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颈椎低剂量CT扫描方法探讨

李宗生;王洪生

关键词:儿童, 颈椎, 低剂量, CT
摘要: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台γ-刀的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区某医院新进的一台γ刀进行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 依据(GBZ168-2005),基于放射防护三原则,利用审查资料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和放疗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督审查,利用辐射临测仪对机房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利用剂量仪和专用头模对.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γ刀安全联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设施合格,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满足标准要求,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γ刀有多种安全联锁系统.但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人员还未取得大型设备上岗相关资质.结论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和设备性能符合放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准予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但放射工作人员应提高新设备的操作水平,加强质量保证意识.

    作者: 李秀芹;赵进沛;李翔;王佳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心血管病介入手术中所致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危害,分析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病人、护士进行剂量监测,并将防护前后的剂量作比较对照.结果 介入手术中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较高,不同种类的介人手术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有效屏蔽可降低受照剂量80%以上.结论 在注重达到诊疗目的 的同时在介人手术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庞新新;王建军;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1台CR质量控制检测

    放射诊疗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活动,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对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CR50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作者:刘晶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通过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探讨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各100例成人胸部正位片,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由三位中级以上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进行正常肺野肺纹理及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级,并进行两组患者的曝光剂量比较.结果 100例实验组正常肺野肺纹理显示优95例、良3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90例、良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00例实验组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优89例、良9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70例、良18例、差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时照组摄影条件降低约10~13 mAs.结论 电离室技术、高千伏摄影与CR系统三项技术联合应用于成人胸片检查,图像层次丰富,曝光剂量降低.

    作者:高西杰;姜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颈椎低剂量CT扫描方法探讨

    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作者:李宗生;王洪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及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做出了规定,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基于多种原因,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虽然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寇庆河;鄢立刚;董玉;仝玉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作者: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人血淋巴细胞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不仅影响到放射防护效果的评价,同时也影响到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依据的质理.

    作者:李红艳;李亘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床旁X射线摄影防护现状与对策

    目的 对辖区内6家放射诊疗单位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防护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今后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提出合理建议,规范床旁摄影的防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调查辖区内拥有床旁X射线机的所有医疗机构.结果 放射诊疗单位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较差.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改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状况.

    作者:闫革彬;孙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X射线检查系统准直器优化设计

    目的 优化X射线检查系统的准直器设计,尽量减少准直器引起的杂散辐射对成像和周围环境剂量影响.方法 利用Geant4蒙特卡罗工具包模拟分析准直器的形状、准直缝的宽度和长度等参数对准直器散射的影响,对X射线检查系统准直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准直器的形状、准直缝的宽度和长度不同都会对准直器散射的贡献带来较大差异,对X射线检查系统的周围环境剂量也会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优化的准直器应该是:①准直缝入口两侧设置开槽;②准直缝采用平行缝或外八形缝;③在不妨碍成像效果的条件下,尽可能缩小准直缝宽度;④结合成本和重量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准直缝长度.

    作者:娄云;黄铭;朱国平;侯利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体积误差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CT图像体积的误差和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为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便减小误差、防止医疗事故发生,提高疗效.方法 用不同的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TPS,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的条件TPS计算出的重建CT图像体积不一样.结论 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

    作者:曾自力;刘兵;王勇兵;林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控制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 按照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2008年632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P

    作者:葛琴娟;吴霄;许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烟厂易地技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职业病有害因素,并评估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该项目选址、总平面设计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烟草尘、煤尘、生产性噪声、微波辐射、电离辐射(β、γ射线)及工频电场,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作者:王忠立;路建超;屈蒙;康志东;刘红英;张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作者: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总结在增强过程中所实施的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所得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要,所得结果与心脏彩超对比,符合率达99%.结论 护理工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萍;赵海波;张志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应用Gates法计算52例肾积水患儿76只患肾和28只正常肾在设定全肾ROI及肾皮质ROI时各自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所有患儿的GFR与BUN无相关性;中、重度肾积水患儿GFR与SCr呈负相关(r=-0.518、-0.771,P<0.05、P<0.01).②轻度肾积水患儿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肾积水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比较则明显下降(P<0.05、P<0.01).③轻度肾积水全肾ROI与肾皮质ROI计算的GFR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中、重度肾积水两种不同ROI计算的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 是检测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理想指标.应用肾皮质ROI计算GFR对中、重度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更灵敏、更准确.

    作者:谢天豪;叶万忠;范益军;沈国平;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合军区医疗卫生实际提升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目的 适应部队放射卫生工作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军区放射卫生防护体系.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与标准及军队的有关规定.结果 设立机构、落实人员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建立起军区完备高效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体系.结论 全面高效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是提升放射卫生水平的根本保证.

    作者:陈军军;张继军;吴敏;曾发贵;苟于强;吴志豪;何国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核电厂实施辐射防护优化设计中腐蚀产物源项降低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降低核电厂辐射源项方法的研究,以实施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优化.方法 分析降低职业照射的途径,确定减少辐射源项的技术方案.结果 职业照射的主要贡献是核电厂的腐蚀产物,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了减少腐蚀产物源项的一些方法.结论 通过降低核电厂的辐射源项来减少职业照射,目前这可能是我国开展二代改进型核电厂辐射防护优化设计的佳途径.

    作者:岳会国;刘森林;马吉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例职业放射性肿瘤调查诊断报告

    目的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一职业放射性肿瘤的实例,依据其职业工作特点、临床症状,尤其是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结果 其21年累积受照剂量估算约在1.2Sv,红骨髓吸收剂量约为0.91Gy,按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可以诊断放射性肿瘤.结论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作者:吕秀芳;徐莉华;张聚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