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的研究进展

王增武;张振兴

关键词:发病机制, brain swelling, 外伤后, 急性脑肿胀, 治疗进展, 诊断率, 应用, 临床分类, 国外文献, 脑组织, 脑外伤, 脑损伤, 病死率, 并发症, 膨胀, 技术
摘要:外伤后急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Brain Swelling,PABS)病死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可高达87.2%[1],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随着CT、MRI技术的广泛应用,PABS的诊断率逐渐增加。本文着重就其临床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加以论述。PABS是指外伤后数h内(一般4~14h)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它是脑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CT及MRI的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有了统一的认识,对发病机制及治疗也有了较大进展。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本文旨在观察和研究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商品名:伲福达)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1临床资料根据1993年WHO/ISH的EH诊断标准,选择32例I期、Ⅱ期EH患者(EH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40mg,2/d,疗程2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方面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作者:苏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7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1临床资料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59岁,病史50d~10年,心功能Ⅱ~Ⅳ级,并发心包囊肿、大量胸腔积水等。麻醉时,第一组心功能Ⅱ~Ⅲ级,以硫贲妥钠、琥珀胆碱诱导;第二组心功能Ⅲ~Ⅳ级,以安定、r-oH、芬太尼、琥珀胆碱诱导。术中均以普复液维持麻醉,并间断吸入安氟醚、异氟醚,术中全部行血压、脉搏、心电图、尿量监测;8例CVP监测;第二组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8例CVP监测,于心包剥脱后明显下降。

    作者:王强;李文杰;丁慧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因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容易误诊。小文就我院1996~1999年住院诊断为甲减的患者30例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郑善德;施亚雄;李希圣;陈国瑞;蔡敦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22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肺性脑病51例。自1998年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生产的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22例,与1996-1997年常规治疗29例对照观察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催醒时间及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慧;王海英;杨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炎症机制与不典型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

    近10年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新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战略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尤其是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作者:杨树平;李时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哌唑嗪、开搏通、心痛定对MDDM并发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常并发高血压,随着疾病的进展均能出现尿蛋白增多和肾功能的减退。哌唑嗪、开搏通、心痛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3种药物对NIDDM并发高血压患者尿蛋白的排泄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东齐;王静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军团菌肺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26岁。因咳嗽10d,畏寒、发热5d,进行性呼吸困难1d于1998年11月17日入院。既往健康。该患者于11月8日洗蒸汽浴后出现干咳。11月13日出现畏寒、发热,高体温38.8℃,自觉乏力、头晕。口服头孢拉定,症状不缓解。11月16日下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当时拍X线胸片示:两下肺见散在斑片云絮状模糊影,密度淡且不均,右侧肋膈角变钝。

    作者:刘莲英;孙丽;巩越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特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研究的新进展

    特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ICD)是一种发生于成年人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颈部肌肉持续性不自主异常收缩而导致颈部向一侧扭曲和旋转,又称痉挛性斜颈。过去认为ICD是一种神经肌肉均正常的心理性疾病;应用脑功能显像、电生理和遗传技术,研究了ICD的病理遗传学,发现ICD可能是一种脑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1]。

    作者:刘青蕊;贺丹;赵静霞;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输血反应1例抢救体会

    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是胸外科常见手术,但术中发生严重输血变态反应则较为少见。我院在实施1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出现严重的输血变态反应,术中抢救成功。现将术中抢救配合过程和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尤祥妹;金蓉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脾破裂延迟出血13例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3~77岁,多数为青壮年,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受伤至出现腹腔内出血表现的时间均在48h以上,发生在7d内5例,8~14d7例,14d以上1例。入院时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痛,6例伴有左肩背牵涉痛,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B超检查有9例提示为脾破裂。腹穿14例次,阳性率为95%以上。

    作者:蒋其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5例临床心电图分析

    本组收集我院1991-1998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5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参考WHO公布的国际通用的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法诊断条件[1]。现仅就临床心电图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张艳梅;郭金武;丁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972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

    随着经济、文化、诊疗技术、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威胁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疾病谱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老年患病情况,并为研究、防治老年性疾病提供临床资料,我们收集1992年1月—1999年l2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有关资料,并加以整理与分析。

    作者:杨冬梅;林延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支镜检查老年咯血患者113例分析

    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症状,大部分患者经X线胸部平片、肺CT均不易明确诊断,尤其是气管或气管粘膜炎症、早期支气管肺癌、气管内膜结核等更难以借助X线及CT明确诊断。应用纤支镜作活体组织及刷检送病理检测可及时确定咯血原因。

    作者:肖兰英;王保法;郝三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伤寒沙门菌致婴儿腹泻1例

    我科于2000年9月10日从1例8个月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到1株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8个月,腹泻2月余,近日发热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39℃,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呕吐、腹痛,心肺均正常,并无其他阳性体征。

    作者:孙琪;郭微媛;多丽波;王悦;张和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7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时以低血钾较为多见,现将我院诊治的7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7例均为男性,19~30岁,经血清生化检查,5例血钾明显异常(<2.0mmol/L),2例轻度异度(>3.0mmol/I,<3.5mmol/L)。心电图检查提示V3导联U波明显3例,扭转型室速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亢1例。

    作者:刘小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实验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O的变化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急性期局部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制造大鼠脑损伤后,于相应时间点取出脑组织测定其含水量、NO及Ca2+浓度。结果在损伤后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NO及Ca2+含量均升高,其中Ca2+浓度和NO含量分别于损伤后4h、8h达高峰,且Ca2+升高趋势持续时间长。经检验,NO含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NO在脑损伤急性期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过程。

    作者:李志强;袁先厚;袁忠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在创伤骨科救治中的应用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以其安全可靠,操作简易,患者痛苦较少及使用方便取代了静脉切开术。我院1992年12月—1999年12月使用深静脉导管(ARROW.ES04301型,16GX8)救治创伤骨科患者190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代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46例临床观察

    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住院患者86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病程24~72h。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64.6岁,病程24~72h。脑梗死均经CT证实。2治疗方法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舱面罩吸氧,加压20min,舱压0.2MPa(2ATA),吸纯氧2次,每次20min,中间休息10min,减压20min,1/d,10次为一疗程。

    作者:蒋广侠;朱述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45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本文对我院1996年6月—1999年9月门诊和住院有病理检查结果的45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1996年6月一1999年9月门诊和住院有病理检查结果的450例患者,绝经年限1~34年,年龄在38~80岁之间,<50岁52例,>50岁398例,平均年龄58.6岁,多数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1.2方法本组病例均经阴道检查,宫颈防癌涂片,阴道分泌物检查,诊断性刮宫术或手术并行标本病理检查。

    作者:张桂云;苗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壁巨大平滑肌肉瘤切除一期腹壁缺损修补1例报告

    1病历报告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1988年无明显诱因左下腹壁出现一个直径约1.0cm大小、质硬之肿物,无不适,未行手术治疗。1996年开始肿物增大明显,近2年至胎头大小,因表面破溃,恶臭,于2000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平滑肌肉瘤”收入院。入院查体:慢性消耗病容,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作者:刘传明;陈积民;张学成;蔡保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