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曹燕;陈利平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摘要: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指原因不明的以体位性头痛为特点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坐位或起立时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强直,平卧时头痛很快消失或减轻为特征.病因尚不明确,预后良好,但易误诊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的9例SIH患者(2例合并硬膜下出血)情况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吸入对围术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干预作用

    目的 现察布地奈德吸入对围术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26例围术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现察组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每日记录二组症状体征变化及大呼气流速(PEF)值,计算术后二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二组术前术后PEF值.结果 术前对照纽PEF为(429±85)L/min,观察组为(402±74)L/min,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为43.3%,观察组为7.5%,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PEF为(290±45)L/min,观察组为(365±66)L/min,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忠者围术期吸入布地奈德能有效的降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

    作者:郭正丽;陆益民;刘磊;卢旭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镜前列腺电切术4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考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7.5±6.4)岁的拟行TURP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均为6h;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对照E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记录BP,HR,ECG,SpO2、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镇痛药物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二者在BP、HR、ECG、SpO2、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利多卡因用量和麻醉效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TURP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

    作者:毕经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血管生成活性的改变来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及各指标变化对病程发展的影响.方法 检测51例银屑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血管增生活性的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血浆水平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各项指标,同时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VEGF 329.5±129.1、bFGF 15.1±5.0、sTM 61.5±3.5、vWF169.2±47.3)和静止期患者(258.4±105.2、11.7±3.8、46.2±2.9、124.6±3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6.5±55.3、7.3±4.5、27.1±1.5、102.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VEGF 218.4±105.2、bFGF 7.5±4.5、sTM 37.6±5.6、vWF116.0±21.3)低于治疗前(329.5±129.1、12.12±5.0、85.5±5.5、169.2±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银屑病患者PASI分值有显著降低(P<0.01),PASI分值与vWF、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bFGF、sTM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血管生成活性的增加.而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则趋近正常,其变化趋势与病程发展明显相关.

    作者:孙小强;毕廷民;刘阳;姜峰;王丽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化疗药物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很接近,化疗药物本身对肿瘤的细胞没有特异性的选择作用,虽能抑制、杀伤癌细胞的生长,但也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引起I临床很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化疗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现将恶性肿瘤化疗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产后尿潴留56例原因分析与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产后6~8h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部分或全部尿不能从膀胱排出,产后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 [1].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56例发生产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彩霞;张卫平;田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6例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 [1].随着代谢性疾病的逐步增多及现代检查手段的进步,该病有增多的趋势 [2].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发生在2周以内为急性夹层.未经治疗的急性夹层预后很差,50%的患者于48h内死亡 [2],70%于1周内死亡.所以对急性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根本因素,而且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住急性AD患者18例,其中6例误诊.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樊恩雷;刘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我国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 000多万,占血管疾病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解决了患者的困扰.2004-2008年,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高宏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误诊18例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临床常见病,尤其以老年人多见,随着年龄增大以及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心脏的损害.首先出现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使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症状,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LVEF)正常,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另外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老化,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心衰症状、体征可以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我们2006年11月一2009年1月门诊及病房共诊治老年不典型DHF 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增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剂量曲马朵用于预防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及切口疼痛等可继发潜在有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小剂量曲马朵用于气管拔管前,有效地减轻了气管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并使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作者:黄庆先;王兆旭;杨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44例超声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大血管病变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发生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但早期无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动脉壁损害对于识别易发生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颈动脉是人体接近体表的大动脉血管,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其血管壁情况,可定量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估斑块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而成为大动脉血管检查的窗口.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为无创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1].

    作者:张东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为了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我院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该产品设计合理,方便围术期治疗及观察,对手术患者的输液、急救提供了有效的静脉通道,获得专利的保护夹,能有效的预防针刺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迎霞;周建玲;董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子宫腺肌病术前与术后4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日益增多,临床上所谓的慢性盆腔疼痛,经腹腔镜证实有71%是内膜异位症引起 [1].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呈上升趋势,目前f临床超声对腺肌病的漏诊率较高 [2],其与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故术前误诊率也较高.现对本院40例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惠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损伤轻、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6年4月-2009年2月我们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丽;赵方方;中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镜技术在肝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三镜技术对于肝胆外科实现对肝胆结石的微创治疗已成为必备的手段.我院对17例胆囊结石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运用三镜技术进行了微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宗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江宁区免费婚检发展探索

    婚前医学检查是婚前保健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健康婚配,防止遗传病延续,阻断传染病,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婚前保健工作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出生人口素质,关系到国计民生.

    作者:吴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52例临床分析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严重情况,伤后早期病情常不危重,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这类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大,血肿扩大的可能较大,继发性脑肿胀较严重,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发展极为迅速,且脑疝的发生率较高,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2004年9月-2009年9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52例,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龚宏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的血清CRP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观察组5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11.1mmol/L,观察二组患者血清CRP的变化,比较分析二组患者病死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院内感染、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强化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院内感染发生率、48h 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糖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伟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孢匹胺钠与得尔夫星静脉滴注出现凝集反应1例护理

    2008年7月,我们收治1例静滴头孢匹胺钠注射液与得尔夫星出现凝集反应的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燕;王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诊处理和转运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内科较常见的急诊,急诊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处理和转运对下一步病情的发展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对这一问题作以下探讨.

    作者:秦会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预后探讨

    分娩是一个复杂过程,产程长短、孕妇精神及体力状况、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扭转、受压、打结等)、胎盘老化等因素均对胎儿及新生儿预后造成不同影响.Apgar评分是评价新生儿娩出后呼吸、循环、生理反应及肌肉张力等临床状况的指标,但特异性较差.为确切了解新生儿体内的实际缺氧程度和酸碱失衡情况,近年来提出脐带动,静脉血气分析,成为判断胎儿窒息具价值的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切断脐带前胎儿机体内的血气和酸碱状态 [1,2].脐动脉血气值是反映胎儿组织代谢状态的好指标,用来判断酸碱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现就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预后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世敏;刘博;许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