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工厂化学事故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探讨

马天超

关键词:化学事故, 中毒, 急救, 预案
摘要: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以事故单位为基本、重要的救援单位形式.因此如何制定工厂化学事故救援预案,做好自救工作,特别是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就如何做好工厂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作一初步探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九家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辖区内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状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工作,我们对9家家具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

    作者:朱美芬;樊海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起氢氟酸灼伤合并急性中毒的调查分析

    1999年9月28日至2000年12月19日,我市发生四起氢氟酸灼伤中毒事故,造成7例灼伤合并急性中毒,其中6例死亡.现将灼伤中毒事故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马福云;罗进斌;王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物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1 噪声是生产环境中严重的危害因素,可促发多种心血管疾病(CVD)、但也有不一致甚或相反报道.产生意见分歧可有多种原因,如调查对象不同,使用的标准不同,气候地理条件各异,非生产性危害因素的比重不同等.尽管意见尚有不一致,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有害影响不容忽视:①噪声对血压有影响厂矿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普遍认为与对照组或普人群相比接噪工人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多数学者认为噪声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强度仅次于年龄、父母高血压家族史及高摄盐量.②噪声对心功能的作用应用心机械图测定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为指标的研究,发现中高频稳态噪声可严重损害心收缩功能,危害是远期的、不可逆的、持久性损伤.噪声对EKG的影响国内报告颇多,曾发现ST-T改变、R-R间期缩短,也有P-R间期延长者等,噪声强度大,长期接触易呈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③噪声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间接地通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或噪声本引发血液生化改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煤矿井下工人眼底动脉硬化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噪声接触频率越高眼底动脉硬化检出率越高.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车间空气中氰氨化钙(石灰氮)卫生标准的研制

    目的研究制订车间空气中氰氨化钙(石灰氮)的卫生标准.方法研究建立了粉尘中氰氨化钙的测定方法,对生产场所作了空气浓度监测,并对接触工人的健康状况作了横断面调查.结果空气中氰氨化钙平均浓度低于3.71mg/m3情况下长期接触,经内科、皮肤科、五官科检查,除了普遍存在“醉酒反应”外,未发现与接触氰氨化钙有关的损害.结论建议氰氨化钙的高容许浓度为3mg/m3,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也是3mg/m3.

    作者:王樟龄;管康;王亚平;叶青;龚伟;梁金宗;叶涤秋;史行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工厂化学事故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探讨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正在我国逐步开展.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以事故单位为基本、重要的救援单位形式.因此如何制定工厂化学事故救援预案,做好自救工作,特别是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就如何做好工厂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马天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职业与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长期受某种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所产生的肿瘤称之为职业性肿瘤.由于肿瘤病因学与发病学尚有许多基本的问题未弄清楚,加之在生产环境以外的自然环境中,也可能接触到各种致癌因素,因此,要确定某种肿瘤是否由单一职业因素所引起是不容易的[1].而与职业因素有关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正好能够为此提供重要依据.我国1990~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表明,前10位死因中,恶性肿瘤为第2位.而肺癌在城市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占24.43%[2].且20年来肺癌死亡率上升高达147.4个百分点[3].本文就历年的职业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肺癌的职业因素,希望对逐年增加的肺癌死亡率在职业接触方面有所控制.

    作者:王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中毒性肺水肿6例报告

    氨中毒性肺水肿是因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氨气体,使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遭到破坏。

    作者:鲍喜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海化工企业近年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探索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下属有150余家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单位70余家,研究单位10余家,涉及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包括氟塑料)、涂料、染料、化肥、无机化工、试剂、煤化工、机械设备等生产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系统.由于生产工艺、装置、储存、运输等的特殊性、危险性、复杂性,集团的安全职业卫生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党、国家和地方安全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华谊(集团)公司始终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入基层,采取有力措施,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安全生产工作.

    作者:郑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管理的几点做法

    如何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管理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是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解正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调查分析

    二氧化硫(SO2)常用于生产硫酸,具有刺激性、易腐蚀的特点.对人体主要影响眼和呼吸道黏膜,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1].本文就二氧化硫引起男性咽充血作一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瑞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有机氟中毒者血清中激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有机氟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吸入从其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裂解气、有机氟单体、残液气等多种剧毒成分,一般24h后才有较明显的症状,引起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重度中毒者预后差,可导致ARDS、甚至死亡[1,2].本文作者对12例男性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的测定,以探讨其对中毒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忠华;吴小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企业医院经营决策管理的“误区”

    医院的经营决策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找准医院决策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消除决策管理工作中的“误区”,显得更为重要和尤为必要.现据本人在企业医院管理实践中的体会,就企业医院决策管理工作的“误区”谈点看法.

    作者:赖云龙;盛步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溶剂汽油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附22例报告)

    2000年3月与宁波市防疫站劳动卫生科合作,对本院和市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因接触溶剂汽油,临床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及四肢麻木、下肢无力、僵硬的患者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为证实溶剂汽油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了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在该厂现场测定了空气中的汽油浓度、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克翰;忻琪君;陈舟波;顾晓蓉;蒋友忠;董立君;马藻骅;肖国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四早方案”提高成批化学中毒的救治水平

    目的探讨“四早”救治方案在成批化学中毒救治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4年内8批病人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现场处理,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早期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对重度吸入中毒病人坚持早期气管切开.结果成批化学中毒病人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论对成批化学中毒病人实施“四早”救治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金永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8例氯甲烷中毒临床分析

    氯甲烷(又称一氯甲烷或甲基氯),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作溶剂、氧化剂和甲基化剂.我所在1998~2000年同共收治三起氯甲烷中毒病人共28例,经抢救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宁;韩吾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近年来根据化工职业病特点开展临床整体护理工作,有以下一些启示和体会:

    作者:李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谈企业医院在医改中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在当前改革大潮中,企业医院面临着比卫生部门医院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因为企业医院隶属企业,受企业的直接领导,其建设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力和企业领导的意愿.企业医院的技术、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竞争意识不足,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医院在“吃大锅饭”的状态下,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作者:徐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例重度氨气吸人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体会

    本中心今年收治2例急性氨气中毒病人,其中一例为重度氨气中毒伴呼吸道灼伤,肺水肿,双眼角膜、结膜灼伤,因抢救无效死亡.从中使我们得到一些治疗体会.

    作者:田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的应急救援对策

    职业性有机氟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过量的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热解气,引起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的疾病.国内历次发生群体重度有机氟中毒,均是有机氟气体或残液气意外泄漏而吸入中毒.其理化特性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氟碳化合物,比空气重[1].吸入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干咳、乏力、胸闷等上感样症状,因错失早期诊治机会,未及时进行预见性治疗,致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肺纤维化、ARDS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在生产单位因设备故障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吸入有机氟裂解气、热解物或单体,其吸入史较明确,诊断较易确定.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有机氟吸入,其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由于中毒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易造成误诊、误治.笔者根据事故分析及临床经验,谈谈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对策,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余清卿;黄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淄博市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现代化一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较准确地提供职业放射工作人员接收的剂量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改善工作场所的防护条件和进行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淄博市1990年559例个人剂量与1995年340例个人剂量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生;董恒兰;孙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