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X射线摄影防护现状与对策

闫革彬;孙立伟

关键词:放射诊疗, 床旁X射线摄影, 放射防护
摘要:目的 对辖区内6家放射诊疗单位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防护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今后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提出合理建议,规范床旁摄影的防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调查辖区内拥有床旁X射线机的所有医疗机构.结果 放射诊疗单位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较差.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改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状况.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过伸过屈位MRI扫描对椎间盘的影响

    目的 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和程度的评价.方法 对30例临床支持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均行过伸过屈位MRI扫描,观察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对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的改变.结果 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脊髓潜在受压或明显受压.过伸位19/30例,占63%;过屈位5/30例,占16%.过伸位较过屈位明显增多.结论 过伸位椎间盘突出较过屈位明显加重也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的编制说明

    目的 研制同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作者:江波;姜恩海;邢志伟;刘强;赵欣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乳铁蛋白提高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hLF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BCl-hLF载体转染MCF7细胞,同时以hLF标准品处理为参照,细胞活力实验、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来观察hLF基因高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LF基冈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的生长,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hLF可促进MCF7细胞自发和受照后的凋亡,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但胞外直接供给hLF却不能抑制MCF7的生长,也不能显著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甚至有提高克隆形成能力的趋势.结论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辐射敏感性,而直接供给hLF却没有上述作用.

    作者:王勇;于晓明;杜利青;杨青山;田源;王彦;樊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作者: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组6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腰椎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椎体压缩变扁40例(40/60);②碎骨片型骨破坏26例(26/60);③椎体附件破坏10例(10/60);④椎体融合8例(8/60);⑤死骨形成40例(40/60);⑥椎间盘改变30例(30/60);⑦寒性脓肿30例(30/60),后突畸形4例(4/60).结论 根据椎体的形态及周围情况将腰椎结核分为三种类型:轻度,病变局限在椎体边缘,有硬化、增发等.中度,椎体明显有破坏征象,有死骨形成,椎间盘密度不均.重度,椎体呈爆裂状破碎,准间盘溶解破坏,大多可见椎榜寒性脓肿,可见附件受损.腰椎结核CT检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医师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罗长青;郝占元;赵国权;曹在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军区医疗机构核技术应用及其安全防护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现阶段南京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存在的放射防护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依据放射防护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放射卫生监督执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目前放射源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医疗单位核技术应用经营模式存在法律空白,放射防护安全监管能力滞后等问题突出.结论 加强军队放射防护安全法规建设,切实提高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能力,是目前确保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杨龙;谭维国;曹勇平;陈乐如;朱乐明;毛应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应用Gates法计算52例肾积水患儿76只患肾和28只正常肾在设定全肾ROI及肾皮质ROI时各自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所有患儿的GFR与BUN无相关性;中、重度肾积水患儿GFR与SCr呈负相关(r=-0.518、-0.771,P<0.05、P<0.01).②轻度肾积水患儿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肾积水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比较则明显下降(P<0.05、P<0.01).③轻度肾积水全肾ROI与肾皮质ROI计算的GFR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中、重度肾积水两种不同ROI计算的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 是检测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理想指标.应用肾皮质ROI计算GFR对中、重度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更灵敏、更准确.

    作者:谢天豪;叶万忠;范益军;沈国平;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作者: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及体会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金矿井下从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胞质分裂阻滞(CB)微核测试法分析我省某金矿井下凿岩等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56名井下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10.8‰,微核率为1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9‰)P<0.05.井下从业者各工龄组间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a和20a以上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不足5年的井下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DNA遗传物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马娅;陈英民;侯殿俊;李海亮;商希梅;李洁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重视医用X射线检查中儿童的放射防护

    医疗照射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进期的儿童的器官、组织的生长阶段得的婴儿对X射线照射更加敏感,潜在危险更大.

    作者:张培华;孙竞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培训以提高放射防护知识的知晓率

    目的 为了解卢湾区放射工作人员掌握放射防护知识的现况,促进放射工作人员从主观上重视放射防护,评估培训效果,从而真正达到保护职业和非职业人群,使其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实现放射防护优化.方法 对我区2009年放射工作会议中的44名参会者在培训前后发放入试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职业放射人群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结论 可以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来加强防护与自我防护.

    作者:朱慧凌;吴伟民;刘淮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企业实施职业卫生干预试点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某煤炭企业进行试点,依据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企业主要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时延申;周立波;侯传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苏州市临床核医学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医疗行业中临床核医学设备的配备及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法、表格和要求,对辖区内的所有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苏州市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10家,共有核医学设备22台,调查年份的临床核医学诊断利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苏州市的临床核医学设备配置处于较高的水平,核医学设备的利用情况呈区域性分布,应合理调整.

    作者:张殷;涂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40家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受检者防护专项整治报告

    目的 在介入、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方法 在对40家医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未按规定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结果 限期整改后过半虽已配备了受检者防护用品,但使用率很低,给予行政处罚后情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结论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但仍需长期多措并举.

    作者:王显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

    目的 研究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时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卫生系统1962-1987年间我国90Sr逐年沉积密度的实测数据及UNSCEAR 2000 年报告中的90Sr沉降量数据和其他核素沉积密度的估算方法,采用UNSCEAR 2000 中新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完成公众辐射剂量的估算.结果 1959年和1963年我国公众所受剂量大,分别为0.203mSv/a和0.202mSv/a;1963年之后,公众受照剂量逐渐减少,在1971年前后又出现不太明显的小峰.结论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与UNSCEAR 2000报告中全球剂量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赵力;徐翠华;任天山;苏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人血淋巴细胞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控制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 按照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2008年632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P

    作者:葛琴娟;吴霄;许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颈椎低剂量CT扫描方法探讨

    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作者:李宗生;王洪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放射源脱落事故的调查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性同位素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及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固有的特性,也会带来辐射安全和放射事故的危害.

    作者:王合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