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铃薯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蒋斌;刘晓娜

关键词:马铃薯, 外敷, 静脉炎
摘要:目的 对照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与硫酸镁湿敷对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0月将40例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结论 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用50%硫酸镁湿敷.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并予以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海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脾胃论》在美容临床中的应用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脾胃学派,对脾胃之气加以论述,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益气活血等,疗效显著.笔者撷取其精髓,将其理论和指导思想与美容临床相结合,指导美容临床,治疗痤疮、黄褐斑、湿疹等常见损美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翁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拟肝癌汤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32例

    目的 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运用自拟肝癌汤治疗晚期肝癌32例,与单用保肝对症治疗的晚期肝癌30例做比较观察.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证明自拟肝癌汤应用于晚期肝癌,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柳玉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诠释“病梦”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目的 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FD患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FD患者,以西沙比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治疗FD疗效显著.

    作者:马启明;韩巧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姜黄和片姜黄临床应用的甄别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苏恭谓:“姜黄根叶都有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苏颂日:“姜黄今江、广、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宽三四寸,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暴干.”《植物名实图考》载:“今江西南城县里龟都种之成田,以贩他处染黄,其形状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色极黄,气亦微辛.”

    作者:张新华;韩立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联合降压药物的应用现状

    联合降压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方案,大量有效的随机试验和临床指导也证明了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但众多抗高血压药物怎样联合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对近一些确凿有效的联合降压方案的循证依据、选用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也希望为今后的药物降压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申;李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胃肠道病人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中医学历来重视“三分治、七分养”,所谓的养,就是指调护.由于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及其手术的特殊性,术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合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胃肠道病人术后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 心理护理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病根源[1].胃肠道病人术后,除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因此,要适时做好病情解释工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环境,及时传递疗效,使其看到自己的手术是成功的,消除紧张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丰清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关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人.现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80%丧失劳动能力,15%存在,重度残疾.因此,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早期康复介入能大大改变脑卒中后遗症状况,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因此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德莲;郑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原创医学,是在我国自有的独特科学哲学指导下的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期刊也相应地具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独特色彩.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期刊引入核心期刊理念并实施相关评价时,中医药期刊的步伐却显得有点稍缓了一些.下面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同仁批阅.

    作者:杨建宇;范竹雯;李彦知;郑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未病学”思想在糖尿病前期防治中的应用

    未病学是中医学倡导的治疗方法,本文运用“治未病”的思想对糖尿病前期防治的原则进行了论述,提出饮食有节、运动有方、怡养性情、早期诊断等原则.

    作者:仇丽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20岁,大56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诊断标准均按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20例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鲍利利;段庆燕;陈业德;赵忠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37例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结果 37例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5%.结论 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江;朱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论高职医学教育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上升和国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愿望的增强,使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通过普通高考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招收,使高职学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形成了高职医学学生的以下主要特点:1 高职医学学生的特点1.1 学习动力不足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较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作者:郭宝云;王淑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谈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渊源已久.历代名医提倡: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在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生理反应,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超出常度,则引起气机紊乱,伤及内脏.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情志护理方法,现整理如下:1 清净养神法静,即清净、心静,具体指无邪思杂念、清心静欲.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滋肾清心法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滋肾清心法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S)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2~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基础值(bFSH、bLH)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基础bFSH、b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肾清心法可以改善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疗效肯定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吕晶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张锡纯治喘经验浅析

    张锡纯认为外感、内伤皆是喘证病因,本文总结了张氏从肺、肾、肝、脾、大气下陷、上焦阳虚六个方面辨治喘证的经验.

    作者:朱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如何把握中药的服用时间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柴枳术芍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柴枳术芍汤治疗肝脾不和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照《内科学》(第6版)中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选择以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电子结肠镜、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细菌性痢疾、感染性结肠炎、肠结核、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脾不和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

    作者:于效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