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核医学应急救援保障任务的组织实施

杨龙;毛应华;王忠灿;郁兴明;谭维国;季洪健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 核恐怖, 应急救援, 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核医学应急救援保障任务面临的困难.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其核医学应急救援规律.结果 制定完善的核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细致的物资器材准备,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训练,严格落实现场备勤规划.结论 完善的预案、允分的准备、系统的训练是完成核医学应急救援保障任务的必要条件.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CTS-EDTA的合成与鉴定及其体外螯合Sr2+的研究

    目的 合成CTS-EDTA,并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方法 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CTS-EDTA,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CTS与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结果 红外图谱与核磁氢谱均证实成功合成了CTS-EDTA,体外实验表明CTS-EDTA鳌合Sr2+的效率在10 min后可达到80%以上,而CTS与Control(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N-酰化反应能合成CTS-EDTA,且CTS-EDTA螯合Sr2+的能力明显优于CTS.

    作者:张刘珍;许玉杰;王畅;翁婉雯;丁文秀;杨占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上海市加强放射诊疗许可的事后监管

    目的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探索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长效监管机制.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果 分析了对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许可和事后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事后监督管理的方法 和途径.结论 杜绝发生放射治疗事故,不仅要严把许可准入关,也要保证许可的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

    作者:朱永康;张玉庆;刘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LD测量系统的盲样剂量检查

    1995年,本所参加了IAEA合作研究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放射治疗剂量学质量保证>.按照IAEA项目要求,1996年在本所成立基于TLD放疗剂量质量核查的外部核查组[1].我国的EAG由本所的SSDL、TLD测量组和医学物理组三部分组成.作为国家的EAG,TLD测量组不定期地接受IAEA剂馈学实验室的对TLD测量系统的盲样剂量检查.自EAG成立至今,共参加5次IAEA盲样检查,其中1997年盲样剂量检查结果已报道[2].笔者介绍1999年~2008年,共计4次参加IAEA剂量学实验室组织的TLD放疗剂量盲样剂量检查的情况.

    作者:何志坚;罗素明;李开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青海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方法 对1186名放射作业人员进行自觉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疲乏无力总检出率高26.96%,不同放射工龄作业人员<5到15~年组自觉症状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上升,白细胞升高和降低的异常检出率以及血小板降低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影响.

    作者:马庆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头、全身CT检查中患者甲状腺、性腺辐射剂量与防护

    自从1973年的初使用以来,CT在放射诊断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有些部位的检查已经列入常规体检项目中,接受照射的受检查者与患者日益增多,它在带给人们清晰、准确、便利的医学诊断信息的同时,受检查者与患者的辐射防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医疗照射是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的大人工来源.医疗照射防护已成为涉及所有公众成员及其后代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个权威组织均出版各自的标准和报告书,欧盟更将其与介入放射和放射治疗列为一类,同属病人的高剂龄应用,并在法律上要求对病人的剂量进行评估[1].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组织1997年出版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IBSS)对CT受检者推荐了剂量指导水平:头部为50mGy,腰椎为35mGy,腹部为25mGy[2].

    作者:陈伟伟;宁尚义;李福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全身骨显像药物注射后患者周围的辐射剂量及防护

    目的 掌握全身骨显像给药后患者周围的外照射剂量,确保相关人群的辐射安全.方法 526例行全身骨显像病人,在给药即刻和给药2h时后分别观察5m、3m、1m、0.5m、贴身的电离辐射剂量.结果 后测组3m、1m、0.5m和贴身较即刻组药物的辐射量明显为低(P<0.01).0.5m、贴身饮水少组和老年组分别较饮水多组和中青年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注射药后2h内病人应在指定的候检室候检,注药后多饮水,促进排泄,回病房后与公众保持0.5m以上的距离是安全的,而对老年和饮水少的病人应保持距离1m以外.

    作者:刘金华;欧阳伟;冯会娟;胡瑞;刘伟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先天性马蹄肾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马蹄肾及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马蹄肾及并发症的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影像资料.结果 9例马蹄肾伴有肾盂轻度扩张积水3例,重度积水2例;合并肾盂肾盏结石3例,1例多发结石,2例单发结石,1例右肾上极实质内占位灶.结论 明确马蹄肾及合并症的诊断对泌尿外科医生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至关重要;CT是好的检查方法 .

