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五行理论及其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

王世保

关键词:五行理论, 共生性原理, 脏腑, 运气理论
摘要:五行理论既是古人认识自然事物和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基本工具,也是中医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人亲身感受天体运行对自身和万物的影响而高度概括出来的自然规律,它把人与物同天上五星联系成一个整体.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五行理论内在的原理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因果性原理的共生性原理.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五行理论构成了脏腑和运气理论的主要框架.
中医药文化杂志相关文献
  • 《读过伤寒论》版本源流梳理

    在全面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对<读过伤寒论>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完成了<读过伤寒论>全书的点校工作.据考,<读过伤寒论>只有两个版本.民国十九年广东新会外海陈养福堂木刻本是现存早好的版本.

    作者:何丽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带着问题学习中医原著

    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对学习中医原著收效甚微.根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选读原著,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认真归纳病机,找出原著条文与病因病机的结合点,付之实践.同时考虑原著的历史背景、社会特征,应用于临床时须与时俱进,作出调整.由此,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收益,推动学术进步.

    作者:周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张磊老赋诗养生

    张磊(1929-),主任医师,河南固始人.幼年诵读经史,奠定了深厚的古文基础.18岁师从当地老中医张炳臣,此后悬壶故里,至195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本科,6年后毕业留校任教,职及临床工作,现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继承班导师.

    作者:姜枫;张荣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试论五行理论及其在中医领域中的应用

    五行理论既是古人认识自然事物和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基本工具,也是中医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人亲身感受天体运行对自身和万物的影响而高度概括出来的自然规律,它把人与物同天上五星联系成一个整体.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五行理论内在的原理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因果性原理的共生性原理.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五行理论构成了脏腑和运气理论的主要框架.

    作者:王世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石山妙法治忧愤

    作者:胡科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功夫养生茶与养生之道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称,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要有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作者:高少才;高锦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仲景文化价值论

    仲景文化经后人不断继承发扬成为文化体系.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模式价值、经方价值、创造源价值、凝聚价值、医德价值等,对于中医学的传承、医德的升华均具有积极作用,应予以发扬.

    作者:张大明;蔡永敏;庞景三;彭青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论易水学派的本草学理论

    易水学派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他们对药性的研究颇有心得,创立了药物归经、升降浮沉等学说,并且在临床用药上有诸多发挥,对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作者:张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学贵多师医求济世——全国名老中医钱伯文教授谈医论学

    全国名老中医钱伯文教授行医70余载,全身心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精勤不倦、孜孜以求,在中医理论、临床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他深研中医经典,并广泛涉猎历代医著,形成自己独特的辨证治疗思想.

    作者:李海英;王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宋民间私营药业的兴衰之变

    两束繁盛时期,在官营药业发展的基础上,民间私营药业获得充分发展.随着两宋国势的衰微,政治的腐败,一度和谐有序的民间私营药业弊端丛生,以至于假药劣药充斥市场.尽管宋政府和有识之士作了种种努力,但是终究未能摆脱困境.

    作者:杨芳;潘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徐灵胎的文学情怀

    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风骨,这一文化精神,渗入到日常生活与人文的各个方面.清代名医徐灵胎(1693-1771)不仅医术高卓,著述等身,而且他的文化素养令人仰慕.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陆氏家言》初考

    受陈海新生前抄写的<陆氏家言>启发,笔者对该书的流传情况、及其与<幼科金针>的关系和作者进行初步的考证.<陆氏家言>既往有问天氏抄本、杨惠芳抄本和清抄本存世.笔者经对照清抄本,发现<陆氏家言>即<幼科金针>,<幼科金针>的作者不是明末医家秦昌遇而是清代医家陆时雍.<陆氏家言>二卷,儿科专著,定稿于1684年.

    作者:吴佐忻;秦红;王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清明春游意在养阳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获枕中秘医传肘后方

    渭滨送李鼎先生返沪盛会欣初见①,秦都共话长②.论诗崇李杜③,济世法岐黄④.针获枕中秘⑤,医传肘后方⑥.飘然归海上⑦,何日立门墙⑧?

    作者:炎继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吴鞠通以德立医

    在吴鞠通留世著作中多处论及其医德医风和治学方法,其中所透出的德才兼备之人性光辉使其流芳百年、倍受尊崇.他仁爱救民,赤诚济世,以病人为本,不囿于名利;在学术方面他孜孜以求,研习经典而不泥于古,博阅众家而学有定见,以明理为首要,格致诚正以续岐黄、仲景之精要.

    作者:孙博;李治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过雨荷花满院香

    <医古文知识>更名为<中医药文化>已两年有余,更名的美意和用心从所周知,更名后取得的成就也可喜可慰.然而中医药文化如何才能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推动中医事业的继承与繁荣,我认为仍有许多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需要探讨,蒙编者推重,就借本期杂志的卷首谈谈这一问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