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蒋海青;练国坚;应辉;曹小云;蔡俊源

关键词:黄金珠宝首饰, 职业病危害, 劳动卫生学调查, 预防
摘要: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该行业职业病防治重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区内所有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采用现况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粉尘、物理、化学有害因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氰化物、甲苯及二甲苯、正已烷、三氯乙烯等;不同种类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较低;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存在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宝石加工企业矽尘危害较为严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加强上岗前及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培训,卫生部门应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甲癌)在内分泌肿瘤和头颈肿瘤中均占第一位[1].长期以来的统计表明,甲癌发病率约2/10万,临床上罕见,不被人们重视.近年来一些国家流行病学统计有惊人的变化,美国1997年新发现甲癌病例数几乎是1977年发现病例数的1倍(16 100:8 200).据国内普查资料,甲癌发病率平均为11.44/10万.以上统计说明甲癌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属于高发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欧洲开始对甲癌治疗的规范化进行探讨以来,甲癌的治疗虽有不少进展,但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仍存在有很多争议,是头颈外科的重要课题.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避免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的两个极端[2-5].

    作者:韩晓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的呼吸指导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于老年人.患者肺功能明显减退,并发气胸后其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严重的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COPD患者并发气胸的临床呼吸指导和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李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关系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4年56例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7例资料.结果本组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2.5%(7/56).全组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甲状腺癌7例平均随访6.5年无死亡及复发,预后好.结论对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测血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抗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核素显影、细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王铨;杜培泽;石玉生;赵建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作为δ-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是一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对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本研究从细胞增殖状态的角度,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大肠癌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探讨PCN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胡庆军;史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由Werner Ferssmann于1929年首先报道[1],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entral venl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明显增加.其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又极易误诊,病死率高达10%~20%[2],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为深人探索CVC-RI致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菌群分布情况,我们对317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许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8%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并预防并发动脉粥状硬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监测是否有意义,hsCRP,LDL哪个更能有效的监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

    作者:岳志刚;王晓岩;桑华;吴秀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

    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2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正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

    术后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手术撤除尿管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ml,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留置导尿管预防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临床上一般常采用听流水声、按摩、会阴冲洗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但效果多不满意,后不得不采用导尿术.现将尿潴留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丙泊酚和咪哒唑仑注射液联合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分析

    胃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大多数儿童对此均怀有恐惧心理.我科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应用丙泊酚联合咪哒唑仑注射液进行无痛性胃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钱峰;刘军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对危重患者的监测是ICU室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无创性监测的应用已呈上升趋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无创伤性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种方法.国外PetCO2监测已用于新生儿.在国内较少见Pet-CO2监测应用于新生儿的报道.我们在新生儿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中应用PetCO2监测,同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并将二数值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钱建青;凌万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贫血和急性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

    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贫血(RA),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和缓解期,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和缓解期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铁蛋白(SF)意义,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林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豆豉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全身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的前提.DM所致VEC损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组实验运用豆豉多糖治疗四氧嘧啶(alloxan)所致DM的内皮细胞的损伤,旨在研究豆豉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作者:刘正猛;段漓童;翟丽;郭瑞华;王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崩漏治验

    崩漏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辨证论治治疗崩漏28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冠心病诊断的2 34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糖代谢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50.9%,糖调节受损患者占20.4%,总的糖代谢异常者占71.3%.51.7%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入院前被漏诊;入院前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欠佳.结论冠心病患者中绝大多数并发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OGTT试验及时发现入院前被漏诊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医生要更多地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态.

    作者:于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1].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2].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异常,终发展成胃癌.这一动力学研究已引起WHO重视,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胃癌又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马清珠;刘怀琴;王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腺术后并发腹股沟疝12例

    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前列腺开放性手术490例,术后3~14个月内并发腹股沟疝12例.我们分析病因,认为主要是与术中放置膀胱造瘘管和耻骨后引流管有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照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家族性帕金森病4例

    1 病例报告例1,长女,42岁,约在1987年开始偶感下肢不自主不定时发紧抖动,久站及负重时甚,未引起注意,症状进展缓慢,数年后渐及上肢出现四肢震颤,服用安坦,左旋多巴后症状缓解,1992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查体:面部表情缺乏,四肢呈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高.患者现长期服用安坦和美多巴维持治疗,目前患者仍在正常工作.

    作者:姚泉清;张武政;姚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多种相关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即冠心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降脂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香;李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旋转法根部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69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门诊就诊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行旋转法经阴道根部摘除术69例,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师伯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房颤动中长R-R间歇的临床意义

    持续性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长期无任何不适症状,也可有频繁发作的临床症状,其症状的发生与否和性质可能与心室率和/或心律的变化及R-R长间歇有关,我们通过对82例AF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临床症状与动态心电图R-R长间歇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芝琴;周建芝;阿曼古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