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赤;于冶铭;路矿新
为了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继发Q-T间期延长的临床特点。自1995年5月—199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有机磷中毒1253例,重度中毒719例,其中继发Q-T间期延长37例(52%),对其Q-T间期延长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37例中3911中毒者18例,1605中毒者11例,久效磷中毒6例,敌敌畏中毒2例,均发生在重度中毒中。发生时间:中毒2d者5例,中毒5d者28例,中毒9d者4例;实验室检查:低血钾者34例,低血钙者27例,低血镁者14例,心肌酶增高37例。治疗:常规解毒综合治疗,单纯Q-T间期延长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者,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保护心肌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Tdp立即给予硫酸镁2g或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后改为静脉点滴,药物治疗无效者,第一次用200W·s电复律,仍无效者改用300W·s电复律。
作者:王子英;曹永革;孙风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26岁。因咳嗽10d,畏寒、发热5d,进行性呼吸困难1d于1998年11月17日入院。既往健康。该患者于11月8日洗蒸汽浴后出现干咳。11月13日出现畏寒、发热,高体温38.8℃,自觉乏力、头晕。口服头孢拉定,症状不缓解。11月16日下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当时拍X线胸片示:两下肺见散在斑片云絮状模糊影,密度淡且不均,右侧肋膈角变钝。
作者:刘莲英;孙丽;巩越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时以低血钾较为多见,现将我院诊治的7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7例均为男性,19~30岁,经血清生化检查,5例血钾明显异常(<2.0mmol/L),2例轻度异度(>3.0mmol/I,<3.5mmol/L)。心电图检查提示V3导联U波明显3例,扭转型室速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亢1例。
作者:刘小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肺性脑病51例。自1998年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生产的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22例,与1996-1997年常规治疗29例对照观察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催醒时间及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慧;王海英;杨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急性期局部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制造大鼠脑损伤后,于相应时间点取出脑组织测定其含水量、NO及Ca2+浓度。结果在损伤后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NO及Ca2+含量均升高,其中Ca2+浓度和NO含量分别于损伤后4h、8h达高峰,且Ca2+升高趋势持续时间长。经检验,NO含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NO在脑损伤急性期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过程。
作者:李志强;袁先厚;袁忠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是胸外科常见手术,但术中发生严重输血变态反应则较为少见。我院在实施1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出现严重的输血变态反应,术中抢救成功。现将术中抢救配合过程和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尤祥妹;金蓉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59岁,病史50d~10年,心功能Ⅱ~Ⅳ级,并发心包囊肿、大量胸腔积水等。麻醉时,第一组心功能Ⅱ~Ⅲ级,以硫贲妥钠、琥珀胆碱诱导;第二组心功能Ⅲ~Ⅳ级,以安定、r-oH、芬太尼、琥珀胆碱诱导。术中均以普复液维持麻醉,并间断吸入安氟醚、异氟醚,术中全部行血压、脉搏、心电图、尿量监测;8例CVP监测;第二组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8例CVP监测,于心包剥脱后明显下降。
作者:王强;李文杰;丁慧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3~77岁,多数为青壮年,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受伤至出现腹腔内出血表现的时间均在48h以上,发生在7d内5例,8~14d7例,14d以上1例。入院时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痛,6例伴有左肩背牵涉痛,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B超检查有9例提示为脾破裂。腹穿14例次,阳性率为95%以上。
作者:蒋其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重型脑外伤肺部并发症可造成低氧血症,引起脑继发性损害,反过来又增加呼吸功能紊乱,使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措施,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呕吐,颅底骨折,颌面外伤时大量血液、脑脊液的误吸;胸外伤;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致下肺膨胀不全;老年患者伤前患有慢支、肺气肿等疾病。本文就以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①以气道不畅或明显呼吸困难者术后或入院时即行气管切开。并发血气胸者及时胸腔闭式引流,连枷胸者行肋骨牵引。②对误吸呼吸困难者尽早应用纤支镜肺灌洗。肺挫伤严重者应清除气管内的误吸物,避免肺灌洗而导致肺水肿造成气体交换障碍。对肺部已有感染者尽早纤支镜肺灌洗清除气管内脓性分泌物,并做细菌培养加药敏。