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关键词:介入放射, 辐射剂量, 防护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及体会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金矿井下从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胞质分裂阻滞(CB)微核测试法分析我省某金矿井下凿岩等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56名井下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10.8‰,微核率为1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9‰)P<0.05.井下从业者各工龄组间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a和20a以上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不足5年的井下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DNA遗传物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马娅;陈英民;侯殿俊;李海亮;商希梅;李洁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椎过伸过屈位MRI扫描对椎间盘的影响

    目的 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和程度的评价.方法 对30例临床支持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均行过伸过屈位MRI扫描,观察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对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的改变.结果 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脊髓潜在受压或明显受压.过伸位19/30例,占63%;过屈位5/30例,占16%.过伸位较过屈位明显增多.结论 过伸位椎间盘突出较过屈位明显加重也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控制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 按照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2008年632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P

    作者:葛琴娟;吴霄;许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企业实施职业卫生干预试点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某煤炭企业进行试点,依据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企业主要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时延申;周立波;侯传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进出口水产品的辐照保鲜

    目的 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实验水产品长距离运输和销售.方法 通过γ射线辐照,有效杀死病菌,防止微生物腐败.结果 其他保鲜措施.结论 概述了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微生物腐败是影响水产品的保鲜和货架期的需要因素,并列出了不同水产品辐照保鲜所需剂量.

    作者:芦家就;陈惠元;彭志刚;丁钟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ImageJ 在临床肿瘤体积计算中的应用

    目的 精确计算肿瘤的体积.方法 应用开源软件ImageJ 在分割处理肺部肿瘤CT图像.结果 用分水岭算法实现了粘连图像的分割,根据图像缩放比例用累加法计算了肿瘤体积.结论 ImageJ较好的实现了图像分割,所得到体积的比临床WHO或RECIST 方法所得到体积数值的更为精确.

    作者:宋百锋;郑传城;郭根武;苏锋;文万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理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肺部常用放射学检查的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

    随着医院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的放射学检查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为了更合理的应用放射学检查,大限度减少X射线对小儿损害,笔者对小儿肺部透视、摄片及CT检查的X射线照射剂量进行比较,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林峰;刘彬;乔璞;黄红;彭刚坚;王锡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46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损伤,提高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对我市2007年346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放射有关的异常体征高达44.8%,WBC、BPC、染色体和晶状体异常率分别为5.2%、7.2%、17.3%和15.0%,其发生率与放射工龄和城乡差别有关.结论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总体健康状况低下,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作者:王国栋;王晓斌;刘仁祜;张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

    目的 研究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时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卫生系统1962-1987年间我国90Sr逐年沉积密度的实测数据及UNSCEAR 2000 年报告中的90Sr沉降量数据和其他核素沉积密度的估算方法,采用UNSCEAR 2000 中新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完成公众辐射剂量的估算.结果 1959年和1963年我国公众所受剂量大,分别为0.203mSv/a和0.202mSv/a;1963年之后,公众受照剂量逐渐减少,在1971年前后又出现不太明显的小峰.结论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与UNSCEAR 2000报告中全球剂量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赵力;徐翠华;任天山;苏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人血淋巴细胞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方法 检测大鼠在35GHz高功率毫米波短时间(小于50s)局部辐照下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磷酸酶)、LDH(乳酸脱氢酶)三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AST、CK、LDH 指标随辐照时间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提示即使是短时间的局部辐射高功率毫米波可能引起心脏、肝脏、骨骼肌等器官受损;AST,CK,LDH可作为研究毫米波生物效应的重要生化指标;辐照后1h 测量生化指标与辐照剂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时间段为生化指标的测量佳时间.

    作者:陈超;李芬;张杰;谢涛嵘;陈树德;乔登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烟厂易地技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职业病有害因素,并评估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该项目选址、总平面设计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烟草尘、煤尘、生产性噪声、微波辐射、电离辐射(β、γ射线)及工频电场,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作者:王忠立;路建超;屈蒙;康志东;刘红英;张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作者: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铁路集装箱安检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目的 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生素联合MEBO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咽癌规范化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作者:郑奇;龙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放射源脱落事故的调查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性同位素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及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固有的特性,也会带来辐射安全和放射事故的危害.

    作者:王合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型号手套箱室壁优化

    目的 为优化手套箱室壁材料,大程度降低核材料操作人员受辐射所致的伤害.方法 计算确定对光子和中子屏蔽效果好的两种材料,采用MCNP方法计算出不同厚度屏蔽材料对辐射的屏蔽效果,通过MATLAB得到拟合函数,然后优化得到两种屏蔽材料佳的组合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在屏蔽材料为10 cm时,操作人员所受剂量相对减弱比可达到93.5%.结论 通过建模计算,为设计手套箱室壁材料的优化提供了计算思路.

    作者:王东勇;尚爱国;刘波;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心血管病介入手术中所致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危害,分析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病人、护士进行剂量监测,并将防护前后的剂量作比较对照.结果 介入手术中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较高,不同种类的介人手术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有效屏蔽可降低受照剂量80%以上.结论 在注重达到诊疗目的 的同时在介人手术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庞新新;王建军;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