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自力;刘兵
目的 了解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性能状况,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189-1999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93台,合格38台,合格率仅40.86%,特别是乡镇医院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57台,合格6台合格率仅10.53%.结论 应加强医用诊断X射线机状态检测工作.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并加大投入,加快乡镇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作者:刘林根;姜慧仙;汪衍俊;徐建华;陈苏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活体测量与离体测量两种方法 用于监测人体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效果.方法 利用NaI全身计数器(活体测量)和HPGeγ能谱仪(离体测量)分别对10名待测对象进行了监测试验,将两种方法 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从两种监测方法 所获取的γ计数能谱图显示,10名受试对象体内均未发现内污染.结论 全身计数器和尿样γ能潜测量都可以作为监测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有效方法 和手段,但各有优劣,两种方法 并不互相排斥,必要时应该互相补充.
作者:郑传城;华威;王旭;文万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DR的铜滤过技术在胸部高千伏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三种不同厚度的铜(0.1mm、0.2mm、0.3mm)作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作胸部的高千伏摄影,在相同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患者,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情况下进行比较.测算每种方式病人接受的体表剂量、单位而积的受射昔.结果 使用铜(0.1mm、0.2mm、0.3mm)滤过和不使用铜滤过在相同的摄影条件、获得同等图象质量,患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分别是原来的24%、32%、38%.对同一厚度的铜滤过,不同体厚的高千伏摄影,其X射线减少的差异不明显.体厚越大,滤过厚度越厚,X射线减少就越明显.结论 在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时,合理使用铜滤过技术,使患者受到的X射线损害小.同时也减少了群体的射线损害,为整体的放射防护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作者:罗来树;许美珍;芦春花;熊国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各主要江河段和水库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 利用241Am和40K作为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的标准物质,通过测定不同质量厚度的标准源所对应的活度-计数率比值(k),建立起线性方程.用k值代替测量效率,使用更方便,误差更小.结果 广东省地表水总α、总β放射性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10-3Bq/L和0.14 Bq/L,其中水库水总α、总β放射性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7×10-3Bq/L和72×10-3Bq/L,江河段水体总α、总β放射性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10-3Bq/L和0.16 Sq/L.结论 广东省地表水放射性水平是比较低,但是江河段水体放射性水平比水库水放射性水平明显高,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对江河水的放射性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林立雄;陈志东;闫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某新建加速器的屏蔽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中对有关剂量参考控制水平要求.结果 对机房周围屏蔽墙的防护效果进行理论估算,并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评价.结论 该加速器周围屏蔽的防护设计是安全的.
作者:杨春勇;裴光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分段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腹部常规检查中的防护价值.方法 选新鲜尸体6例,2例女性,4例男性.行常规及小剂量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 多层螺旋CT小剂量扫描技术适用于腹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辐射防护.
作者:王洪生;杨少平;陈明华;王风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山楂醇提物腹腔注射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被分为五组:正常对照、放射对照、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各药物组腹腔内注射一次药物,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1h后实验组小鼠用60Coγ射线6Gy照射.分别在照射前4h、照后6d、照后12d称量小鼠体重、检测血象三次.在照后12d,处死小鼠,测股骨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 ①高剂量组8只小鼠注射药物后腹腔感染出血死亡,其余实验小鼠均存活.②同放射对照组比,三种浓度的山楂醇提物可以促进受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的恢复.结论 山楂醇提物腹腔注射可促进受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对骨髓DNA及有核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波;李文辉;徐进彦;王曙光;赵远;王伟民;王承红;陈明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2003~2007年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5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法,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20mSv,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所处放射工作场所是安全的.
作者:刘红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于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2例,双侧副鼻窦发病3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4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脱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发权;赵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烧结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我们对某烧结厂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和调查、并对该厂822名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 煤尘、噪声是该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其他有害因素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等.该厂生产环境中煤尘8个点、噪声8个点超标.体检结果 显示血压异常者104人,心电图异常者71人,胸片检查结果 异常者76人,听力测试结果 异常需复查者1人.结论 说明该厂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发生.
