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佳配伍的体内研究

刘小美;潘志强;方肇勤;吴中华;王晓敏;梁龙龙;彭磊;李素云

关键词:小檗碱, 大黄素, 桂皮醛, 肝癌, 组分配伍
摘要:目的 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的佳组分配伍.方法 右腋下皮下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表U6(64)就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进行“3因子6水平”的分组设计给药,给药2周,其间观察小鼠的状态和死亡情况、体质量、瘤体积变化,处死小鼠后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常规制作肿瘤组织病理切片.以抑瘤率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三者的佳配伍方式.结果 ①各组小鼠状态无异常,无死亡情况.②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有降低趋势.③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均有降低趋势,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中以配伍4组作用为甚,其抑瘤率约为23%.④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的特征性组织形态,含细胞大小、形态、核浆比、核型及细胞间质变化,其中以配伍4组的形态变化优于其他各组.⑤筛选获得回归方程Y=1.95+ 1.302A-0.253B+0.290C,即当小檗碱(A)和桂皮醛(C)分别取大值10 μg/g和50μg/g,大黄素(B)取小值25 μg/g时,三者配伍能达到佳的抑瘤效果.结论 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三者配伍能有效抑制肝癌组织的生长,其佳配伍比例为2∶5∶10.
上海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人规·安胎》中补气药的应用

    归纳剖析《妇人规·安胎》中补气药的配伍,认为张景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擅用温补.气虚者补益五脏精气,配伍养血药气充血足、阴平阳秘,配伍温里药温中祛寒、命门健固,配伍行气药补中有行、气机调畅,配伍滋阴药清热凉血、养阴填精,诸药相配,使得血海充盈、五脏调和、胎元牢固.

    作者:程慧敏;张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耐受性及术后精神障碍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耐受性及术后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予常规药物麻醉,治疗组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予针药复合麻醉.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外周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以及术后不同时点心率、血压及精神障碍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情况.结果 ①手术期间,两组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气管导管拔除前5 min,治疗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导管拔出时,治疗组心率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中外周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2.5%、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复合麻醉可在不增加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基础上,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麻醉耐受性.

    作者:顾小华;刘佩蓉;李超;孙海峰;曹涤平;李四波;陆海键;马伟巍;洪潮;陈小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郁证发微(三十)——郁证泄泻论

    探讨郁证性泄泻的病脉证治.由情志因素导致或加重的泄泻,且从郁论治或辅以从郁论治有效者,概为郁证性泄泻,主要包括怒泄、惊泻、肝泄以及心劳、脾劳、肺劳泄泻等类型.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心、脾、肺;病机涉及肝气郁结、胆虚受惊、思虑伤脾、费神劳心、悲愁伤肺等多端,可交杂出现.根据郁证性泄泻的不同类型有多种的治疗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壮胆镇惊、养心安神、养脾补肺、调整气机等,其中尤以疏肝抑木、强脾实土为重要而常用,心理宽慰、调整患者生活态度等非药物治疗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现代医学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所致腹泻,大抵属于郁证性泄泻的范畴.

    作者:蒋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尿路结石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上尿路结石患者1 064例,辨别中医证型分类及临床特征,B超测定结石大小、肾积水情况,同时实验室检测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①1 064例患者中,湿热蕴结型占比高(41.17%),其余依次为气血瘀滞型(24.72%)、肝肾阴虚型(11.75%)、肾阳亏虚型(11.37%)、其他型(10.99%).②气血瘀滞型腰背疼痛、血尿、少腹拘急积分高(P<0.05);湿热蕴结型尿路刺激症状积分高(P<0.05);肾阳亏虚型结石直径大(P<0.05).③气血瘀滞型合并肾积水比率高(41.06%),湿热蕴结型合并尿路感染比率高(42.69%),肾阳亏虚型合并肾功能损伤比率高(5.79%).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上尿路结石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主,各证型的临床症状和结石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郁超;龚华;施娅雪;何晓锋;曹宏文;冯懿赓;赵友康;孙鹏;曾荣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析芒针调气法与“圆运动”关系

    分析芒针调气法与“圆运动”关系.芒针针长深刺,结合了长针和毫针的优点,贵在调气.芒针调气重脾胃,调肝肺,可宣畅上焦、疏调中焦、通利下焦,使“轴”得固,“轮”随之旋转,“圆运动”正常运行.

