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关键词:
摘要: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及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做出了规定,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基于多种原因,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虽然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寇庆河;鄢立刚;董玉;仝玉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测量误差.方法 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组织的盲样考核.结果 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参加肓样考核比对,各评定值与约定值的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作者:胡新梅;路建超;赵丽;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人血淋巴细胞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用CR技术进行眼球内微小异物的定位探讨

    目的 对眼球内体积小密度低的异物进行准确定位.方法 利用CR成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眼异物摘除术,定位符合率达100/100.结论 充分利用和开发CR成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可对体积较小、密度较低的异物进行定位检查,且X射线辐射剂量低于CT检查.所以应选择对人体眼晶体辐射剂量低的CR设备作为对眼异物定位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新沛;王骏;李赛;代秀红;孙向征;郑文君;刘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IL-2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含有IL-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1)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Ad-IL-21重组体于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株ES-2,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Es-2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Ad-IL-21 组 Es-2 细胞的生长比空白对照组和对照腺病毒组慢,在转染后第3天开始生长明显缓慢(P<0.05),转染后第5天Ad-IL-21组的细胞生长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P<0.05).Ad-IL-21转染后ES-2细胞停留在G1期细胞增加,而G2期和S期细胞减少.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IL-2l基因可有效转染人卵巢癌细胞,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芹;李进;宋力;刘强;岳井银;樊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作者: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埋伏牙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l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 5mAs组CTDlw 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夏洪波;王晓红;宋立海;郑昌英;徐广宇;项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企业实施职业卫生干预试点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某煤炭企业进行试点,依据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企业主要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时延申;周立波;侯传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的编制说明

    目的 研制同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作者:江波;姜恩海;邢志伟;刘强;赵欣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铁路集装箱安检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目的 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烟厂易地技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职业病有害因素,并评估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该项目选址、总平面设计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烟草尘、煤尘、生产性噪声、微波辐射、电离辐射(β、γ射线)及工频电场,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作者:王忠立;路建超;屈蒙;康志东;刘红英;张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乳铁蛋白提高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hLF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BCl-hLF载体转染MCF7细胞,同时以hLF标准品处理为参照,细胞活力实验、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来观察hLF基因高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LF基冈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的生长,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hLF可促进MCF7细胞自发和受照后的凋亡,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但胞外直接供给hLF却不能抑制MCF7的生长,也不能显著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甚至有提高克隆形成能力的趋势.结论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辐射敏感性,而直接供给hLF却没有上述作用.

    作者:王勇;于晓明;杜利青;杨青山;田源;王彦;樊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合军区医疗卫生实际提升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目的 适应部队放射卫生工作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军区放射卫生防护体系.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与标准及军队的有关规定.结果 设立机构、落实人员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建立起军区完备高效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体系.结论 全面高效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是提升放射卫生水平的根本保证.

    作者:陈军军;张继军;吴敏;曾发贵;苟于强;吴志豪;何国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总结在增强过程中所实施的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所得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要,所得结果与心脏彩超对比,符合率达99%.结论 护理工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萍;赵海波;张志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及体会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理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市35所乡镇卫生院辐射防护状况监督检查结果

    目的 对南京市35所乡镇卫生院的辐射防护进行检查和检测以期发现问题.方法 通过查看资料和现场检查、检测相结合方式确定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符合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结果 二级乡镇医院检查、检测总符合率分别为90.3%98.1%,二级以下乡镇医院分别为和79.3%、86.2%.结论 农村二级乡镇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要好于二级以下乡镇医院;受经济条件限制,乡镇卫生院在辐射防护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投入,尤其是二级以下乡镇医院的投入力度.

    作者:宋永忠;庄振明;张瑞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例职业放射性肿瘤调查诊断报告

    目的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一职业放射性肿瘤的实例,依据其职业工作特点、临床症状,尤其是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结果 其21年累积受照剂量估算约在1.2Sv,红骨髓吸收剂量约为0.91Gy,按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可以诊断放射性肿瘤.结论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作者:吕秀芳;徐莉华;张聚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

    目的 研究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时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卫生系统1962-1987年间我国90Sr逐年沉积密度的实测数据及UNSCEAR 2000 年报告中的90Sr沉降量数据和其他核素沉积密度的估算方法,采用UNSCEAR 2000 中新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完成公众辐射剂量的估算.结果 1959年和1963年我国公众所受剂量大,分别为0.203mSv/a和0.202mSv/a;1963年之后,公众受照剂量逐渐减少,在1971年前后又出现不太明显的小峰.结论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与UNSCEAR 2000报告中全球剂量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赵力;徐翠华;任天山;苏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下公用建筑防氡分析

    作者:徐文珊;陈英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