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蠲痹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张良登;张月;张吉

关键词:蠲痹汤, 类风湿关节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肩综合征, 中药疗法
摘要:蠲痹汤早由宋朝杨亻炎<杨氏家藏方>所载,用药为当归、黄芪、白芍药、羌活、姜黄、防风、甘草, 功用:祛风利湿、补益气血,注重于调和营卫止痹.蠲痹汤在清代医家中应用广泛,但有名同药异的现象,临床常用的是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所创制的蠲痹汤,药物组成:羌活、独活、秦艽、桂心、当归、川芎、桑枝、海风藤、木香、乳香、炙甘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和通络止痹的功效,偏重于理气除湿止痹.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中记载的蠲痹汤,由当归、黄芪、赤芍药、羌活、姜黄、防风、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源自<杨氏家藏方>,两者功效基本一致.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2005-01-2007-12,笔者采用针刺用于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90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8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行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大78岁,小17岁,平均(53.8±7.7)岁;病程长3个月,短2 h;其中阑尾切除术18例,胆道手术14例,腹腔探查引流术12例,肠梗阻手术10例,胃癌根治术1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7例,剖宫产术13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对照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大79岁,小15岁,平均(54.5±8.2)岁;病程长4个月,短1 h;其中阑尾切除术17例,胆道手术15例,腹腔探查引流术10例,肠梗阻手术11例,胃癌根治术1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6例,剖宫产术16例,胃穿孔修补术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宋建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腕踝针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是指仅有尿频、尿急和(或)尿痛症状,而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并排除细菌(含结核菌)、真菌、衣原体等微生物所致尿路感染者.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约占膀胱激惹征的50%[1],抗生素治疗无效.2006-01-2007-12,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3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0例及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贾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组成,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我们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作者:宋维明;胡蜀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针灸随机对照试验中的难点思考

    随机对照试验(RCT)属一级设计方案,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里,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试验设计,被公认为临床治疗性试验偏倚较少的方法[1].然而,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实施RCT,由于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特殊的人文背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施术者的技术水平、流派、国内的医疗制度等因素,导致可能面临药物临床试验中未遇的特殊问题,我们试归纳并提出个人看法.

    作者:解越;王丽平;刘宇;刘海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暖经通痹汤配合熏洗治疗雷诺病64例疗效观察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统计,男女之比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1].1997-01-2008-02,我们运用暖经通痹汤内服并配合外用中药熏洗治疗雷诺病64例,结果如下.

    作者:盖燎原;孙仕田;孙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健脾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独立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虽无器质性病变(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异常),但却一定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006-08-2008-01,笔者运用健脾安肠汤治疗腹泻型IBS 105例,并与匹维溴铵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按摩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6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006-08-2008-04,笔者采用按摩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6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吴宗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蠲痹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蠲痹汤早由宋朝杨亻炎<杨氏家藏方>所载,用药为当归、黄芪、白芍药、羌活、姜黄、防风、甘草, 功用:祛风利湿、补益气血,注重于调和营卫止痹.蠲痹汤在清代医家中应用广泛,但有名同药异的现象,临床常用的是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所创制的蠲痹汤,药物组成:羌活、独活、秦艽、桂心、当归、川芎、桑枝、海风藤、木香、乳香、炙甘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和通络止痹的功效,偏重于理气除湿止痹.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中记载的蠲痹汤,由当归、黄芪、赤芍药、羌活、姜黄、防风、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源自<杨氏家藏方>,两者功效基本一致.

    作者:张良登;张月;张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臧力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经验

    臧力学主任医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痛风治疗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臧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卓见.我们有幸随师学习,现将臧老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成向进;张会哲;田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蟾酥注射液治疗不敏感菌及耐药菌感染性创面20例

    2006-01-2007-05,我们采用蟾酥注射液治疗不敏感菌及耐药菌感染性创面2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①住院病例.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提示感染细菌对首选药及替代药均不敏感或耐药.③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

    作者:武洪方;武洪民;蔡俊刚;张雪锋;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药滴注式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疗效观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1],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008-02-2008-10, 我们采用中药滴注式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结果如下.

    作者:赵占强;麦家慧;李一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药电泳浴叠加电摩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3例

    2007-01-2008-01,笔者运用中药电泳浴叠加电摩疗法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3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1].

    作者:李学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和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可局限于1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出现,是妇科临床常见病.

    作者:李所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祛脂愈肝胶囊治疗肝郁脾虚证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2007-07-2008-07,我们应用祛脂愈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结果如下.

    作者:何鲜平;徐铁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89例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中医学称为肝斑或黧黑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发生于女性,尤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男性也可见.本病严重影响美容,是青中年女性烦恼的损美性疾病.2004-03-2007-08,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89例,结果如下.

    作者:吕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程尚述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程尚述系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尤有研究.程老师从医40余载,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治学严谨,学验俱丰.笔者跟师多年,现将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马维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济生肾气汤加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26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在泌尿系统的主要表现,有关资料显示DNB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27%~85%[1].由于排尿障碍,易致顽固性尿路感染,使病情难以控制,甚至影响肾功能,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2004-2007年,我们采用济生肾气汤合前列地尔治疗DNB 26例,并与济生肾气汤治疗25例及前列地尔治疗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随子云;栾英辉;任书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2例老年下肢丹毒患者的中医护理

    2007-2008年,笔者对12例老年下肢丹毒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1].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0~73岁,平均63岁;病程2~8 d,平均3.2 d;左侧5例,右侧7例.

    作者:叶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痉挛造成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颈项僵痛,头晕尤以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或前、后伸可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猝倒,有时可伴有头痛,耳鸣等症.2007-09-2008-05,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45例,并与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3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付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大便习惯改变,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持续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病理学和生物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2005-09-2007-09,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泻型IBS 30例,并与思密达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甄庆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