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技术价值的评价

李凯伟;曲认秀;胡必杰

关键词:肺真菌感染, 侵袭性, 诊断, 评价
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日益增多趋势,越来越危及人们的生命,而其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表现,检查繁多,各具优缺点,对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麻醉技术引入人工流产术后,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施术条件,有效减少了人流并发症.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可控易调的静脉麻醉药,成为门诊无痛人流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PH手术82例并发症分析

    自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率先报道了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hemorrhoids)术后,该术式以其符合解剖生理,操作简便,术后疼痛少,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在全世界迅速得到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查建华;陈淑章;徐斌先;王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乳腺癌疾病负担评价研究进展

    据世界银行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1990年,我国乳腺癌的病死率为2.3/10万;城市女性的病死率为6.7/10万.乳腺癌在中国所造成的损失约40万DA-LYs,占女性恶性肿瘤的5.8%;而全世界范围内损失451万DALYs;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首位(占12.9%)[1,2],因此控制乳腺癌被认为是降低全球癌症负担的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孙健;关维俊;库雪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与肺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由Bloom和Benett等[1,2]先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发现的.MIF是由体内多种组织和细胞(垂体、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的.

    作者:石连平;王广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7年唐山市某焦化厂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某焦化厂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 对唐山市某焦化厂1253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体检职工仅有45.81%所检项目完全正常;疾病检出率高的是心功能异常;疾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接毒工龄的增加也呈递增趋势;吸烟、饮酒与否对男性职工疾病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厂健康体检的结果不乐观,今后应加大防护工作力度,加强工人的卫生知识教育.

    作者:齐啸;庞淑兰;关维俊;薛玲;任琦;崔立华;杨云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尼卡地平对心肺转流中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尼卡地平治疗心肺转流期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例在心肺转流中出现高血压的心脏手术惠者,单次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降压,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全组血压均出现明显下降,降压前MAP平均(83.7±5.6)mmHg,静注尼卡地平1min后MAP下降至(55.2±8.2)mmHg(P<0.01),至用药后20min,MAP始终维持低于降压前水平(P<0.05).结论 尼卡地平能有效治疗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高血压,减少并发症.

    作者:韦华;李家胜;邓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央神经监护系统用于无陪病房重度颅脑损伤58例

    为提高神经外科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观察,我科无陪病房引进了上海诺诚电气公司的中央神经监护系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监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HD)治疗可发生各种并发症,按其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是指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内发生的与透析治疗本身有关的并发症,而低血压是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一般定义为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1].

    作者:毛英华;马学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1例手术失误原因分析

    1983-2008年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892例,其中再手术47例.47例中因手术失误需再手术治疗者31例,再手术者多数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申国红;朱长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输液速度对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对皮肤的反应;亦可引起一过性的肝功能异常等.本文着重探讨静脉输液速度引起静脉炎的影响.

    作者:邢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亢性肝损伤患者丙硫氧嘧啶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甲亢性肝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在46%~88%[1].甲亢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辅以保肝治疗,甲亢的治疗又以药物为主,丙硫氧嘧啶(PTU)为首选药物[2].

    作者:项岫秀;刘秀玲;张慧芹;刘阁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临床分析

    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直接关系临床医生能否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患者采集标本质量的高低与否,也关系到培养物病原菌的检出阳性率.

    作者:冯翠玲;乔英霞;陆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生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

    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国HBV携带者或感染者在1亿以上,远高于欧美国家[1].

    作者:牛雅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用于气管内肿物微创治疗的半数有效量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气管镜的腔内治疗已成为气道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1-2].微创治疗过程中麻醉与治疗共用气道,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作者:孙磊;李蕾;程庆好;王彬;蔡垣星;刘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隐患和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韩娟;王新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老年眩晕60例临床分析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1].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门诊中较为常见,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6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红霞;田毓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1,2]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后,肝内结缔组织再生,出现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同时肝内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作者:赵华;张国顺;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定量测定在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C-反应蛋白定量测定在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门诊和住院忠儿266例及正常对照200例进行C-反应蛋白定量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使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检测结果为(2.68±2.45)mg/L,脑炎组检测结果 为(103.45±112.02)mg/L,阳性率为93.6%,支气管炎组检测结果 为(90.22±96.61)mg/L,阳性率为87.1%.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的定量测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的观察,对于患儿病情的了解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作者:陈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阴道平滑肌瘤12例临床分析

    阴道平滑肌瘤是罕见的阴道间叶细胞肿瘤.现结合我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治疗确诊的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为诊断的正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显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技术价值的评价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日益增多趋势,越来越危及人们的生命,而其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表现,检查繁多,各具优缺点,对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凯伟;曲认秀;胡必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