青;徐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2例职业性铅绞痛的护理体会

    该文报道了32例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患者,临床表现除腹绞痛外,还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经依地酸二钠钙驱铅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作者:林丽贞;赖美爱;周锦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CO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某公司在承建炼钢炉的高炉及烧结技改项目时,在处理渗油胶管过程中,操作人员因吸入大量高浓度CO气体,而导致急性CO中毒.

    作者: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工艺礼品制造公司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将近四周年,各地对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企业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应该很多,但报道却不多,现将我们所做的其中一个案件阐述如下,供大家讨论、参考.

    作者:顾玉芳;郑步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臂振动对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振动性神经损伤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林立;孔令斌;高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县级市21家医疗放射单位放射防护情况调查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用的健康发展,对某县级市医疗放射单位26间X机房内防护设施及周围环境剂量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 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在受检者防护用品、工作指示灯、警示标识等防护设施的装备上仍相当薄弱.因此基层医疗放射单位领导的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急需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工作;基层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防护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目的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十堰市发生的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援,总结其得与失.结果 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成功.结论 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可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作者:刘家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Excel在职业卫生数据管理中的巧妙运用

    职业卫生主要是以劳动者和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围绕职业卫生工作特点,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及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是开展日常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者:张传会;徐秦儿;张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99例职业性化学烧伤调查

    目的 研究某区化学烧伤事故的发生特点、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区1996~2005年间发生的化学烧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化学烧伤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化学烧伤事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化学烧伤事故的化学物质以氢氧化钠、硫酸等为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结论 该区发生化学烧伤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应加强安全教育,并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品以控制化学烧伤事故发生.

    作者:黄云彪;祝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起冷库氨泄漏导致氨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宝山区某肉类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作业工人检查废旧冷冻间时吸入氨导致1人死亡、3人氨刺激反应的事故.原因为工人没有按照检修规程穿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以及对防护用品使用不熟练.建议企业应重视工人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配备以及加强使用方法的培训.

    作者:周敏;刘武忠;秦景香;朱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作者:饶子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吸入氢氟酸酸雾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报告

    某厂工人用氢氟酸溶液清洗不锈钢容器,因防护不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抢救后脱险.

    作者:施玉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报告

    报告与分析了1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的发病经过、临床诊治和作业现场调查情况.结果 表明,中毒原因系因厂方未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引起,提示加强有毒物品使用的防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同时要做好三氯乙烯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蔡耀章;蒋帆;肖国兵;孙新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某乡镇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对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进行测定,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尿铅含量及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尘浓度超标率达82.35%,铅烟浓度超标率达84.62%;对85名铅作业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慢性铅中毒11例,观察对象36例.结论 该企业严重的铅污染已对接触人员造成了危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霍卫东;周世义;曹泽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与自然流产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女性职业接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与自然流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Highwire和UMI自1990年以来收录的相关流行病学文献,按照入选标准,终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6个流行病学资料纳入本研究,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合并的比值比(odds ratio)为2.81,95%可信区间为[2.05,3.83].结论 女性职业接触小于或等于高容许浓度苯系物,仍会造成自然流产率升高.

    作者:寿卫国;王妮妮;薛振宇;滕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意外受伤原因及对策

    目的 为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工作中意外受伤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分析目前医务人员发生意外受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有所增强,诊疗护理操作更为规范,防护用品的使用更为普及和规范.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正确预防锐器伤,发生意外受伤事件后及时采取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 ,建立规范的意外受伤报告和处理程序,是减少目前医务人员意外受伤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作者:杨华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待续)

    该文概要讲述了甲醛在人体内的代谢,甲醛的职业暴露和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着重阐述了甲醛的遗传毒性及国内外甲醛与癌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思路及主要成果.对鼻咽癌虽偶有阴性结果 ,但2004年IARC已确认甲醛可致人鼻咽癌.其他呼吸系统癌,正反结果 都有,说明尚需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及其他系统癌,仍需积累更多的职业人群资料.由于甲醛的职业接触人群广泛,且居住环境尤其室内环境普遍存在甲醛,其致癌性的研究将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蒋守芳;于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压力源,其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噪声对语言交流、学习记忆、情绪及工作效能等几方面的影响,接触人员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降,噪声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素华;刘淑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起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2000~2004年我所先后处理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4起,均发生在私营企业,其中3家企业发生二次中毒,中毒13人,其中轻度中毒2人,重度中毒11人(包括死亡2人).对4起中毒事故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 分析中毒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李洁雅;黄志军;赵凤玲;许雪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