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刚;茅跃平;范涛
探讨了中医理论、针灸、中药与免疫的关系,以期正确运用现代免疫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祖国医学的有关内容,为促进人体健康及临床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邢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胃病系临床常见及多发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胃痛、痞满、恶心、呕吐”等中医病名的统称.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多遵循脏腑辨证而施治.但医者常常为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扰,非辨证高明者难以明辨其证,所以治疗上难以尽显其效.故许多人常叹“胃病虽非大病,却实难治之疾也!”但笔者认为,临病辨证无非“定位、定性”两个步骤,性、位准确,思路清晰,病何难治?慢性胃病辨治亦是如此.
作者:张晓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张锡纯认为外感、内伤皆是喘证病因,本文总结了张氏从肺、肾、肝、脾、大气下陷、上焦阳虚六个方面辨治喘证的经验.
作者:朱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结果 37例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5%.结论 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江;朱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痄腮是由风温时毒所致的外感时行病.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易于流行[1].学龄儿童多见,发病率较高,一般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痄腮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为轻度的恶寒发热、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精神不振,舌质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温毒在表;重者表现为壮热、烦躁、口渴引饮,伴有头痛或呕吐,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为热毒蕴结.
作者:步晖;苏秀琴;伍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涂福音教授,幼承家父涂乾照名老中医之家学,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并擅长运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逐渐形成了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注重养阴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师从涂福音教授,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一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症状评分,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分别于2周及1个月后观察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2周后NK细胞、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2周后升高(P<0.05).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后积分亦低于治疗2周后(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能有效提高胃肠道肿瘤晚期患者NK细胞水平及CD4、CD4/CD8细胞比例,从而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赖长沙;李学麟;闫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1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112例得到回访,107例屈伸功能良好,优良率达90.7%.结论 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
作者:赵志强;李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人.现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80%丧失劳动能力,15%存在,重度残疾.因此,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早期康复介入能大大改变脑卒中后遗症状况,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因此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德莲;郑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脾胃学派,对脾胃之气加以论述,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益气活血等,疗效显著.笔者撷取其精髓,将其理论和指导思想与美容临床相结合,指导美容临床,治疗痤疮、黄褐斑、湿疹等常见损美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翁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照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与硫酸镁湿敷对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0月将40例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结论 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用50%硫酸镁湿敷.
作者:蒋斌;刘晓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中苓桂剂的代表方,历版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言其主治脾虚挟饮证,言其病机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通过伤寒论的学习,笔者认为其病机不仅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更有脾胃虚弱,肝气虚逆,克伐脾土,风气内盛,挟饮上犯之可能.笔者兹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二.以为更多伤寒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凤霞;刘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学历来重视“三分治、七分养”,所谓的养,就是指调护.由于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及其手术的特殊性,术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合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胃肠道病人术后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 心理护理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病根源[1].胃肠道病人术后,除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因此,要适时做好病情解释工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环境,及时传递疗效,使其看到自己的手术是成功的,消除紧张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丰清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81.58%.结论 茵陈蒿汤加减方可有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何汶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LIDP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00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5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愈显率77%,总有效率91%.结论 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LID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嘉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形势,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现就《中医内科学》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同道指正.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术前的临床症状如静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等90%以上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结论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精细治疗,另一方面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建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并予以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海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院肿瘤内科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间,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配合放疗、化疗治疗了116例恶性肿瘤患者,并观察其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经CT、病理等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胃肠道肿瘤45例,肺部肿瘤32例,卵巢、乳腺肿瘤27例,其它恶性肿瘤12例,共计116例;男51例,女65例;年龄39岁~53岁,平均年龄(46.2±7.8)岁.
作者:郭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