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国兵
医疗照射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进期的儿童的器官、组织的生长阶段得的婴儿对X射线照射更加敏感,潜在危险更大.
作者:张培华;孙竞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科如何贯彻和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方法 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三原则联系起来.结果 贯彻和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是预防科的责任.结论 限制照射剂量、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预防科责无旁贷.
作者:徐韬;于晓松;范晨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用热释光方法进行个人剂量测量,并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结果 个人剂量当量Hp(10)总不确定度的绝对值为0.0223mSv,相对总不确定度为9.70%(95%置信水平),主要受探测器分散性、量值传递、刻度因子和探测器重复性的影响.结论 相对总不确定度符合标准要求,但非常接近限值,需要查找原因,以减小不确定度,提高测量质量.
作者:胡利丰;应正巨;赵青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l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 5mAs组CTDlw 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夏洪波;王晓红;宋立海;郑昌英;徐广宇;项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吡咯喹啉醌(PQQ)对γ辐射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四组,即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前给药组、照射后给药组.给药组小鼠口服PQQ剂量按体重计每天2mg/kg,连续给药7天.采用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5Gy.于照射后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制备肝匀浆,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制作肝HE染色切片.结果 照射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SOD、T-AOC显著下降(P
作者:邱秀芹;吴士良;刘春亮;徐岚;赵俊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在介入、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方法 在对40家医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未按规定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结果 限期整改后过半虽已配备了受检者防护用品,但使用率很低,给予行政处罚后情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结论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但仍需长期多措并举.
作者:王显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卢湾区放射工作人员掌握放射防护知识的现况,促进放射工作人员从主观上重视放射防护,评估培训效果,从而真正达到保护职业和非职业人群,使其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实现放射防护优化.方法 对我区2009年放射工作会议中的44名参会者在培训前后发放入试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职业放射人群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结论 可以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来加强防护与自我防护.
作者:朱慧凌;吴伟民;刘淮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NaI(Tl)γ能谱的测量精度,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 针对NaI(Tl)γ能谱的谱型特征,利用权重小二乘法进行解谱.结果 介绍了低本底Nal(Tl)γ能谱仪的常用解谱方法,着重介绍了权重小二乘法(WLSQ)的原理和算法,并在Matflab平台下编程.结论 同一样品谱利用WLSQ求解的结果与HPGe谱仪测量的结果的偏差小于10%.
作者:於国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贴在放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96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贴能预防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疗效明显,能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并且无毒无创.
作者:朱德志;巫云立;沈红梅;许智;章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同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作者:江波;姜恩海;邢志伟;刘强;赵欣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现阶段南京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存在的放射防护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依据放射防护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放射卫生监督执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目前放射源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医疗单位核技术应用经营模式存在法律空白,放射防护安全监管能力滞后等问题突出.结论 加强军队放射防护安全法规建设,切实提高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能力,是目前确保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杨龙;谭维国;曹勇平;陈乐如;朱乐明;毛应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开发研制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以便对田湾核电站厂址外围环境进行长期、有效的连续监测,存储数据并定期提供相关报告.方法 按照固定监测、巡视周围实际环境状况等设计要求,选择高压电离室作为探头.结果 研制并建立了固定监测哨、巡测车、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等模块,通过各子系统的整合和运行的完整配套的连续监测系统.结论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承担监测任务,前期监测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正式运行后,未对环境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作者:王凤英;朱晓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降低核电厂辐射源项方法的研究,以实施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优化.方法 分析降低职业照射的途径,确定减少辐射源项的技术方案.结果 职业照射的主要贡献是核电厂的腐蚀产物,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了减少腐蚀产物源项的一些方法.结论 通过降低核电厂的辐射源项来减少职业照射,目前这可能是我国开展二代改进型核电厂辐射防护优化设计的佳途径.
作者:岳会国;刘森林;马吉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和程度的评价.方法 对30例临床支持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均行过伸过屈位MRI扫描,观察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对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的改变.结果 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脊髓潜在受压或明显受压.过伸位19/30例,占63%;过屈位5/30例,占16%.过伸位较过屈位明显增多.结论 过伸位椎间盘突出较过屈位明显加重也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医疗行业中临床核医学设备的配备及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法、表格和要求,对辖区内的所有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苏州市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10家,共有核医学设备22台,调查年份的临床核医学诊断利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苏州市的临床核医学设备配置处于较高的水平,核医学设备的利用情况呈区域性分布,应合理调整.
作者:张殷;涂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俄罗斯海军核废料的产生,处理措施及面临的问题.方法 介绍俄罗斯海军的历史沿革,退役核军事装备的分布及现状.结果 190多艘陈旧核潜艇的退役,大量的核废料等待处理.俄罗斯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专用处理设备.但仍然面临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结论 对于核废料的处理,俄罗斯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借鉴.
作者:李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徐文珊;陈英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总结在增强过程中所实施的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所得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要,所得结果与心脏彩超对比,符合率达99%.结论 护理工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萍;赵海波;张志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贫铀由于其辐射和化学毒性被用于贫铀开器(包括贫铀弹和含贫铀的脏弹等)的制造,已被应用于中东战争,也疲防范使用于核恐怖活动.
作者:高艳辉;诸洪达;樊体强;杨珊珊;武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