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华
目的 运用中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六味地黄丸进行阐述,便于学习和掌握,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 反复对六味地黄丸及其它方剂进行研究.结果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可以简单形象地概括为补阴,涩阴,化阴和泻浊四个部分.结论 在临床上可以按补阴,涩阴,化阴,泻浊四个部分为组方原则进行组方,用于治疗其它脏腑的阴虚之证.
作者:吴亚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未病学是中医学倡导的治疗方法,本文运用“治未病”的思想对糖尿病前期防治的原则进行了论述,提出饮食有节、运动有方、怡养性情、早期诊断等原则.
作者:仇丽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功能:舒肝解郁,养血健脾.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外科、眼科等科疾病.在临床运用中通过辨证论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叶某,女,25岁.2009年8月初诊.阵发性腹痛腹泻半年余,为攻窜性下腹痛,痛后腹泻,泻后痛缓,每日2~4次,大便夹有白色黏液,腹胀,乏力,纳差,喜叹息,紧张、生气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范海军;白东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介绍清燥救肺汤的源流,方证,并结合兼证分析药物常用加减,后通过举例介绍清燥救肺汤的临床扩展运用.
作者:岳滢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张锡纯认为外感、内伤皆是喘证病因,本文总结了张氏从肺、肾、肝、脾、大气下陷、上焦阳虚六个方面辨治喘证的经验.
作者:朱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通脉降脂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HOMA-IR公式、HOMA-B公式检测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FPI均有下降,HOMA-IR、HOMA-B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说明通脉降脂丸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保护B细胞功能.
作者:刘学兰;付文杰;柳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琪;丁玲;严道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 1.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显效、无效例数分别为8、14、7、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依次为8、9、6、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东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术前的临床症状如静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等90%以上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结论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精细治疗,另一方面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建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总结侯振民教授对老年便秘因、机、证、治的认识,分析其治疗该病的思辨规律,梳理出侯教授治疗便秘三法:其一,益气养血法.其二,补肾益精法.其三,养血活血润肠为主,泻下导滞为辅.对其经验方耄塞通方的制方原理进行分析,并总结运用体会.
作者:王世荣;侯振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针对附子与白附子、黄芪与桔梗、秦皮与合欢皮、菟丝子与紫苏子、桃仁与苦杏仁、冰片与樟脑的来源、功效与主要鉴别特点分别进行了浅述.
作者:孔燕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FD患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FD患者,以西沙比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治疗FD疗效显著.
作者:马启明;韩巧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胃肠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发病率不断升高,涉及人群广泛,归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临床上常见有胃痛、泄泻、便秘、呕吐、呃逆等病.西医学将其分为急慢性胃炎、溃疡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等病.笔者有幸参加省农村优秀中医学习班3年,每周三1次幸会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查房.徐老年至八旬,神清气爽,思路犹健.每遇疑难胃肠病,配以泡脚疗法,常获殊功,体会如下.
作者:封宽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并予以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海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作者: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危及产妇安全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出血原因.预防出血极为重要.现将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4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7年6月~2010年5月共出现产后大出血病人49例,年龄20~40岁,平均28.9岁,产后出血量500ml~1500ml.初产妇45例,经产妇4例.自然产40例,占81.6%;剖官产9例,占18.4%.产后2小时内出血者45例,占91.8%;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4例,占8.2%.
作者:粱艳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管竞环教授曾是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肾病专家,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用药独特,在慢性肾衰的中西医诊治方面造诣深厚.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管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文祥;饶艳玲;胡刚明;聂祥智;马威;管竞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动物模型的研究,指标及其现状的探讨,为进一步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国萍;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