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

周理余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 外伤, 骨盆
摘要: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贴在放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96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贴能预防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疗效明显,能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并且无毒无创.

    作者:朱德志;巫云立;沈红梅;许智;章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吡咯喹啉醌对γ辐射小鼠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吡咯喹啉醌(PQQ)对γ辐射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四组,即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前给药组、照射后给药组.给药组小鼠口服PQQ剂量按体重计每天2mg/kg,连续给药7天.采用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5Gy.于照射后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制备肝匀浆,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制作肝HE染色切片.结果 照射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SOD、T-AOC显著下降(P

    作者:邱秀芹;吴士良;刘春亮;徐岚;赵俊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目的 开发研制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以便对田湾核电站厂址外围环境进行长期、有效的连续监测,存储数据并定期提供相关报告.方法 按照固定监测、巡视周围实际环境状况等设计要求,选择高压电离室作为探头.结果 研制并建立了固定监测哨、巡测车、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等模块,通过各子系统的整合和运行的完整配套的连续监测系统.结论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承担监测任务,前期监测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正式运行后,未对环境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作者:王凤英;朱晓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贫铀的危害及其测定

    贫铀由于其辐射和化学毒性被用于贫铀开器(包括贫铀弹和含贫铀的脏弹等)的制造,已被应用于中东战争,也疲防范使用于核恐怖活动.

    作者:高艳辉;诸洪达;樊体强;杨珊珊;武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合军区医疗卫生实际提升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目的 适应部队放射卫生工作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军区放射卫生防护体系.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与标准及军队的有关规定.结果 设立机构、落实人员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建立起军区完备高效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体系.结论 全面高效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是提升放射卫生水平的根本保证.

    作者:陈军军;张继军;吴敏;曾发贵;苟于强;吴志豪;何国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床旁X射线摄影防护现状与对策

    目的 对辖区内6家放射诊疗单位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防护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今后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提出合理建议,规范床旁摄影的防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调查辖区内拥有床旁X射线机的所有医疗机构.结果 放射诊疗单位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较差.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改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状况.

    作者:闫革彬;孙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氡浓度水平调查

    目的 调查天津市的氡浓度水平.方法 用径迹法对天津市不同市区的建筑物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结果 天津市室内氡浓度为30.8Bq/m3,低值为7.0Bq/m3,高值为232.6Bq/m3;环境的氡浓度水平为19.6Bq/m3,变化范围11.0-51.0Bq/m3.结论 调查结果可与我国部分地区室内氡浓进行比较:室内氡浓度范围为7.5~92.6Bq/m3,室外环境氡浓度均值范围为3.3~40.8Bq/m3.

    作者:高建政;赵锋;田义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心血管病介入手术中所致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危害,分析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病人、护士进行剂量监测,并将防护前后的剂量作比较对照.结果 介入手术中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较高,不同种类的介人手术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有效屏蔽可降低受照剂量80%以上.结论 在注重达到诊疗目的 的同时在介人手术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庞新新;王建军;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埋伏牙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l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 5mAs组CTDlw 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夏洪波;王晓红;宋立海;郑昌英;徐广宇;项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方法 检测大鼠在35GHz高功率毫米波短时间(小于50s)局部辐照下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磷酸酶)、LDH(乳酸脱氢酶)三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AST、CK、LDH 指标随辐照时间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提示即使是短时间的局部辐射高功率毫米波可能引起心脏、肝脏、骨骼肌等器官受损;AST,CK,LDH可作为研究毫米波生物效应的重要生化指标;辐照后1h 测量生化指标与辐照剂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时间段为生化指标的测量佳时间.

    作者:陈超;李芬;张杰;谢涛嵘;陈树德;乔登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广西部分放射治疗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

    目的 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保证放射治疗质量.方法 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广西区内的14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和31台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 该次检测结果表明广西有部分放疗设备存在性能状态不佳的问题,加速器的性能合格率优于60Co远距离γ射线治疗机.输出量的对比优于2003年广西放射治疗机数量的质量核查结果.结论 必须加强对放射治疗工作的监督检测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健全和完善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患者的利益.

    作者:张会敏;陈掌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NaI(Tl)γ能谱谱线分析技术的研究

    目的 提高NaI(Tl)γ能谱的测量精度,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 针对NaI(Tl)γ能谱的谱型特征,利用权重小二乘法进行解谱.结果 介绍了低本底Nal(Tl)γ能谱仪的常用解谱方法,着重介绍了权重小二乘法(WLSQ)的原理和算法,并在Matflab平台下编程.结论 同一样品谱利用WLSQ求解的结果与HPGe谱仪测量的结果的偏差小于10%.

    作者:於国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电厂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防护检测

    目的 了解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外照射辐射水平,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对装置周围进行布点检测,加强质控措施.结果 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外照射辐射水平不高.结论 应加强操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作者:陈群;杨小勇;徐小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台γ-刀的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区某医院新进的一台γ刀进行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 依据(GBZ168-2005),基于放射防护三原则,利用审查资料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和放疗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督审查,利用辐射临测仪对机房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利用剂量仪和专用头模对.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γ刀安全联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设施合格,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满足标准要求,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γ刀有多种安全联锁系统.但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人员还未取得大型设备上岗相关资质.结论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和设备性能符合放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准予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但放射工作人员应提高新设备的操作水平,加强质量保证意识.

    作者: 李秀芹;赵进沛;李翔;王佳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通过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探讨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各100例成人胸部正位片,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由三位中级以上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进行正常肺野肺纹理及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级,并进行两组患者的曝光剂量比较.结果 100例实验组正常肺野肺纹理显示优95例、良3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90例、良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00例实验组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优89例、良9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70例、良18例、差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时照组摄影条件降低约10~13 mAs.结论 电离室技术、高千伏摄影与CR系统三项技术联合应用于成人胸片检查,图像层次丰富,曝光剂量降低.

    作者:高西杰;姜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不仅影响到放射防护效果的评价,同时也影响到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依据的质理.

    作者:李红艳;李亘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烟厂易地技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职业病有害因素,并评估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该项目选址、总平面设计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烟草尘、煤尘、生产性噪声、微波辐射、电离辐射(β、γ射线)及工频电场,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作者:王忠立;路建超;屈蒙;康志东;刘红英;张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屏蔽室内氡对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性能的影响

    目的 测定铅屏蔽室内氡对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137Cs和241Am的小可探测活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对屏蔽室进行通室外空气降氡.用测氡仪对屏蔽室内的氡浓度进行连续测量,同时测量全身和肺部计数器的本底谱.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通风降氡可以降低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137Cs和241Am的小可探测活度14%至23%.结论 对屏蔽室通风降氡,能有效地提高全身和肺部计数器的探测性能.

    作者:成智威;申茂泉;黎先利;田自宁;巨凌军;马怀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例职业放射性肿瘤调查诊断报告

    目的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一职业放射性肿瘤的实例,依据其职业工作特点、临床症状,尤其是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结果 其21年累积受照剂量估算约在1.2Sv,红骨髓吸收剂量约为0.91Gy,按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可以诊断放射性肿瘤.结论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作者:吕秀芳;徐莉华;张聚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金矿井下从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胞质分裂阻滞(CB)微核测试法分析我省某金矿井下凿岩等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56名井下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10.8‰,微核率为1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9‰)P<0.05.井下从业者各工龄组间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a和20a以上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不足5年的井下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DNA遗传物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马娅;陈英民;侯殿俊;李海亮;商希梅;李洁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