作者:汪润华;张俊平;王金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相关管理工作,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卫生部令第49号)等管理规章和文件.笔者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和文件的具体内容,简要介绍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的分类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作者:刘柏群;侯长松;朱卫国;张奇;赵兰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设计核医学科的专用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方法 根据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并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设计放射性污水池的结构和容积,同时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计算过程.结果 以福建省某医院核医学科为例,设计总容积为40m<'3>,为三级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变池.结论 核医学科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及污水,流经三级结构的衰变池后,满足国家标准排放要求.
作者:郭进瑞;金益和;陈新弟;赖苏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抑制或消除运动伪影,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 根据运动伪影的表现和产生机理,采用流动补偿、空间预饱和脉冲、门控、触发、导航回波、螺旋桨扫描等技术抑制或消除运动伪影.结果 运动伪影与运动形式、图像采集相位编码梯度方向有关,应用恰当的综合控制伪影方法 为重要.结论 运动伪影可以抑制或消除.
作者:翁传政;黎金林;闻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泌尿系患者(男性32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尿路造影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技术,以手术及病理结果 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中经CTU诊断先天畸形16例,肾癌11例,肾囊肿11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结石13例,膀胱结石3例,膀胱癌2例.对先天畸形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肾癌均为91.6%和97.3%,肾囊肿均为100%,输尿管结石为89.5%和92.2%,肾结石为100%,膀胱结石均为100%,膀胱癌为66.7%和85.3%.结论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通过MPR、MIP及VRT技术并结合轴位影像能多角度、多方位的显示泌尿系疾病,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赵永霞;王敬稳;梁广路;徐英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做好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448名放射工作人员按卫生部52号令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慢性病、多发病等非职业所致健康损伤检出率达45.34%;外周血液异常检出率为8.56%;染色体畸变率及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检出率为0%.结论 本市放射工作人员无职业性放射损伤,但非职业性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必须加强其职业和非职业健康保护意识.
作者:何振扬;徐建国;何祥金;王忠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云南省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现状.方法 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法 .结果 本次共调查122家单位,其中卫生行政部门17家,医疗机构71家,放射卫生机构34家.结果 表明我省核/放射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医学救援资源,放射卫生机构在核/放射应急相关的人员、设备物质储备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制定和完善核/放射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仪器装备,提高应急医学救援和处理能力.
作者:牟胜;武国亮;唐丽;樊芳;庞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其射线能量范围广及不断引进的高新技术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从诊断、治疗决策、靶区确定、治疗计划设计、定位、治疗实施和验证及随访的多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整体的治疗水平[1],而且由于各放疗单位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设备质量、教育培训等参差不齐,也是影响放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加强患者防护,提高放疗效果,特总结归纳以下放疗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杨树强;邓大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加强废弃放射源的管理确保辐射安全.方法 根据废源的潜在风险,国内外废源安全处理与处置的技术现状.结果 在分析我国废源安全管理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监管策略和两个特殊问题的处理建议.结论 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放射源管理的法规与标准,使废源管理进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作者:黄超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tamoxifen(TAM,三苯氧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60Co为辐射源,细胞接受0、1、3、5、7、9Gy的γ射线照射,3H-TdR掺人法检测脑胶质瘤细胞DNA合成.人体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分别由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同法测定TAM对T、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 TAM使SHG-44细胞的剂量-效应曲线发生改变,且向左移,D0值下降.当TAM浓度在2~8μmol/L时对T、B细胞转化无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能提高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且在2~8μmoL/L浓度时对外周血T、B免疫细胞的增殖无影响.
作者:宁萍;刘芬菊;江家贵;姜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探索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长效监管机制.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果 分析了对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许可和事后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事后监督管理的方法 和途径.结论 杜绝发生放射治疗事故,不仅要严把许可准入关,也要保证许可的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
作者:朱永康;张玉庆;刘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