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美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无意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轻者可见表情淡淡、反应迟钝等;重者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不欲饮食等.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多为虚实夹杂.虚者可因脑髓空虚、气血不足,致神机失用;实者可由痰火引起.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四脏相关,尤其肾虚.
作者:刘淑红;高尚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胃病系临床常见及多发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胃痛、痞满、恶心、呕吐”等中医病名的统称.临床表现纷繁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多遵循脏腑辨证而施治.但医者常常为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扰,非辨证高明者难以明辨其证,所以治疗上难以尽显其效.故许多人常叹“胃病虽非大病,却实难治之疾也!”但笔者认为,临病辨证无非“定位、定性”两个步骤,性、位准确,思路清晰,病何难治?慢性胃病辨治亦是如此.
作者:张晓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照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与硫酸镁湿敷对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0月将40例甘露醇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结论 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用50%硫酸镁湿敷.
作者:蒋斌;刘晓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结果 37例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5%.结论 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江;朱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 调中药贴敷于中极、关元穴,日一次.结果 临床控制占32%;显效占50%;无效占16%.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可靠.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划经点穴课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它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现就划经点穴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谈一些点滴体会:1经脉循行经脉循行路线与腧穴分布顺序不尽一致,要向学生讲明“经”和腧穴的关系.并不是“经”和腧穴有组织结构上的联系,而是腧穴按位置和诊疗作用,通过总结和归纳,分别归属于各“经”.所以,凡归同一“经”的腧穴,对本“经”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诊断作用.
作者:任珊;周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涂福音教授,幼承家父涂乾照名老中医之家学,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并擅长运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逐渐形成了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注重养阴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师从涂福音教授,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一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了明确肺津一词的概念,笔者从系统梳理文献入手,通过检索《中华医典》,获得所有与肺津相关的条文,统计各涵义出现的比例,用主体涵义定义肺津的概念.并对比与肺阴的不同,对肺阴及肺津(液)的本质进行分析区别,明确各自的涵义,以防止造成理解和交流上的混乱.
作者:景政;苏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风病的临床证候多元化与护理对策.方法 从中风病发病后3个观察期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对不同的观察期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第1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阴虚风动证多见,阳类证为主及阴阳证并见;第2观察期以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为主;第3观察期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阴类证居多,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中风病临床证侯多元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使中医护理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作者: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针对附子与白附子、黄芪与桔梗、秦皮与合欢皮、菟丝子与紫苏子、桃仁与苦杏仁、冰片与樟脑的来源、功效与主要鉴别特点分别进行了浅述.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 在药材生产中实施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 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兰;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术前的临床症状如静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等90%以上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结论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精细治疗,另一方面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建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医疗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文从伏贴疗法入手谈中医之“治未病”,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以期民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鉴于疾病谱的变化多端,积极主动地开展预防工作,对于医者而言,不仅是恪尽职守,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相信随着预防知识的不断讨论与普及,民众的患病率会逐渐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健康阳光的国民群体.
作者:谷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8例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前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观察其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FEV1、FEV1/预计值、FEV1/FVC的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治疗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改善其肺的通气功能.
作者:袁玲;丁洁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LIDP患者采用电针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00例中,临床痊愈21例,显效56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愈显率77%,总有效率91%.结论 电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LID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嘉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普通针刺、电针、TDP及闪罐等针灸综合疗法治 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49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良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情志病,是指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能协调脏腑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来治疗、叙述,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陈常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