    作者:齐荣霞;牛红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结合温病学家刘献琳对伏气学说的观点解析伏气学说,认为伏气致病病位为热伏血分,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伏气致病的理法方药,并基于“伏气学说”探讨丹芍二地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宁宁;姚鹏宇;刘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佳配伍的体内研究

    目的 均匀设计优选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抗肝癌的佳组分配伍.方法 右腋下皮下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表U6(64)就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进行“3因子6水平”的分组设计给药,给药2周,其间观察小鼠的状态和死亡情况、体质量、瘤体积变化,处死小鼠后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常规制作肿瘤组织病理切片.以抑瘤率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三者的佳配伍方式.结果 ①各组小鼠状态无异常,无死亡情况.②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有降低趋势.③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均有降低趋势,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中以配伍4组作用为甚,其抑瘤率约为23%.④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的特征性组织形态,含细胞大小、形态、核浆比、核型及细胞间质变化,其中以配伍4组的形态变化优于其他各组.⑤筛选获得回归方程Y=1.95+ 1.302A-0.253B+0.290C,即当小檗碱(A)和桂皮醛(C)分别取大值10 μg/g和50μg/g,大黄素(B)取小值25 μg/g时,三者配伍能达到佳的抑瘤效果.结论 小檗碱、大黄素、桂皮醛三者配伍能有效抑制肝癌组织的生长,其佳配伍比例为2∶5∶10.

    作者:刘小美;潘志强;方肇勤;吴中华;王晓敏;梁龙龙;彭磊;李素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桥甲方颗粒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桥甲方颗粒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桥甲方组和硒酵母片组,每组各35例.桥甲方组给予桥甲方颗粒剂口服,硒酵母片组给予硒酵母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典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桥甲方组治疗后TPOAb、TGA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RAb无明显改变;而硒酵母片组治疗后TPOAb、TGAb、TRA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甲方在降低TPOAb、TGAb水平上优于硒酵母片组(P<0.05);桥甲方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硒酵母片组(P<0.01).结论 中药复方桥甲方颗粒可明显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相关抗体水平,疗效优于硒酵母片组.

    作者:张丹;郑敏;范朝华;杨宏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清中化湿类方的临床运用与证机辨析

    结合病案,辨析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温胆汤、小陷胸汤与清中汤,连朴饮与加味连苏饮、凉膈散与甘露消毒丹、蒿芩清胆汤与大柴胡汤的证机异同.认为: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温胆汤皆辛开苦降,前者攻补兼施,后者重在化痰;小陷胸汤与清中汤均可治疗胃痛,前者涤痰理气,后者主胃中实热;连朴饮与加味连苏饮均可治疗胃气上逆,前者芳香化湿,后者寒热同调;使用凉膈散或甘露消毒丹时需辨清病位;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都能清泄肝胆,但适用的病情程度不同.临床运用清中化湿类方,当掌握各方的证机特点,使选方精准有效.

    作者:陆丁鹏;顾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癌“正虚伏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一)——基于免疫紊乱之肺癌“正虚”探要

    在继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基础上,融合现代肿瘤学进展进行中医肿瘤发病理论创新,提出“正虚伏毒”为肺癌发病和转移核心病机的观点.认为正气虚衰是肺癌发病、进展的根本因素,从免疫衰老、免疫编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等角度系统揭示肺癌“正虚”的本质,以期加深对肺癌发病的中医学认识,进而为中医药综合防治肺癌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借鉴.

    作者:田建辉;罗斌;刘嘉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痰饮源流考与临床应用

    通过回顾中医经典文献及检索现代文献,研究了痰饮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揭示了痰饮学说内容逐渐丰富的趋势,并总结了痰饮致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代表性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晨;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脾化瘀汤对脾气虚弱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汤对老年性黄斑变性(SM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6例(114眼)SM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57眼);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维生素C、硫酸锌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视力改变、眼动脉血液流变学、血清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视力、视敏度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视力、视敏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治疗后,两组眼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均高于治疗前,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③治疗后,两组血清MDA低于治疗前,SOD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健脾化瘀汤治疗SMD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眼部微循环和增强抗氧化能力.

