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糖尿病足部病变又称糖尿病足,是令糖尿病患者痛苦且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1].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2].我科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军;吕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足母)外翻((足母)囊炎)并非第一趾的单一病变,而是一个常伴有其余足趾畸形和症状的第一趾列复合畸形.其诊断标准为:①第一、二跖间角≥10°.②(足母)外翻角≥20°.
作者:于云聚;付京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须及时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已屡见报道,尤应引起重视,现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4年7月共6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雨;陈凤娇;朱英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们对20例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差,适应性与抵抗力差的患儿,采取了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细心的护理,提高了存活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不同性质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它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的低限.传统的血常规检查只能发现贫血,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建议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贫血进行新的形态学分类,我们对289例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的MCV与RDW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常玉荣;葛庆峰;何晓娟;赵力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腹膜粘连中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S-D大鼠腹膜粘连模型,关腹前注射川芎嗪注射液(约为50mg/kg)和生理盐水;术后7d行二次开腹手术,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粘连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ELISA法)定量检测血液及腹腔积液中TGF-β1的浓度.结果 川芎嗪组腹腔积液中的TGF-β1浓度(206.37±25.56ng/ml)明显低于模型组(293.42±29.61 ng/ml)和生理盐水组(287.46±30.55 ng/ml)(P<0.05).粘连组织中染色强度和血液中的TGF-β1浓度值在模型组(244.98±31.4 7ng/ml)、生理盐水组(258.14±26.38ng/ml)和川芎嗪组(251.79±27.42ng/ml)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抑制腹腔积液中TGF-β1的表达,但对粘连组织和血液中的TGF-β1含量无影响.
作者:郑进;陶映雪;宋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近些年来开展起来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新方法.尿失禁是TUVP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5月共进行TUVP术406例,其中发生较典型的尿失禁者23例,现予以总结,供广大基层医院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王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其手术产率极高,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对140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在产程的活跃期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将胎方位从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正常胎位),胎儿经阴道娩出,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英;马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代谢异常.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对蛋白质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非常匮乏.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CY的变化及其机制.
作者:吴乃君;魏剑芬;金秀平;陈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眼压下施行青光眼手术,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所以在术前应尽可能用各种抗青光眼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水平,但是仍有部分病例眼压无法控制,如果消极等待,视功能将会进一步受到损害.我院1998年8月-2006年4月,高眼压下手术治疗青光眼32例35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放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医学上进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仅仅依靠医疗手段是不够的,肿瘤患者在接受诊断、治疗和康复阶段存在着与一般患者不同的心理和生理问题.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及心理护理,提供优质的服务仍是肿瘤患者康复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们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的护理行为多以护士自身判断为依据,缺乏针对性.本调查旨在了解这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期待,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晓春;钟雪莲;唐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物在用于治病的同时,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现就我科收治药物性血尿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儿科用药更合理、更安全.
作者:张大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之一,与其他肿瘤一样其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发现肿瘤的发生不仅可出现癌基因的激活,而且出现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或失活.肿瘤抑制基因是当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而目前研究表明脑膜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p53有一定相关性,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杰;刘清军;朱军;李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妊娠期贫血是指在妊娠期孕妇血红蛋白<100g/L,或红细胞<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为70%~80%,而且以妊娠后3个月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尤其是血浆增加较多,红细胞增加相对较少,出现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间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增大,而普通的饮食不能供给孕妇足够的铁.因此,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的贫血会对孕妇、胎儿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我们对872例贫血的孕妇在分娩及产后恢复过程、新生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秀云;刘雪;刘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突然发作和终止,心室律规则,频率160~220次/min,发作时间较长,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紧急处理.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有药物转复、电转复和根治性射频消融术.2000年3月-2006年3月我们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36例PSVT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玉龙;张卫东;孙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米非司酮150mg分2次空腹口服,间隔6h,次日晨8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12h后无规律宫缩者追加0.2~0.6 mg.结果 引产成功率90.6%,产后出血平均70ml,无一例出现子宫破裂、宫颈裂伤及羊水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2~16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梅;李灶琼;钱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在亚洲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在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记物之一,与CH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具有新的重要临床意义.现就CRP与CHD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杨润秀;赵宝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脑缺血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缺血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受到广泛关注,缺血半暗带的脑保护治疗是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重点,其中细胞凋亡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动物实验已证实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有脑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COX-2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将会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理学靶点.本文就COX-2在脑缺血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东丽;王大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由于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已占糖尿病患者的49.5%[1],糖尿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经济负担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截肢的主要原因(约40%)[2].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可显著的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截肢的比例,甚至有50%截肢是可以避免的[3].现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开展的有关健康教育及护理活动总结如下.
作者:高红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完全和持续的实现心外膜下血管和心肌水平的血流再灌注,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心脏的功能,挽救生命.基层医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静脉溶栓尽早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AMI,特别是高年龄心肌梗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向明;武保华;陈凤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