③把BP<12kPa,P≥120/min,R≥28/min,PaO2≤8kPa,PaCO2≥5.6kPa,误吸,肋骨折≥4根视为ARDS高危指标,对伤后出现上述高危指标且处理后不能缓解,高危指标≥3项者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④早期应用亚冬眠低温治疗原发伤,及时翻身拍背吸痰加强能量支持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清除气道阻塞物,改善通气障碍,控制感染是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赵文国;孔令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以其安全可靠,操作简易,患者痛苦较少及使用方便取代了静脉切开术。我院1992年12月—1999年12月使用深静脉导管(ARROW.ES04301型,16GX8)救治创伤骨科患者190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代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对非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炎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能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量,降低尿酸,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目前国内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报告尚少,本实验拟通过小样本自身对照的研究来观察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
作者:张丽萍;傅淑霞;杨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喉部分切除后为加速愈合、减少瘢痕和更好地恢复喉的功能,需要进行缺损区的重建。目前常采用的重建材料有游离或带蒂皮瓣、游离或带蒂肌瓣、筋膜或骨膜等。我院于1987-1999年,采用会厌成形瓣修复喉癌术后喉部缺损9例,根据缺损部位和范围不同,设计了不同术式,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樊杨诗;尚其元;杨新强;桂训海;徐志勇;宋美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住院患者86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岁。病程24~72h。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64.6岁,病程24~72h。脑梗死均经CT证实。2治疗方法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舱面罩吸氧,加压20min,舱压0.2MPa(2ATA),吸纯氧2次,每次20min,中间休息10min,减压20min,1/d,10次为一疗程。
作者:蒋广侠;朱述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46岁,已婚,农民。1988年无明显诱因左下腹壁出现一个直径约1.0cm大小、质硬之肿物,无不适,未行手术治疗。1996年开始肿物增大明显,近2年至胎头大小,因表面破溃,恶臭,于2000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平滑肌肉瘤”收入院。入院查体:慢性消耗病容,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作者:刘传明;陈积民;张学成;蔡保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10年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新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战略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尤其是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作者:杨树平;李时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为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我院于1998年5月—2000年1月用洛美沙星注射液经穿刺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连铭;付慧红;郑继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1998年10月一1999年10月,应用洛赛克治疗7例晚期胃癌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大74岁,小62岁,平均66.7岁。农民6例,干部1例。病程1个月~2年。病变部位:胃窦部3例,胃小弯3例,吻合口1例。临床症状:上腹痛7例,消瘦7例,恶心呕吐5例,反酸4例,厌食7例,黑便2例。病理诊断:腺癌6例,粘液腺癌1例。其中2例为低分化癌。病变面积2cm×3cm5cm×10cm,其中2例手术切除。
作者:堵志军;赵春媛;耿建;赵文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恶性葡萄胎是来自于滋养细胞的肿瘤,为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临近或远处器官。肌层内水泡样组织继续发展可穿透肌壁引起腹腔内出血;随血运转移至肺、阴道、外阴或其他器官,形成局部组织破坏。出现转移病灶的时间可在葡萄胎未排出前或在排出后数周或数月内。
作者:彭艳霞;王战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于2000年9月10日从1例8个月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到1株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8个月,腹泻2月余,近日发热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39℃,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呕吐、腹痛,心肺均正常,并无其他阳性体征。
作者:孙琪;郭微媛;多丽波;王悦;张和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42岁,主因右腹股沟区外伤3h入院。患者于人院前3h骑摩托车与一小推车相撞,小车车辕撞伤右腹股沟区,当时被撞倒在地,感疼痛,并出现右腹股沟区及右阴囊血肿,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急送我院,急诊以右睾丸挫伤收住院。入院查体:T36.7℃,P112/min,BP11.9/9.9kPa,神志清,面色苍白,心肺未见异常。体表未见创口。右腹股沟区及右阴囊高度肿胀、瘀血、青紫,且张力较大。右下肢自膝关节以下缺如(1987年7月因右下肢脉管炎,行右下肢截肢术)。
作者:王战强;彭艳霞;刘民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