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林
目的 通过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探讨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各100例成人胸部正位片,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由三位中级以上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进行正常肺野肺纹理及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级,并进行两组患者的曝光剂量比较.结果 100例实验组正常肺野肺纹理显示优95例、良3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90例、良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00例实验组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优89例、良9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70例、良18例、差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时照组摄影条件降低约10~13 mAs.结论 电离室技术、高千伏摄影与CR系统三项技术联合应用于成人胸片检查,图像层次丰富,曝光剂量降低.
作者:高西杰;姜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徐文珊;陈英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咽癌规范化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作者:郑奇;龙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尘肺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及CT资料.结果 对比分析表明CT比X射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射线平片.结论 对于高千伏X射线平片难以确定的可疑病例应进行CT检查,cT可以弥补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不足,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尘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谭光喜;鲁际;张晓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保证放射治疗质量.方法 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广西区内的14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和31台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 该次检测结果表明广西有部分放疗设备存在性能状态不佳的问题,加速器的性能合格率优于60Co远距离γ射线治疗机.输出量的对比优于2003年广西放射治疗机数量的质量核查结果.结论 必须加强对放射治疗工作的监督检测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健全和完善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患者的利益.
作者:张会敏;陈掌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医院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的放射学检查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为了更合理的应用放射学检查,大限度减少X射线对小儿损害,笔者对小儿肺部透视、摄片及CT检查的X射线照射剂量进行比较,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林峰;刘彬;乔璞;黄红;彭刚坚;王锡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损伤,提高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对我市2007年346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放射有关的异常体征高达44.8%,WBC、BPC、染色体和晶状体异常率分别为5.2%、7.2%、17.3%和15.0%,其发生率与放射工龄和城乡差别有关.结论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总体健康状况低下,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作者:王国栋;王晓斌;刘仁祜;张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某煤炭企业进行试点,依据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企业主要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时延申;周立波;侯传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作者: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5a 的监测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年均剂量当量为0.24mSv.结论 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安全的.
作者:吕柏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适应部队放射卫生工作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军区放射卫生防护体系.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与标准及军队的有关规定.结果 设立机构、落实人员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建立起军区完备高效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体系.结论 全面高效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是提升放射卫生水平的根本保证.
作者:陈军军;张继军;吴敏;曾发贵;苟于强;吴志豪;何国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降低核电厂辐射源项方法的研究,以实施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优化.方法 分析降低职业照射的途径,确定减少辐射源项的技术方案.结果 职业照射的主要贡献是核电厂的腐蚀产物,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了减少腐蚀产物源项的一些方法.结论 通过降低核电厂的辐射源项来减少职业照射,目前这可能是我国开展二代改进型核电厂辐射防护优化设计的佳途径.
作者:岳会国;刘森林;马吉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胞质分裂阻滞(CB)微核测试法分析我省某金矿井下凿岩等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56名井下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10.8‰,微核率为1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9‰)P<0.05.井下从业者各工龄组间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a和20a以上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不足5年的井下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DNA遗传物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马娅;陈英民;侯殿俊;李海亮;商希梅;李洁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CT图像体积的误差和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为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便减小误差、防止医疗事故发生,提高疗效.方法 用不同的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TPS,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的条件TPS计算出的重建CT图像体积不一样.结论 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
作者:曾自力;刘兵;王勇兵;林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优化手套箱室壁材料,大程度降低核材料操作人员受辐射所致的伤害.方法 计算确定对光子和中子屏蔽效果好的两种材料,采用MCNP方法计算出不同厚度屏蔽材料对辐射的屏蔽效果,通过MATLAB得到拟合函数,然后优化得到两种屏蔽材料佳的组合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在屏蔽材料为10 cm时,操作人员所受剂量相对减弱比可达到93.5%.结论 通过建模计算,为设计手套箱室壁材料的优化提供了计算思路.
作者:王东勇;尚爱国;刘波;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空气中存在着各类气溶胶粒子,包括有天然和伴随着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其对健康和环境影响是近几年有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作者:拓飞;徐翠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时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卫生系统1962-1987年间我国90Sr逐年沉积密度的实测数据及UNSCEAR 2000 年报告中的90Sr沉降量数据和其他核素沉积密度的估算方法,采用UNSCEAR 2000 中新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完成公众辐射剂量的估算.结果 1959年和1963年我国公众所受剂量大,分别为0.203mSv/a和0.202mSv/a;1963年之后,公众受照剂量逐渐减少,在1971年前后又出现不太明显的小峰.结论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与UNSCEAR 2000报告中全球剂量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赵力;徐翠华;任天山;苏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放射诊疗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活动,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对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CR50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作者:刘晶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