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2例疗效观察

包勤文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系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据卫生部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化下鼻甲并发巨大囊肿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 病历报告患者,男,23岁,采煤工人,主因双侧鼻阻塞6年,加重1个月余,于2007年9月7日入院.6年前因鼻塞曾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肥厚性鼻炎,行双侧下鼻甲微波治疗后,症状减轻.后无诱因渐进加重,以左侧鼻塞为重,未治疗,近1个月加重明显,伴嗅觉减退,无头痛及脓涕,为了明确诊断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作者:王爱萍;刘克杰;徐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基本病变系各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后自身消化胰腺组织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孙耀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予空肠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复尔凯螺旋鼻肠管早期予以空肠内营养(EN)在惠性重症胰腺R(ASP)中的应用原则、方法 及疗效.方法 32例ASP患者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早期放置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并给予空肠内营养,观察空肠营养组与对照组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对比分析,结果 32例ASP患者在入院后3~11d,平均第七天给予肠内营养,与时照组相比较,其血沉及C-反应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P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早期予以空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囊症反应的作用显著,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ASP的方法 之一.

    作者:郭永高;吴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32例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2日列为法定传染病,本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我院儿科选择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32例,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玉;徐慧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抗关节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其根本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调,黏附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过度表达,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等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用于关节炎治疗的药物较多,但传统的药物疗效不显著且不良反应大,新近发展的生物制剂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因此需要选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的药物.

    作者:姜琳娜;杨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刺激麻醉在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医学院校的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教学及动物实验中,通常采用传统的药物麻醉对实验所用动物进行麻醉.但由于动物个体间存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常出现因麻醉深浅度不同造成实验时间、实验效果差异较大,课堂混乱,影响实验课进程等现象.尤其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每节课实验动物用量增多,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作者:尹红玲;徐文博;郑明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输液管理

    创伤患者的急救须分秒必争,尤其在创伤后的第一个小时,医护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做出正确诊断,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使危重患者得到合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抢救此类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是首要措施,进行科学的输液管理也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4-2008年抢救的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输液管理总结如下.

    作者:吴莲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唐山矿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矿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 ,调查唐山矿区二矿业公司8 535例在职及离退体员工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 总体血尿酸水平为(311.16±90.37)μmol/L,男性(323.81±90.24)μmol/L,女性(264.89±74.31)μmol/L;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11.51%,男性11.96%,女性9.8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77%、7.08%、5.81%.痛风患病率为1.21%,男性1.39%.女性0.66%,标化患病率分刺为0.94%、1.20%、0.21%.结论 本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 相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作者:贾育红;崔刘福;杨文浩;舒荣;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疑似花支睾吸虫卵感染1例

    花支睾吸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在北方地区该虫感染发病的几率极低.我科曾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丽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时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颗粒(500~700μm)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8.5%,肌瘤平均缩小62%.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能保留患者的子宫,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

    作者:张万壮;杨德久;陈俊卯;李素新;田素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并发肘内翻、缺血性挛缩及关节强直等.我院2006年9月-2008年12月对56例闭合复位失败、严重移位的患儿,采用肘后路切口,肱三头肌内外侧缘人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相东;王荣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4层CT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64层CT作为当前临床应用的前沿产品,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安全可靠、无创.可以清晰确切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血管壁有无钙化;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标准性上超过了电子束CT(EBCT),并在冠状动脉搭桥、支架的形态学及功能分析方面有非凡的优越性.

    作者:刘亮;姚惠芳;孙宝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及中末期肾病透析主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可达80%~90%,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以往研究表明,控制血压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用厄贝沙坦(ARB)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预防静脉留置针感染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内留置导管已不仅仅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而且普遍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如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全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静脉输液治疗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治疗手段之一,自1957年发明头皮针后,静脉输液有了飞速发展,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于1962年问世,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第四代静脉留置针-安全型留置针.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精氨酸强化的全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功能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效的营养治疗是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SAP早期应让胰腺休息,减少对胰腺的分泌刺激.

    作者:余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低血糖的脑损害

    低血糖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低血糖,是血糖控制达标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发生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报道.

    作者:蔡鲁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腋臭手术治疗进展

    腋臭也称狐臭,英文中将之称为体味(body odor,B.0).医学界一直认为是人体大汗腺(顶浆腺)过于发达所致,并分泌含有油脂、蛋白质及铁分的黏稠物质,经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产生腋臭.所以大汗腺管壁细胞间隙过大是导致腋臭的根源.

    作者:陈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泌尿道感染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泌尿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为进一步了解我院脑卒中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现将我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96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克肟致药物性皮炎1例

    头孢克肟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作用,尤其对淋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菌、产气杆菌、沙雷菌属等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孢克肟在体内消除的半衰期较长,每日用药仅需1~2次.

    作者:吴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大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麻醉选择

    肩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脱位常需在麻醉完善后手法复位.我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哒唑仑与亚麻醉剂量氯胺嗣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罗;樊顺克;杨德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