    作者:陈慧;罗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嘉兴市医用X射线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掌握浙江省嘉兴市医用X射线的放射防护现状,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该市66家医用X射线应用单位,进行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及放射防护区辐射水平监测.结果 抽查128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率为100%;调查106台X射线机,放射室门窗屏蔽率为25.64%,防护设施完整配备率为41.03%;辐射水平监测,总合格率为83.49%,候诊区合格率仅为65.22%.结论 该市放射防护的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防护区及患者候诊区的辐射水平超标严重.加强依法管理,是做好放射防护,减少辐射危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丁正贵;陈中文;孙培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荆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调查

    目的 调查荆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水平及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医院,其微核率、微核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毛细玻璃管分离法.结果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其微核率与微核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改善工作条件,淘汰老旧设备,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吴元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内手机微波辐射对新生大鼠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宫内接受手机微波辐射对新生大鼠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髓鞘形成的影响.方法 受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辐射组(n=9)及对照组(n=7).辐射组孕期每天接受2h手机微波辐射,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其生后7天的新生鼠脑内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并进行髓鞘染色.结果 辐射组新生鼠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无髓鞘变性,但髓鞘生成稀疏.结论 本实验提示孕期手机微波辐射可造成新生鼠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下调,髓鞘形成减少,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王楸;钱燕;陆宁洁;池美珠;李剑敏;万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核医学科放射性污水池防护设计

    目的 设计核医学科的专用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方法 根据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并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设计放射性污水池的结构和容积,同时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计算过程.结果 以福建省某医院核医学科为例,设计总容积为40m<'3>,为三级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变池.结论 核医学科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及污水,流经三级结构的衰变池后,满足国家标准排放要求.

    作者:郭进瑞;金益和;陈新弟;赖苏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辐射损伤的药物防护与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核能、电磁能等在军事、科技、医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接触辐射的机会越来越多,当辐射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给人们造成辐射损伤.如何预防辐射损伤、做好辐射损伤的医学救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辐射损伤的防护和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主要将近几年来电离辐射损伤防护和治疗研究上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欧红玲;王欣茹;罗庆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职业性哮喘的简易测定

    目的 探讨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用广州产TAR-1型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仪、以乙酰甲胆碱为诱导剂对疑诊为职业性哮喘的10例病人进行了气道反应性测定,并与日本Chest Tck-6100H型气道反应性测定仪(Astograph法)测定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二种仪器测定的结果 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说明TAR-1型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完全可以代替其他大型仪器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孙波涛;范昭宾;李莉;张兴旭;李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霉菌性副鼻窦炎临床与CT特征

    目的 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于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2例,双侧副鼻窦发病3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4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脱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发权;赵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剂量腹部螺旋CT扫描的防护价值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分段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腹部常规检查中的防护价值.方法 选新鲜尸体6例,2例女性,4例男性.行常规及小剂量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 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技术适用于腹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辐射防护.

    作者:王洪生;杨少平;陈明华;王风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相关管理工作,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卫生部令第49号)等管理规章和文件.笔者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和文件的具体内容,简要介绍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分类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作者:刘柏群;侯长松;朱卫国;张奇;赵兰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93台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性能状况,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189-1999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93台,合格38台,合格率仅40.86%,特别是乡镇医院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57台,合格6台合格率仅10.53%.结论 应加强医用诊断X射线机状态检测工作.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并加大投入,加快乡镇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作者:刘林根;姜慧仙;汪衍俊;徐建华;陈苏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废弃放射源的管理

    目的 加强废弃放射源的管理确保辐射安全.方法 根据废源的潜在风险,国内外废源安全处理与处置的技术现状.结果 在分析我国废源安全管理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监管策略和两个特殊问题的处理建议.结论 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放射源管理的法规与标准,使废源管理进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作者:黄超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于中国数字人电磁建模的手机天线辐射数值模拟

    目的 旨在比较由于东西方人体结构差异导致手机天线在人体内的电磁辐射剂量变化.方法 应用基于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数据集DVCH(Digitized Virtual Chinese Human)建立的人体电磁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自主开发数值仿真软件.结果 比较了基于美国可视化人体模型VHP(Visible Human Project)和DVCH建模计算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大小,并应用生物热方程计算人体内的温度升幅.结论 计算结果 表明,两种人体模型内的SAR值均随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比较而言,中国数字化人头模型给出的每克SAR平均值较大,而每克SAR峰值较小,这与DCVH模型体积略小于VHP模型有关;对人头内温度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手机辐射导致的稳态下高温升约为0.25℃,引起脑内温度的升高在人体温度调节的正常范围内.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tDNA4977bp缺失分析评价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mtDNA4977bp缺失用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三种不同肿瘤细胞株:肝癌细胞(HepG2)、食管癌细胞(EC-9706)和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经γ射线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巢式PCR法检测肿瘤细胞的mtDNA4977bp缺失率.结果 MTT法:2Gy、4Gy和8Gy照射后,HepG2和EC-9706的SF显著低于MCF-7,表明HepG2和EC-9706细胞具有更高的辐射敏感性.PCR法:1Gy和4Gy照射后3种肿瘤细胞mtDNA4977bp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Gy照射后HepG2和EC-9706 mtDNA4977bp缺失进一步增加,而MCF-7的缺失率下降,显著低于HepG2与EC-9706细胞的缺失率,提示HepG2和EC-9706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于MCF-7细胞.结论 mtDNA4977bp缺失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有希望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作者:张宜培;赵欣然;王芹;岳井银;穆传杰;樊飞跃;刘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