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手指加强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小关节功能活动障碍30例临床观察

孙远征;金美香

关键词:卒中, 中风后遗症, 康复, 针灸疗法
摘要:中风不仅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高,而且有很高的致残率,使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针灸治疗中风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对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2011-12-2012-12,我们应用针刺手指加强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小关节功能活动障碍30例,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4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3组,饮食运动组40例予常规饮食运动治疗,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组43例予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二甲双胍组43例子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3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总有效率均高于饮食运动组(P<0.05),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组临床疗效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饮食运动组.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饮食运动组治疗后降低(P<0.05,P<0.01);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组治疗后2 hPG、BMI、TG均较二甲双胍组治疗后降低(P<0.05,P<0.01) 结论 护胰饮加减联合耳针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且无副作用.

    作者:徐江红;朱立春;张振锋;杜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与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与腰交感神经节切除(LSGT)对大鼠造模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只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对照组30只行第2~5腰椎左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观察2组第6d及2、4、6周后左后足部皮肤温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第6d及2、4、6周后左后足部皮肤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比LSGT对大鼠足部皮肤温度更有提高作用,可以使血液供应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刘青龙;秦振龙;王绣伯;刘丽;韩冬梅;陈树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男性发病率2.15%,女性1.71%,并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5%以上[1].对于房颤的治疗,目前医学界存在争议,即以控制心室率加预防血栓治疗为目的,还是以转复窦性心律并预防房颤复发为目的.新研究表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以提高患者体力和耐力,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并防止心房重塑[2-3].2004-10-2011-12,我们采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电复律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45例,观察对其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如下.

    作者:孙红梅;翟更新;谢文娟;韩树山;李伟;张晋;赵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刺疗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椎间盘变性及上位颈椎错位,横突孔周围增生,导致椎动脉扭曲,脑干、小脑及大脑枕叶等椎动脉供血区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位置性眩晕、后枕部疫痛重着、枕后三角区尤其是枢椎偏向侧横突孔附近压痛等.2009-01-2011-10,笔者采用针刺疗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并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陈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目前对腹水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2007-02-2012-05,我们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并与常规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水臌的诊断标准.腹水程度参照《肝脏病学》,轻度腹水:超声检查仅在盆腔出现无回声区;中度腹水:超声显示肝肾间隙出现无回声区;重度腹水:超声检查肝前出现无回声区[2].

    作者:欧阳丽萍;肖卫敏;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 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在急性发作期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2007-11-2011-05,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对照,观察对患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赵辉;张丽;季辉;田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宣肺通腑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腹部术后患者能否实现快速康复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关系密切[1],然而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手术本身的创伤、麻醉的影响,还有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感染等.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并发肺部疾病也会延长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越长,其并发症越多,轻者出现腹胀、腹痛,重者出现吻合口瘘或加重肺部疾病.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可相互影响.依据此理论,2008-12-2011-12,我们采用宣肺通腑法治疗腹部术后合并肺部疾病(指术后患者肛门或人工肛门未排气、排便前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或哮喘等,体征如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单纯术后常规治疗未合并肺部疾病30例对照,观察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石传科;李建明;罗明;陈海生;严志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不断增加,我们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证.1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1.1药材因素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有毒活性成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毒性损害,如乌头、马钱子、雷公藤、曼陀罗、麻黄等所含的生物碱,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银杏、苦杏仁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甚者导致死亡.关木通、马兜铃、厚朴、防己、泽泻、柴胡、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大青叶、山慈姑、千里光、补骨脂、草乌头、胖大海、千年健、钩藤、曼陀罗花、斑蝥、蜈蚣、海马,及含砷、铅、汞的矿物药长期或过量服用,易导致肾损害,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

    作者:国凤杰;李振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刺“新肺俞”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喘证、哮证范畴,均属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症.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且肺俞穴是临床常选取的穴位之一[1].2010-06-2012-06,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取新肺俞穴针刺[2]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并与针刺经典肺俞穴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刘智斌;牛晓梅;王卫刚;王渊;牛文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邵铭从脾论治慢性肝病验案举隅

    邵铭系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师承国医大师徐景藩先生,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及肝内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疾病的中医治疗;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也有很深的造诣.今撷取其临床从脾论治肝病验案2则如下.1典型病例例1 吕某,女,43岁.2007-10-16初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2年余.患者2年前查出HCV-Ab阳性,未予治疗.

