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幼雯;任亚萍
目的 观察滋肾清心法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S)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第2~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基础值(bFSH、bLH)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基础bFSH、b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肾清心法可以改善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疗效肯定且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吕晶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研究把12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将辨证分型分为:①脾虚湿毒;②脾肾两虚;③肝肾阴虚;④气血亏虚;⑤湿热瘀毒五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主要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生存率等.研究显示治疗1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结肠癌有效率为78.85%,直肠癌有效率为61.11%,总有效率为68.54%.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是成正比的.二者1年生存期达到了100%,2年生存期结肠癌为98.08%、直肠癌为90.27%,而3年生存期结肠癌为82.69%、直肠癌为70.83%.中医辨证论治对结直肠癌的疼痛总有效率为62.9%.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疼痛的缓解呈正相关,说明以扶正抑瘤为治则的中医药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的提高、腹痛或其他疼痛的缓解是有效的.
作者:吴继萍;冯妮;李晓林;李斯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药混淆是造成中药房应付药物错误的大问题,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工作者一定要学会鉴定识别技术.
作者:田顺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金季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 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尽者,谓之“崩漏”.历代文献有关崩漏的记载颇多,如《诸病源候论》日:“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
作者:李梅;金季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乳腺癌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40岁~4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第一首选疗法,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本病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有效的肿瘤病之一,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化疗.如何做好乳腺癌的护理,是使患者能够顺利渡过化疗关,减轻化疗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作者:闫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王光辉主任是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博采众家之长,重古而不泥古,善于变通和创新,擅治妇科疑难杂症.笔者跟师学习,深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特点浅谈如下.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申琪;丁玲;严道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加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SCr、BUN比较及2组治疗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张少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情志护理渊源已久.历代名医提倡: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在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生理反应,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超出常度,则引起气机紊乱,伤及内脏.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补充,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情志护理方法,现整理如下:1 清净养神法静,即清净、心静,具体指无邪思杂念、清心静欲.
作者: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经、带、胎、产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特点,它们的正常与否反映了女性身体的健康状况.闭经作为妇科月经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困扰并影响着许多女性的生活.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因全身或局部性病变引起,根据既往有无月经来潮,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者,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中医学将闭经称之为“经闭”、“血枯”、“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作者:王小红;李奕祺;郭晓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了明确肺津一词的概念,笔者从系统梳理文献入手,通过检索《中华医典》,获得所有与肺津相关的条文,统计各涵义出现的比例,用主体涵义定义肺津的概念.并对比与肺阴的不同,对肺阴及肺津(液)的本质进行分析区别,明确各自的涵义,以防止造成理解和交流上的混乱.
作者:景政;苏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中药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小时~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和病情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确定.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1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112例得到回访,107例屈伸功能良好,优良率达90.7%.结论 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
作者:赵志强;李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功能性腹痛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多表现为小儿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疼痛为主,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时痛时止,疼痛程度轻重不等,间歇时腹部柔软,未见异常,可伴有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出汗、面色潮红,还可伴有食欲不振等,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依据,往往长期反复发作,大多可自行缓解.近几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人们对疾病认识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家长的重视.
作者:王萍;单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姜黄:始载于《唐本草》.苏恭谓:“姜黄根叶都有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苏颂日:“姜黄今江、广、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宽三四寸,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暴干.”《植物名实图考》载:“今江西南城县里龟都种之成田,以贩他处染黄,其形状全似美人蕉而根如姜,色极黄,气亦微辛.”
作者:张新华;韩立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该病起病急,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致盲率而成为目前角膜病中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还缺乏疗效确切的方法和药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既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株的产生,从而防止复发[3].基于此,笔者亦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并与常规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英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4周为1个疗程.结果 1.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显效、无效例数分别为8、14、7、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依次为8、9、6、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东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丹参仿野生种植实验,为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的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提供思路.方法 在药材生产中实施低限度的人为干预,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生产高品质的近乎野生的药材.结果 与结论:丹参仿野生种植的品质远远超过了野生和一般种植的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和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三大难题,说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翠兰;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血散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活血散瘀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饭后服用,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0.3g,每日2次;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0.5mg,每日1次,肌肉注射,10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 (95% CI=78.01%~ 96.99%);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0%(95%CI=60.09%~74.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2.4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活血散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