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2例复发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黄显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壶腹溃疡, 胃溃疡
摘要:目前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许多方案均可使多数病例在4~6周内治愈,但预防其复发却很难,这是溃疡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在1995-2001年对治愈后反复发作的82例溃疡病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并针对复发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明显降低了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钢板髓内针治疗胫腓骨折108例疗效分析

    传统胫腓骨折的治疗仅主张整复固定胫骨,近年来更多学者重视腓骨的功能,特别认识到腓骨固定对胫骨愈合及踝关节稳定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银河;闫华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8岁,因黑便3d,呕血1d于2002年7月9日入院.入院查体: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

    作者:张慧;梁雯;卢洪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典型患者一般不难诊断,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极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91-2001年误诊的25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然勤;亓树国;王妍;周红;胡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妊娠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并发妊娠者较少,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甲亢危象、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胎儿甲亢、生长迟缓、早产、先天畸形、死胎等,对母婴危害较大.

    作者:许玉珍;宋秀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2003年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男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与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国内发病率约为7/万,其中女性占85%~95%[1].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近期有关成人男性SLE报告增多.男性SLE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症状重、预后不良的特点.男童SLE的报告少见,我院收治4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陆燕珍;余建莉;严智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肾盂旁囊肿1例误诊分析

    1病历报告患者,女,52岁,1998年12月13日因左侧腰部隐痛伴沉重感1年余来院就诊,查体无发热及盗汗,无尿急、尿频、尿痛.既往30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现已治愈.

    作者:欧阳久飞;孙志杰;许文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肿瘤细胞膜钾通道与细胞周期G1/S期转换的关系

    钾通道是一类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的离子通道,在不同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压门控性钾通道调控着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配体门控性钾通道如钙激活及ATP依赖钾通道则在细胞膜的生理特性与细胞内代谢通路的激活之间有着功能性的联系.

    作者:李向楠;戴天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地塞米松血肿腔内注入治疗脑血肿周围水肿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82例经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被分为2组.46例在锥颅术后被给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每日经插至血肿中心的硅胶管注入氟美松5mg,连用5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大小.结果锥颅术5d后,血肿周围水肿在氟美松组明显比对照组减轻(P<0.01);氟美松组的患者术后5d(P<0.01)和14d(P<0.01)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结合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周围水肿,并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王文胜;台立稳;张祥建;何俊瑛;陈丽霞;张兰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保定市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调查

    2001年,保定市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21例.为了解此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以便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2002年4月,我们对21例EHF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患者居所进行了灭鼠效果评价和患者所在地人群EHF隐性感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洪启;房登楼;李红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耐青霉素淋球菌的监测分析

    奈瑟淋球菌是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原菌.淋球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国内外文献报道,此菌耐青霉素的菌株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耐药情况可因所在地区或时期的不同而异.

    作者:尤建国;张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内侧膝状体动脉的起源、数目、分布及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病理变化,为内侧膝状体因缺血所致的听觉障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90侧已知年龄的成人尸体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起源和分布,并对其中60侧60~80岁老年标本的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内侧膝状体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有粥样硬化的占88.3%,硬化斑块阻塞内侧膝状体供血动脉的4侧,供血动脉管腔狭窄的16侧.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渐进性听力下降,大脑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侧膝状体供血障碍病因不能除外.

    作者:祖朝辉;刘学钧;李建立;王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分析

    成年女性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改变,子宫内膜也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变化.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子宫内膜从增生早期到分泌晚期可达6~12mm[1],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探查手段的不断改进完善,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增生的内膜中心宫腔线回声及其毗邻结构,且能观察内膜的血流情况,为更好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提供了有效方法.

    作者:夏学勇;王春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乳腺原发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1病历报告患者,女,49岁.左侧乳腺肿块1个月,于2000年9月28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5℃,P 92/min,R 21/min,BP104/78mmHg.实验室检查正常,B超示左乳腺3.5cm×3.5cm低回声团块.

    作者:孙伟;徐秀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特点.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梗死患者207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对照组45例,为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结果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90.9%,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为21.2%,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脑梗死组,皮质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作者:刘斌;张晋霞;臧贺川;李玉荣;宁树成;伊红丽;石秋艳;刘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静脉肾盂造影与B超诊断重复肾并发积水的比较分析(附8例报告)

    肾脏畸形是泌尿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重复肾则是常见先天畸形之一,常伴有并发症.本症男性少见.1989年8月-2001年11月在我院经静脉肾盂造影和B超检查并手术证实重复肾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古华;王焕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唐山市60例脑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在人的颅内所造成的疾病,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为了摸清唐山市脑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2年4月在全市各大医院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唐山市发生的60例脑囊虫病进行分析.

    作者:张晓慧;翟垣军;范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碳酸锂致癫癎样发作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0岁,因烦渴、多尿、消瘦2个月,右下肢不自主运动3d于2000年10月7日入院.既往脑外伤病史40年,精神躁狂抑郁症病史1年余,服用碳酸锂1.0g,1/d,马普替林片75mg,1/d,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2mg,每晚1次,已1年.

    作者:李润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与治疗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一直是临床上一个重要问题.近10年来人们对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Living-stone和Passaro把肠梗阻定义为肠蠕动功能受到抑制,把术后肠梗阻分为单一肠梗阻(术后2~3d内肠蠕动自动恢复)和麻痹性肠梗阻(术后3d肠蠕动仍未恢复).

    作者:刘继国;李占清;霍东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