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1的表达产物,在生理状态下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产生调节作用,而它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癌变有关[1,2].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食管癌中EGFR的含量进行定性检测,探讨其过度表达与相应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食管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胡庆军;周茜;史朝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常见病,在正畸治疗中,由于要在口腔内添加固定或活动矫治装置,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使菌斑容易堆积,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从而易造成釉质脱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做好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赵艳萍;丁焕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早产儿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喂养困难,比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低下、胃排空延迟和胃肠转运时间延长等.为了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提高胃肠动力,解决喂养困难,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将西沙必利应用于喂养困难的早产儿,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齐宝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所谓老年人,一般系指>60岁的年长者.这是按照法定年龄数值来区分的.另一种生物学年龄是指机体的组织结构、代谢和功能变化的综合结果.它可以成为人体健康的客观标准和判断变老过程的手段.人变老是一个多环节的生物过程,个体间的生物学衰老会有明显的差异.事实上衰老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老年患者用药问题上,应根据其生理生化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现就下列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作者:赵雅君;隋凤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膝内翻在膝骨性关节炎病例中相当常见,用关节镜检查、清理配合胫骨近端截骨不但能全面了解关节腔内关节软骨面、半月板、滑膜病变状况,对预后提出评估,而且能同时清理关节腔,提高疗效.本组2000年2月-2004年10月对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了关节镜下清理、胫骨近端截骨治疗,经随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辉;石运潮;吴瑞峰;丁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静脉留置导管是医院医疗中的经常性操作,其引发的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是衡量护理工作好坏的尺度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消毒技术和操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分析了静脉留置导管操作中穿刺局部皮肤护理的不同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些有力的帮助.
作者:王玉芳;赵芳菲;王凤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放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措施,如何提高治疗疗效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实验表明,拓朴异构酶(TOPO)Ⅰ与TOPOⅡ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抗癌效果高于单药,但依赖于给药的先后顺序与给药间隔.同时给药有拮抗作用,序贯给药有协同作用.目前国外对TOPOⅠ与TOPOⅡ抑制剂联合用药时的给药顺序、时间间隔的报告不一,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TOPOⅠ抑制剂(羟基喜树碱,HCPT)与TOPOⅡ抑制剂(足叶乙甙,VP-16)联合应用时抗癌效应与时间、顺序依赖性的关系及放射增敏的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立新;付占昭;顾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大中型骨科手术的开展日益广泛.我院自2001年开始,在骨科择期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血回输技术,有效减少了同种异体间输血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学新;朱凤荣;韩海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早在1888年法国内科医生Etienne Fallot首先完整描述了法洛四联症(TOF).其病理解剖的畸形包括:①肺动脉瓣狭窄(包括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环狭窄、肺动脉主干狭窄及左右肺动脉狭窄或梗阻);②心室间交通即室间隔缺损,其大小接近主动脉瓣口的大小;③主动脉畸跨;④右心室肥大.194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lfred Blalock医生完成了第一例成功的法洛四联症的手术,这是第一例TOF的减状手术,然而,正是这例手术引领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纪元.1954年,明尼苏达大学的Lillehei和Varco成功完成了在交叉循环下的第一例心内修补手术.1955年,Mayo医院的Kirklin医生则在泵氧合器下完成第一例心内修补手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心肌保护以及心外科手术材料的改善,使得TOF根治率在逐渐的增加,减容手术则越来越少.在我国TOF是一种较复杂而又常见的病种,随着我国心脏外科水平的提高,TOF根治术的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手术仍有一定的风险,其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对TOF病情的认识.为提高TOF手术成功率,本文就TOF根治术的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作者:崔振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约50%的人患龋齿,90%的成年人存在牙周健康问题,几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而口腔卫生又依赖于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儿童少年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本研究旨在评价淮北矿区中小学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及龋患情况,为今后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新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病死率不同,目前认为女性AMI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1].其中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如重度心衰、心源性休克出现的机会明显升高,这些因素是促进女性患者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女性AMI患者尽管介入治疗能开通冠脉,改善预后,但女性患者的病死率仍高于男性[2].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比分析我院2004年11月-2005年9月不同性别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建勇;苏伟民;陶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误诊率高,有的患者甚至死后尸检才确诊,故早期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10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误诊分析,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且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葛慧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报告1例罕见的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1例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了特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的研究.结果 患者左房内房间隔上可见一占位病变.体积10cm×3cm×9cm.显微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梭形、卵圆形及多核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特殊染色:PAS(+)、AB(+).免疫组化:CD68(+)、α-AT(±)、CEA(-)、KER(-).电镜结果:瘤组织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母细胞为主.支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结论 原发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脏原发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刘巧玲;张晓晖;晏培松;张传山;李青;马福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的病原体,它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MP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其常年散发,病种多样,对各脏器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发病年龄提前,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之一.MPP临床表现以肺部炎症为主,肺外表现较多,可涉及许多系统[3],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病程长、病情重,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已引起广泛关注.现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0月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的特点作以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铁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3月-2005年3月,本科收治4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并给予护理指导,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莲;王慧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对此类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缺乏深入了解,在治疗上,尤其是选择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把握时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院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治疗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尤彦德;周立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Pilon骨折系指波及踝关节的胫骨远端干骺端、内踝、前踝、后踝的骨折,大部分伴有腓骨折及下胫腓关节脱位[1],其治疗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术后常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后遗症.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Pilon骨折3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广俊;张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2岁,于1987-2005年在煤矿从事主掘进作业,接触矽尘,因咳嗽、咯血痰1周,于2005年2月10日就诊于县医院,自述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痰中带血,但无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既往史:否认有关节炎病史,未进行过职业健康检查,查体:T 36.4℃,P 88次/min,R 24次/min,BP 128/75mmHg,皮肤无潮红,无外周表浅淋巴结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检查可见双肺野布满小结节状病灶,直径为3mm,CT值500HU,境界尚清,双肺门及纵隔门及纵隔未见明显异常,CT诊断考虑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门诊以该病收入院.入院后体温一直正常,痰查结核菌6次均为阴性,血结核抗体(-),经INA、RFP、PZA、MAK联用抗结核试治2个月,经复查X线胸片无改变而转入我院,经拍高千伏X线胸片可见密集度为2级的q影,分布范围达到5个肺区,出院诊断为二期矽肺.该患者于2006年1月15日自觉胸闷、气短再次来我院复查高千伏X线胸片,与前几次X线胸片改变完全类同,确诊为二期矽肺.
作者:唐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糖尿病(DM)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二者并存并非少见,糖尿病与甲亢可以相互影响,症状叠加,对于甲亢并发糖尿病患者更应两病兼治,抗甲亢的同时,也应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或延缓胰腺β细胞功能的下降.近年来研究显示[1]: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短时间的严格饮食控制或胰岛素治疗以后,胰腺β细胞功能可以有部分恢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二组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卫平;房辉;裴玉梅;田金莉;张雅中;张禾伟;许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对比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寻找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总结2001年1月-2005年8月婴儿ITP 43例的临床特点,其中重度以上31例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丙球组11例)、丙种球蛋白+激素(丙球+激素组10例)、激素(激素组10例)治疗,比较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 婴儿ITP以重度、极重度多见,出血部位单纯,以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为主;丙球组,丙球+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儿期ITP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自然病程短,对严重病例特别并发内脏感染者可首选丙球治疗.
作者:何丽红;陈爱贞;吴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