    作者:何晶;车军勇;陈广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蝉花平胃散治疗小儿惊泻43例临床观察

    惊泻是儿科泄泻的一种类型,属小儿特有的病症,多见于婴幼儿,多因小儿卒受惊恐、脾胃虚弱所致,易为临床医生忽略而延误诊治.2007-06-2012-04,我们采用蝉花平胃散治疗小儿惊泻43例,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83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男25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1.78±0.96)岁;女18例,年龄3个月~4.75岁,平均(1.74±0.94)岁;病程0.5~3 d,平均(1.80±0.93)d.对照组40例,男23例,年龄3个月~4.75岁,平均(1.80±0.91)岁;女17例,年龄3个月~4.17岁,平均(1.75±0.97)岁;病程0.5~3 d,平均(1.90±0.87)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阳青;叶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应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运动疗法.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帕金森综合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

    作者:张建元;王会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竹定痫胶囊治疗癫痫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竹定痫胶囊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子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基础上加黄竹定痫胶囊.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改善及月发作次数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脑电图异常改善率73.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脑电图异常改善率37.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月平均发作次数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黄竹定痫胶囊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王倩;范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病情多迁延不愈,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一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1].2001-02-2012-01,我们采用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并与单纯运脾化湿法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浩;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多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跨越及反复下蹲等动作,以及慢性劳损、风寒侵袭等,使梨状肌遭受损伤,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及肌肉痉挛,肥大或萎缩,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萎缩.2006-01-2011-10,笔者采用推拿、药物、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结果如下.

    作者:秦高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80例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加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氧分压[p(02)]、二氧化碳分压[p(C0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05,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血液黏稠度,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梁志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香和胃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枳香和胃胶囊是由木香、白术、白芍药、陈皮、甘草、黄连、枳壳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理气行滞、和胃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血瘀、胃失和降、内热蕴结所致的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等.白芍药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是本方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拟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枳香和胃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如下.

    作者:刘素文;郭艳霞;宋志勇;郝立娟;王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曹广顺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经验

    曹广顺(195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陕西省名中医第四批师承导师,曾师从于冯幼清、时振声等,行医40余载,潜心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善治疑难重症肾病及多种疑难杂病,效如桴鼓,屡起沉疴,在西安市久负盛名.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逐年升高,该病症状复杂,并发症多,进入肾衰竭比例高,治疗困难.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还可见于IgA肾病、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而这些病例多为激素抵抗型或激素依赖型,临床疗效也与分析吻合[1].

    作者:曲黎;曹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运用经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案4则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缓解与发作相交替,以腹泻、血便、腹痛及肠外表现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中医学便血、腹痛、痢疾等范畴,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兹将运用经方治疗CUC验案4则报道如下.1黄土汤朱某,男,53岁.主因间断便血2年,加重1周于2010-05-02就诊.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便血,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作者:郑彩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围绝经期女性产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等问题,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者占87.15%[1].围绝经期女性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严重困扰,出现情绪障碍,痛苦不堪[2].2009-01-2010-03,我们对围绝经期女性产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整群选取河北省唐山市文化楼社区服务站(223人)、红星楼社区服务站(205人)、税钢楼社区服务站(204人)45 ~ 55岁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632人,回收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93.35%.平均年龄(50.54±3.02)岁;职业女性371人,非职业女性219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9人,高中及以上291人;月经情况:正常202人,紊乱152人,停经236人.

    作者:李小艳;马建芳;李淑杏;陈长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