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与建议

汪春亮;成君方;袁杨

关键词:放射卫生监督, 废弃源, 调查, 建议
摘要:通过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摸清了现存于企业中的废弃放射源状况,全市有27家单位库存废弃放射源共55枚,放射性总活度59.42GBq,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放射源档案,做好废弃源管理权移交等建议.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电化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对某化工厂电化车间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患病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功能异常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饶子龙;王建平;林述莲;邓长荣;陆代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稀土生产厂放射卫生学初步调查

    为保障稀土作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用BH3103型便携式X、γ剂量仪测定场所设备γ照射量率,FJ-2207α、β表面沾污仪测定总α、总β污染控制水平.压滤机照射量率平均值超过标准6.4倍,几条稀土化合物分离生产线设备局部位置照射量率超标,所测总α、总β均未超过控制水平,稀土生产应按放射性工作进行管理.

    作者:成君方;范金荣;边云秀;袁杨;汪春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毒性哮喘伴过敏性皮炎的救治措施

    通过本病例,详细记述了中毒性哮喘伴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救治经过及护理措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体力劳动者腰背痛疾患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背痛对重体力劳动作业者的影响.方法比较两组的患病率、复发率、缺勤天数及其治疗费用.结果重体力劳动者的患病率和100人年的缺勤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体力劳动组的医疗费用是对照组的9.03倍.结论腰背痛不仅影响体力劳动者的健康,且消耗大量的卫生和社会资源.

    作者:余慧珠;马爱英;严爱珍;秦逸秋;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腈纶生产中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腈纶生产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某腈纶厂生产车间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生产车间丙烯腈浓度为7.17(0.2~53.3)mg/m3,腈纶粉尘浓度为4.2(0.1~24.0)mg/m3,噪声85dB(A)以上的声源占91.2%.丙烯腈对作业人员主要造成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咽部充血等表现;腈纶粉尘对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结论采取隔离操作、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可有效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夏猛;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倒班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倒班通常是指一种工时制度,即通过轮换班来延长日常8小时以外的生产时间,特别是夜班.研究表明,倒班与心血管疾病有联系,这种联系可假设为因生活不规律所致的负担作用所致,也可能是与健康有关的一些行为,如不良饮食习惯及吸烟等.倒班工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年龄、吸烟、BMI以及其他一些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倒班仍然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这表明倒班是与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许多研究提示,倒班与CVD有关,但有些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学存在问题而难以解释.正确处理混杂因素,将是评价倒班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标准.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工程劳动卫生设施效果评价

    依据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及卫生标准,对某工程生产中有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卫生标准进行鉴定评价,经劳动卫生调查和现场测试结果认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通风除尘设施还需改进完善.

    作者:路晓萍;李颖;张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的调查

    本文通过对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调查处理,阐述了有机氟的理化特性及其急性中毒早期表现特点,讨论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作者:徐进;余清卿;王荣仙;余延山;兰天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市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状况,减少劣质产品带来的危害,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对微生物指标和卫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1999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60%,卫生化学指标合格率为100%,2000~2001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1.87%.随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加强,我市宾馆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连生;李鲁宁;杨金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工业X射线的辐射防护

    工业X射线探伤对现场及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尤其对现场工作人员危害较重.所以,要加强现场辐射防护,对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作者:王希忠;孟冰;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分析

    通过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分析,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不同特点的伤害事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黄顺根;韩子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乡村打磨工矽肺调查

    为摸清农村打磨工矽肺的发病情况,对崇山地区的打磨工进行了调查.测定粉尘中SiO2的含量、粉尘分散度和粉尘浓度.调查打磨工人,对打磨工龄在一年以上的工人拍X线胸片.结果,粉尘中SiO2含量为62.4%~65.9%;粉尘分散度<5μm的在53.0%~86.5%;粉尘浓度为1.6~47.2mg/m3.调查打磨工人324人,工龄在一年以上的189人,纯打磨工55人.55人经拍X线片,发现8名矽肺病人,检出率为14.55%,其中Ⅰ期3人,Ⅱ期4人,Ⅲ期1人.Ⅰ期平均发病工龄为18.8年,长24.2年,短11.4年.打磨工所接触的粉尘中SiO2含量、分散度和粉尘浓度均高,致病性强,应充分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积极加强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作者:李登久;王光栋;赵海峻;毕先伟;王晓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工程竣工验收劳动卫生评价及整改措施

    气体分馏工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有H2S、NaOH、液化气、噪声等.H2S是工程防护中的重点,采取了密封防腐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验收监测评价中,发现液化气超标,及时采取防泄漏等改进措施,使工程达到合格水平.

    作者:马明英;刘学成;王宝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柴油助燃引起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朝阳市某供热公司因使用不合格柴油助燃,造成5人轻度有机溶剂中毒,13人出现吸入反应,中毒的5人除1人遗有中毒性类神经症之外,其余全部恢复正常.现场测定:甲苯平均浓度为233.3mg/m3,二甲苯平均浓度为433.3mg/m3,苯平均浓度为42.0mg/m3.

    作者:刘长胜;王凡;徐洪有;许恕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汞对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为探讨汞与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的关系,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接触组各项检查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痛经、经量增多、自然流产、早产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长期接触汞对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我们在加强女工劳动防护的同时,更要加强女工的卫生保健.

    作者: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急性重度氮氧化物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氮氧化物水溶性低,潜伏期长,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肺水肿至关重要,注意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临床后果.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淄博市各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监测分析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掌握淄博市各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加强消毒工作质量管理,对辖区内56处各级医院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恒兰;翟云丽;孙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乙烯职业接触评估及其健康危害调查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氯乙烯职业健康的危害关系.方法选取某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年的211名接触人群和其他工厂212名非接触人群,登录该厂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和工人健康监护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接触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统计意义.同时,在接触组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肝功异常(ALT)、脾肿大发生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肝、脾损害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长期、高浓度接触氯乙烯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作者:李玉芳;邵涛;任雪峰;谭晶;夏昭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水泥行业噪声危害状况的调查

    对淄博市3个水泥企业的噪声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泥行业高强度噪声作业所占比例较大,有56.9%的噪声作业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了85dB(A),各企业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在86dB(A)以上,听损检出率在30%左右,噪声危害比较严重.

    作者:毕先伟;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苯接触人群中GSTμ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苯中毒患者GSTμ基因缺失频度,为进一步研究GSTμ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GSTμ基因型.结果对照组、苯接触组、轻度苯中毒组、中度苯中毒组、重度苯中毒组GSTμ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46.88%、51.79%、53.75%、56.00%、84.84%.进行2×K表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9.6555,P<0.05,说明苯接触者中毒的程度与GSTμ基因缺失有关.结论GSTμ基因缺失可能是苯中毒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作者:王文静;项翠琴;陈纪刚;张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