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武方奇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AMI.现将我们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本病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管理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的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是近30年逐渐出现并普及的新概念,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人作为特殊的资源来进行开发及利用,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8个方面:同素异构原理、能位匹配原理、互补优化原理、动态适应原理、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原理、信息激励原理、文化激励原理[1].

    作者:汤克勤;刘金平;冯玉华;张淑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7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氟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79例Ⅰ级、Ⅱ级高血压患者,经2周停药清洗后,给予口服替米沙坦60mg,氨氯地平5mg,每日7:00顿服,8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闻平均血压、10:00血压及谷峰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10:00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5%,舒张压谷峰比值为73%.结论 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在满意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并降低24h血压波动幅度.

    作者:蒋卉;司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诊断

    心内膜垫缺损,指心内膜垫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发育不良,累及下部房间隔、流出道部分室间隔和房室瓣等组织结构,导致心内的复合畸形病变.本病尤其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预后极差的心脏病[1],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虹;张玲子;徐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肝胆外科引流88例效果观察

    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并发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大量腹腔积液、隔下积液、需PTCD减黄者和肝囊肿不能耐受手术者,出现压迫症状、中毒使病情复杂化,恰当的处理,可缓解患者病情,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新萍;吴红;谭红育;黄章宇;薛峰;李涛;彭放根;罗满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体位引流预防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

    羊水吸入综合征(AAS)是指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多量羊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喘息样呼吸,致羊水或胎粪吸入,常见于宫内窘迫,臀位产,巨大儿等[1].而剖宫产的新生儿口腔、胸、腹部未经产道的挤压,呼吸道的羊水含量较自然分娩多,如果清理呼吸道不彻底,新生儿较早地呼吸,发生羊水吸入综合征的机会增多.

    作者:刘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13例临床分析

    骨盆骨折多由于车祸、重物砸伤以及高处坠落引起,合并大出血致使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骨盆骨折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有效、及时的止血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我们搜集2006-2008年13例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胜;胡惠良;辛利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156例临床分析

    挫伤性前房积血是常见眼外伤病症,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视力可以完全恢复,但仍有少数患者因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而影响视功能的恢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156例(156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尿激酶静脉延迟溶栓治疗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但部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不典型,症状隐匿,疼痛缺如或疼痛部位及性质不典型以及以其他系统临床表现形式出现等,导致延迟来院诊治,或者临床医生未引起重视,极易误诊、漏诊,丧失早期有效治疗的佳时机.

    作者:李增男;张艳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18例护理

    百草枯作为一种速效触杀性除草剂,由于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又无残留,故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我县属农业大县,因自杀服毒和误服等造成百草枯中毒患者较多,自2005-2008年我院共收治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毛英华;马学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女性盆腔积液的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直肠陷窝是女性盆腔位置的低点,它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我们通过B超观察各种疾病引起积液的图像特征,探讨如何区分积液的性质及积液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元鹤;赵博;宋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UF-50全自动尿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影响因素

    为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验尿红细胞的准确性,我们对使用该分析仪检验提示有红细胞而尿潜血(±)~(卅)、以及阴性的598例标本进行尿沉渣显微镜对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春;严花实;金英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侵权及防范对策

    侵权是指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和患者接触的机会多,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护理侵权.护理侵权是指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而侵害被护理者的权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冬眠合剂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ICU患者病情危重,生理与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1],为了解除患者的忧虑或减轻疼痛,控制急性意识混乱状态,减轻或抑制过强的生理应激反应,避免遗留对救治过程中不愉快的回忆,促进睡眠及消除患者与呼吸机对抗等目的,确保对危重患者的各项救治措施能够按计划完成,镇静、镇痛治疗,成为必要的措施之一.我科于2003年1月-2009年2月应用冬眠合剂抢救45例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樊玉英;欧桂英;祝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下小儿视网膜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临床高压氧治疗下小儿视网膜的变化,评价高压氧疗法在儿科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及对视网膜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行高压氧治疗的小儿(含足月产正常体重儿、婴儿、幼儿及儿童)100例,在不同治疗压力、次数、氧浓度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此期间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连续进行眼底检查观察其视网膜的变化.结果 全部患儿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经眼底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结论 只要严格遵循高压氧治疗操作的常规,高压氧在临床儿科疾病上的应用是安全的,并不会产生视网膜病变.

    作者:何永忠;潘鮀兰;Cai Guohua;蔡国华;谢金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造血管移植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

    尿毒症患者需要持久性血液净化治疗,使生命得以延长.而建立通畅率高的动静脉内瘘(AVF)是血透治疗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随着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将人造血管移植用于自体浅静脉条件差或多次直接AVF失败的患者,建立替代性透析通路.

    作者:唐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乳房再造术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术的生活质量.方法 随访180例乳腺癌患者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病例资料、术后情况.分为保乳组(n=90)和再造组(n=90)二组.180例患者获得随访.应用(FACT-B 4.0)量表对120例入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性功能、身体形象以及QOL总分方面,保乳组好于再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功能方面再造组平均得分高于保乳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升学意义(P<0.05).结果 实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和实行乳房再造术患者生活质量一致.

    作者:何喜;马丽;李珊珊;张曼;王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电气工程项目中的监理作用

    目前,建设工程监理制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基建项目也都引入了监理制.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电气工程的监理工作,特别是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更为重要.

    作者:李志广;戴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影响儿童的学习并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但由于儿童鼻腔解剖,生理学的特殊性,有一部分儿童鼻窦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有关,我们2003年3月-2008年2月对46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鼻窦炎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致高血压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78岁,因头痛、头晕、耳鸣2008于2008年12月8日就诊.既往患有高血压病1级5年,间断口服尼群地平20mg,2次/d,治疗,血压控制在125~140/70~80mmHg,无不适症状.近日改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5mg,1次/d.

    作者:张艳;王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发性脾破裂

    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由Atkinson于1874年首先描述.因本病少见,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以致延误治疗,故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宋忠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