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

姬东霞;李珊;陈琦;何广艺;罗文苑;何英

关键词:一氧化氮, 吸入治疗,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摘要: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从20ppm(lppm=0.001‰)开始,每经15~30min无效者增加5ppm,达到50ppm,30min仍无效者停用.有效者,持续6h后,每15min降低NO浓度5 ppm,降为6ppm,持续24~72h.治疗时观察体循环氧合情况、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压力、血压、心率、高铁血红蛋白(MHb)、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结果 32例患儿中28例(28/32,87.5%)吸入NO后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min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01),以6ppm浓度维持24h后,氧合指数持续改善,肺动脉血流继续增加.停用后没有复发.而心率、血压,高铁血红蛋白未明显改变.结论 吸入NO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改善氧合.对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

    随着社会老龄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是临床常见危重病之一.致死、致残率高.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虽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但易增加心肌耗氧量.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及心室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作用认识的深入,我们应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在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耳鼻喉科表现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laonaritis,R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积全身软骨结构,包括耳、鼻、喉、气管、支气管等.早期诊治及系统的治疗则预后良好,延误诊治病变进入晚期则为不可逆性,可造成患者毁容致残甚至死亡.现将我科1998-2004年收治9例RP的耳鼻喉科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军;王伟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早期诊断

    CT对急性颅内出血非常敏感,还能鉴别类似卒中的其他脑疾病,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首选的检查方法.大型临床实验已经证实[1],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6h内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T早期缺血性改变可作为溶栓疗法排除标准.因此,熟悉和掌握缺血性卒中的CT早期征象,开发应用新的CT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尤炜;汤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静滴清开灵致面部皮丘疹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78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查体:T 38.7℃,P 88次/min,R 20次/min,BP 120/83mmH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14g/L,WBC 7.84×109/L,N 0.52,L 0.40,尿常规、便常规均无异常;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入院当日给予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后,患者出现面部轻度痒感,未在意.

    作者:郭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卵巢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命化学的飞速发展,科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人们通过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来进行卵巢肿瘤的筛选检查,结合B超及病理诊断结果,提高了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辨别,复发及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1].与卵巢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很多,其临床意义各家说法不一,现归纳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喜贺热;张风兰;郭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3例诊断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胃肠道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胃是淋巴结以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临床较为少见并且误诊率高.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韦舒静;张元庆;郭学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伴消化道出血54例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全身处于应激状态,长期昏迷极易引起全身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并不少见,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死率达30%~50%[1].我院ICU 1999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8例,合并消化道出血54例,发生率26.2%,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3例临床分析

    随着腹腔镜在妇产科领域的普及,亦为女性不孕症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我科自2004年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以来,共对5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了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若梅;边亚博;宫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例

    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国内报道较少[1].老年人更少见[2].2005年4月20日我们收治1例老年人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欣;丁国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视网膜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病CT诊断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48岁,双眼失明并疼痛,头痛、眩晕,走路歪斜数年,伴腹胀纳差,腹痛6个月于2006年6月入院.查体:眼前无光感.小脑共济失调,腹软,中上腹压痛(+),可触及6cm×7cm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皮肤、颈部、四肢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尿蛋白(+).

    作者:刘智君;武轶非;杨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宫腔节育环异位14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放置宫内节育环(IUD)是目前妇女采用的主要的节育措施,具有简便、长效、可逆和经济等优点,放置宫内节育环后常见的副作用、并发症有出血、腹痛、盆腔炎、环异位、子宫损伤等.节育环异位有:节育环部分嵌顿、节育环完全嵌顿、节育环异位子宫外.宫内节育环异位不仅可致失败妊娠、脏器损伤、出血和疼痛,还可致取环失败,甚至需开腹手术取环,对受术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损伤.导致宫内节育环异位可能原因与置入节育环的技术、指征的掌握有关,现将我院确诊为宫内节育环异位至腹腔的14例患者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作者:廖英艺;陈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部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9例分析

    多年来妇科手术多采用下腹部纵切口,但由于此术式腹壁瘢痕形成较大.不但影响美观及腹壁缩复功能,而且切口中上端壁层腹膜与网膜和/或肠管易造成粘连.有的甚至因粘连而发生肠梗阻.为了探讨创伤小、减轻或避免腹腔刺激、避免肠粘连发生的术式,我们借鉴腹腔镜下子宫手术[1]创伤小及新式剖宫产术[2]腹壁切口位置低、愈合好的优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69例子宫良性疾患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与同期腹壁纵切口子宫手术50例相比较.通过术后随访,证实了此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早、术后病率低及切口愈合好、无肠粘连等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INNOCOR参数的测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无创外源气体再呼吸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全新的技术,通过此项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准确、有效的获得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耗量(VO2)等反映心脏病变程度的可靠指标.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非常有利的参考.

    作者:赵瑞平;李猛;周海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水痘致多脏器损害2例

    1病例报告例1,女,10岁.因反复水肿、蛋白尿4个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应用泼尼松治疗后蛋白尿已转阴,在减量过程中于1999年11月29日突然发热(T 39.5℃以上持续6d,以后38℃左右持续20d),腰背部疼痛难忍,疼痛呈带状分布(腰椎X片和双肾区B超均未见异常);同时全身皮肤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水疱、部分疱液混浊、周围红晕,皮疹迅速发展,眼睑缘、唇周、口腔粘膜、会阴、阴唇、肛周均见密集疱疹,第四天疱疹融合,呈出血性,疱疹间皮肤出现密集淤点淤斑(PLT 50×109/L).

    作者:袁玉荣;熊安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溶液(商品名泰威)是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童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活性,为进一步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2005年3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6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爱英;袁玲玲;肖林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8例临床分析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ICP)是一种妊娠中、晚期特有的疾病,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1].现对我院128例ICP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对其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探讨.

    作者:戴素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评价

    自1978年Fasan首先报道采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解除脑瘫痉挛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开展,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23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SPR治疗,术后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经过跟踪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伟;梅继文;王军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喉异物25例临床分析

    喉异物是指发生于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的异物,是小儿常见急症,它的发生率仅次于气管异物和食管异物,在老年人中亦时有发生.喉异物危害极大,可造成窒息、死亡.需对其作出迅速的诊断及适当的处理,本文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异物取出方法及其并发症,以期提高对喉异物的诊疗认识.

    作者:李为;白文中;田凤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16例分析

    近年来,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早期误诊率较高,由于这些患者常常先就诊于心内科,因此成为心内科愈受重视的疾病,现对我院2002-2005年误诊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THD)16例分析如下.

    作者:胡新荣;侯新凤;刘东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一层缝合皮肤切口法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妇产科手术以下腹部盆腔操作为多,采用腹部横切口不仅有美容的优点,而且几乎不产生腹壁切口疝[1].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横切口手术开始采用一层缝合皮肤切口法.认为其手术操作较分层缝合皮肤切口法简便,可缩短整个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海根;姜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