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生化汤联合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王桃英

关键词:加味生化汤,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后出血, 产后恶露不绝,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生化汤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服用加味生化汤,观察30天,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生化汤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并丹红注射液治疗179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高压氧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一般治疗+高压氧+丹红)92例,对照组(一般治疗)8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高压氧并丹红注射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丽;骆明军;邱乐;王新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议卵巢早衰从肝肾论治

    卵巢早衰的发生涉及了中医的多个经络脏腑系统,造成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紊乱,终导致卵巢早衰,但以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特征.

    作者:李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78例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156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后改为复方丹参片3片口服,每天3次,连服16天,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8%(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达标率84.6%,显著高于对照组8.9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邱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中医证候逆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常见证候表现,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性,从中进行逆行性推论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而指导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李奇;张艳珍;喻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喘证的辨证施护

    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短促急促,甚至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也可因其他疾病影响肺的功能所致.

    作者:栾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防范调剂差错,杜绝药疗事故的发生.方法 从药品、医生、药师、患者等不同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结论 药学工作者在调剂过程中高度重视差错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就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云艳;陈雪梅;文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消银颗粒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头部鳞屑性疾病

    我们自2005年~2009年采用消银颗粒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头部鳞屑性疾病100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冯新送教授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验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60%[1],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甚至可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治中药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方法 对314例小儿咳嗽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269例,占85.7%;好转37例,占11.8%;无效8例,占2.5%;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97.5%.结论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亚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火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43例

    目的 探讨火针疗法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5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火针治疗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疼痛、水肿及Fugl-meyer评分,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 火针治疗组的疼痛、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火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治疗组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霞;王卫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外用止痛合剂治疗痛风缓解期50例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本研究通过随机选择符合治疗标准的痛风缓解期患者50例,有效防止痛风急性发作.

    作者:许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竹叶石膏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46例

    目的 观察并总结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气阴两虚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者与未服用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服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33%,平均退热时间7.25天;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6.25%,平均退热时间8.55天.结论 竹叶石膏汤加减对恶性肿瘤患者气阴两虚发热等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胡中华;张宁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思密达康复新液糊剂治疗复发性口疮

    目的 比较思密达康复新液糊剂和锡类散治疗复发性口疮,亦称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复发性口疮病例5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思密达康复新液糊剂治疗,对照组用锡类散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思密达康复新液糊剂对复发性口疮治疗效果优于锡类散,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蔡剑;王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摩按手法治疗儿童喘证与呕吐

    自北宋中医儿科逐渐形成之后,小儿推拿按摩又形成了分支学科.明代四明陈氏的<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儿科推拿按摩专著,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小儿推拿按摩学术体系的形成.

    作者:徐荣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自汗盗汗80例

    目的 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自汗盗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对80例更年期妇女的自汗盗汗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结论 当归六黄汤加减是治疗更年期妇女自汗盗汗的有效方法.

    作者:鞠诣然;付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针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采用以电针为主、结合TDP神灯及耳穴贴压的方法,整体调节内分泌,疏通经络,促进人体代谢,促进人体多余脂肪分解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使患者真正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作者:张真真;杜伏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50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给患者家庭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益气行气润肠法治疗老年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行气润肠法治疗老年慢性传输型便秘(ST)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择确诊为老年便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益气行气润肠治疗组72例,莫沙必利治疗组36例,两组用药均为3个疗程.结果 中药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1%,莫沙必利组有效率72.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ST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胃肠排空,从而有效改善ST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陆琳;刘艳;张嵬;侯进;卢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碘伏配合中药治疗感染性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高能量损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致创面遗留的问题,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使得创伤后修复重建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然而早期创面感染的控制又是二期重建基础.

    作者:吕松峰;刘云;白东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姚荷生活用白头翁汤案例总结

    本文收集了名医姚荷生运用白头翁汤加减辨治的亲笔记录病案50余例,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客观探讨其运用本方的辨证指征与加减方法,挖掘其活用本方的学术思想与独到经验,推广名方白头翁汤的使用范围,启迪后学对经方、经典的活学活用.

    作者:黄波;吴科;刘英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