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观察

张万壮;杨德久;陈俊卯;李素新;田素红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PVA颗粒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时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颗粒(500~700μm)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8.5%,肌瘤平均缩小62%.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能保留患者的子宫,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风险

    代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明显增高.代谢综合征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中国城市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达14%~16%,上海市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7.14%.

    作者:张立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如意金黄散擦涂防治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在肿瘤血液科由于治疗需要,须经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这些化疗药物可引起血管内膜化学炎症反应,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伴随静脉近端呈红色条索样改变,血管变硬,弹性差,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增加静脉穿刺难度.

    作者:魏贺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发生肌阵挛和肌强直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7岁,于2008年3月14日入院,体重24kg,ASA I级,既往无麻醉史,无癫痫病史.经术前常规准备后拟在氯胺酮麻醉下行颏下肿物切除术.进入手术室后患儿比较合作,无哭闹挣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作者:李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予空肠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复尔凯螺旋鼻肠管早期予以空肠内营养(EN)在惠性重症胰腺R(ASP)中的应用原则、方法 及疗效.方法 32例ASP患者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早期放置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并给予空肠内营养,观察空肠营养组与对照组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对比分析,结果 32例ASP患者在入院后3~11d,平均第七天给予肠内营养,与时照组相比较,其血沉及C-反应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P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早期予以空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囊症反应的作用显著,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ASP的方法 之一.

    作者:郭永高;吴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内留置导管已不仅仅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而且普遍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如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全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静脉输液治疗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治疗手段之一,自1957年发明头皮针后,静脉输液有了飞速发展,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于1962年问世,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第四代静脉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刺激麻醉在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医学院校的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教学及动物实验中,通常采用传统的药物麻醉对实验所用动物进行麻醉.但由于动物个体间存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常出现因麻醉深浅度不同造成实验时间、实验效果差异较大,课堂混乱,影响实验课进程等现象.尤其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每节课实验动物用量增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尹红玲;徐文博;郑明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86例,多数患者早期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成连;王玲;郭燕;贾立然;杨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并发肘内翻、缺血性挛缩及关节强直等.我院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56例闭合复位失败、严重移位的患儿,采用肘后路切口,肱三头肌内外侧缘人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相东;王荣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2例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系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据卫生部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包勤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中末期肾病透析主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可达80%~90%,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以往研究表明,控制血压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用厄贝沙坦(ARB)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克肟致药物性皮炎1例

    头孢克肟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尤其对淋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菌、产气杆菌、沙雷菌属等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孢克肟在体内消除的半衰期较长,每日用药仅需1~2次.

    作者:吴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YP2E1表达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可发展为肝硬化,后导致肝脏衰竭而死亡.肝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是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中的氧化酶系,在肝脏中含量丰富.CYP2E1催化肝毒性物代谢时能减少分子氧同时产生前氧化物质,这些前氧化物质如果不能有效的被抗氧化物质对抗,则会产生氧化胁迫即氧应激.

    作者:刘晓红;姜宁;吕宗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包头市东河区羁押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分析

    羁押场所在押人员是我区艾滋病重点监测人群,为及时准确掌握在押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发现更多的感染者,以便采取有效防控干预措施.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东河区疾控中心对驻区的包头市看守所和东河区看守所在押人员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监测,现将2004-2008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钢峰;贾明;郭文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影响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患者满意度是指人们因健康、疾病、生命质量诸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患者满意度测评在护理质量评价中占有决定性地位.护理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文学琴;王群;沈渝;杨桂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咽异感症250例诊治分析

    咽异感症为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主诉症状之一,我科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诊治典型患者且资料完整的250例,现将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闻克银;唐慧;张长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小儿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比较

    小儿手术多数在氯胺酮全麻下完成,术前用药有抑制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的作用.传统的阿托品有心率增快作用,且部分儿童仍有气道分泌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小儿全麻前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庆先;杨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奥美定注射后哺乳期乳房脓肿1例

    2008年12月我科收治了1例奥美定注射隆胸术后哺乳期乳房巨大脓肿形成的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立伟;赵作钧;周正;李涛;彭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尘肺病21例的心理护理

    尘肺病是因职业暴露,长期吸入粉尘致使肺组织浸润性、进行性纤维化,不同程度肺组织实变,氧的有效利用及二氧化碳排除受限所致.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为主,少数患者因长期呼吸道炎症侵袭引起血管黏膜损伤出现痰中带血,甚至出现咯血,另外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晚期严重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给尘肺病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

    作者:孟秀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采用回顾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但恶心、呕吐、放射痛、腹肌紧张及发热均不常见,B超检查胰腺显示不清,CT检查显示胰腺周围均有渗出,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中性拉细胞比例均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增高不多见,手术治疗患者均死亡,胰腺炎易反复发作且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综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度时做出诊断,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且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作者:周智宏;张国顺;田国华;刘玉玲;张超;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严重肝外伤42例救治分析

    肝外伤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和平时期占腹部外伤的25%,占腹部钝性伤总数的一半以上,病死率较高.我们1985-2009年8月共参与和亲自抢救、治疗各类肝外伤患者186例,其中严重肝外伤42例,现就42例肝外伤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赖昺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