    作者:吴学志;杨玉;商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柴枳平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MTL、 Gas、 SS和Ghrelin的影响

    目的 探讨柴枳平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方法 将94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口服柴枳平肝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MTL、Gas、SS、Ghreli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MTL和Gas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S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MTL和G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S水平较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和胃黏膜中Ghrelin表达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血浆和胃黏膜中Ghreli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枳平肝汤治疗FD主要是通过调节MTL、Gas、SS和Ghrelin表达而调整胃肠功能.

    作者:赵彬;张秋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吴敏运用海派膏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证特色

    抽动障碍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抽动障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考虑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神经递质异常及心理因素和环境因数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2],西医主要选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有易反复、难治愈、副作用大、顺应性差等不足.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日渐被人们重视,已成为治疗抽动障碍的首选方法之一[3].

    作者:赵欣;张欣;姜科宇;朱鹏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味补阳还五颗粒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颗粒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味补阳还五颗粒,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脂、凝血指标、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期间各随访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治疗16周起,24h尿蛋白定量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UN、Scr、ALB、TG、TC、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的BUN、Scr、TG、TC、LDL下降更加明显(P<0.05),血ALB提高更加明显(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IB、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颗粒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明显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

    作者:洪岩;冯峰;董秋安;孙瑞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柴胡桂枝汤辨治肿瘤患者感冒临床体会

    肿瘤患者经手术及放化疗后常正气不足,如遇外感往往缠绵不愈.我们针对肿瘤患者多为久病体虚体质,外感后或经抗生素等治疗仍反复低热、病情迁延,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机分析一部分肿瘤患者经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后正气在抗病过程中易慢慢消耗,致正气不足、抗病力差,遇气候变化易外感风寒.与常人外感有所不同,其发病后不易恢复,病邪不退,留恋不愈.如患者要求服用中药,临床常使用清热解表法或径直在原先扶正抑瘤中药基础上加以荆芥、防风、金银花、鱼腥草等解表清热类药物,加之患者感冒后常自服市面上常见清热解表中成药,或治疗不当(肿瘤患者感冒后见咽痛发热几乎均运用抗生素)导致寒凉遏制卫阳而表不得解,或稍有缓解则加以黄芪、党参等补气补肺之药导致外邪留恋不去而长期不愈者屡见不鲜.

    作者:沈婕;何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证荷瘤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荷瘤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取36只,利用番泻叶水煎剂成功制备脾虚模型,剩余12只为N.S.组,再使用CT26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36只脾虚模型小鼠则随机分为脾虚组、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16S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脾虚组平均瘤重、血清IL-17水平高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同时脾虚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脾虚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显著增多、厚壁菌门显著减少,存在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与N.S.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比较,脾虚组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减少,而肠杆菌及肠球菌增多.结论 健脾解毒方具有抑制脾虚荷瘤鼠皮下瘤生长、提高CD4+/CD8+比例、减少炎症因子IL-17分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作者:陈彬;孙珏;梁芳;徐可;万光升;袁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李斌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经验

    介绍李斌教授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及其用药经验.认为诊治本病应衷中参西,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提出瘀、虚为两大关键病理因素,治以生肌化瘀、清利湿热、调理脾胃.

    作者:蒯仂;许逊哲;王一花;茹意;魏冬慧;吴人杰;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龙芨消肿膏外敷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组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广派”伤科名中医余子贞经验方龙芨消肿膏外敷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组织病理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龙芨消肿软膏组(治疗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组(对照组),后两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龙芨消肿软膏及双氯芬酸二乙胺外敷2周,进行动物行动评分后处死取材,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用ELISA法测定IL-1、IL-6、LT、TNF-α、MMP-3的表达.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木瓜蛋白酶诱导的膝骨关节炎模型活动情况(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膝骨关节炎模型动物滑膜组织MMP-3、IL-1表达(P<0.05,P<0.01),且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织病理学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够改善局部滑膜炎情况(P<0.05).结论 龙芨消肿软膏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动物活动及疼痛情况,可能通过抑制滑膜增生、减少滑液生成,并通过调控局部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汪听亚;朱轶;樊天佑;圣小平;裘敏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复方五子口服液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五子口服液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舍尼亭,治疗组予复方五子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及总分)、血清雌二醇(E2)及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5例,对照组37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尿频、尿急、尿后滴沥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症状积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方面,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E2与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2与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2与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五子口服液可明显减轻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

    作者:李林;孙玉霞;马家怡;宁思思;李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