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面部激素皮炎32例

王黛丽

关键词:皮炎, 中药疗法
摘要:面部皮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面部皮肤过敏性疾病,表现为面部丘疹、红斑、肿胀、瘙痒等症状.若治疗得当,症状可很快消退.如果面部长期或间断外用含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类药物,极易形成面部激素皮炎.一旦形成,很难恢复正常,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2001-09~2004-08,笔者运用中药治疗面部激素皮炎32例,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面部激素皮炎32例

    面部皮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面部皮肤过敏性疾病,表现为面部丘疹、红斑、肿胀、瘙痒等症状.若治疗得当,症状可很快消退.如果面部长期或间断外用含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类药物,极易形成面部激素皮炎.一旦形成,很难恢复正常,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2001-09~2004-08,笔者运用中药治疗面部激素皮炎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黛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马连珍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

    天津市名中医马连珍主任医师,临床近40载,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颇具匠心,名誉津门.笔者随马老学习,收获颇丰.现就马老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梁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痛经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痛经是以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痛剧时可致冷汗淋漓,甚至晕厥,给患者造成很大精神及肉体痛苦.

    作者:王月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调神通络针法配合颈夹脊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枢性眩晕,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包括颈椎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眩晕是当今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作者:周智梁;刘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郁晓维小儿外感后久咳辨治3法

    郁晓维教授从医30余年,对小儿肺系疾病研究颇多.笔者跟从郁晓维教授临证6个月来,多遇外感久咳不愈小儿,郁老应用中药辨证治疗,每获良效.现将郁老辨治外感久咳3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信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泄泻的辨证施护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物如水样的病症,以湿邪偏胜和脾胃功能障碍为本症产生的重要因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二季多见.我们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作者:周建华;侯君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激素依赖型支气管哮喘65例临床观察

    1996~2004年,我们运用中药治疗激素依赖型支气管哮喘6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聚更;姜志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38例临床观察

    1999-01~2001-07,笔者运用针刺方法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38例,并与口服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维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宁络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8例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出现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应迅速做出正确诊断,进行积极治疗.1998~2004年,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氰咪胍配合中药宁络止血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并与西医常规加甲氰咪胍治疗4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分乔;薛维华;梅建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易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少年儿童极少发病.临床上以腰椎4~5和腰椎5骶椎1之间的椎间盘易发生病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2003-02~2004-10,笔者运用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鱼腥草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5例疗效观察

    2003-01~2004-03,笔者运用鱼腥草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旭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温阳益阴、培土荣土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益阴、培土荣土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运用温阳益阴、培土荣土法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运用肝必复、肝泰乐、维肝福泰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主要症状、体征,检测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用PCR法测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ALT、AST、SB降低,白蛋白(Alb)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HBeAg、HBV-DNA的转阴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益阴、培土荣土法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

    作者:黄国荣;吴瑞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石楠叶、石楠藤男科妇科应用举隅

    石楠叶、石楠藤因其名称相近,功效相似,在临床上容易混淆,药房有将二药相互替代混同一物使用,往往给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兹就二药在男科、妇科的应用分别举例如下.

    作者:贺献瑞;邓志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育孕保胎胶囊治疗先兆流产210例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大都发生在妊娠早期,偶见晚期者.临床上以孕后阴道有少量流血,伴轻微小腹不适、胀痛及腰酸痛为主要表现.育孕保胎胶囊是由沧州市光周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所孙光周主任医师,在继承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研究,采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研制成的新型纯中药制剂.我们应用育孕保胎胶囊治疗先兆流产210例,并与西医治疗1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琳;孙立峰;孙立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闭合性胸部损伤30例

    2003~2004年,我们采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胸部闭合性损伤30例,并与芬必得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春芳;朱子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糖尿病足53例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病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血细胞功能下降而导致下肢感染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以患足麻木,怕冷或灼热、痒痛,甚至溃烂、坏死为主要特征.我科采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糖尿病足53例,报告如下.

    作者:唐基楠;闫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温胆汤治疗失眠52例

    2003~2004年,笔者选用温胆汤治疗因痰热内扰导致的失眠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玉;刘洪义;刘长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以苦参为主的复方制剂致窦性停博1例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已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各型期前收缩及快速型心律失常报道以单味苦参及其复方制剂为多见,但对其不良反应较少提及.笔者曾用苦参复方制剂治疗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出现窦性停博.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科技部推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参芪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汤内服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0例肛瘘患者分成治疗组80例,在每日常规中药换药的基础上口服参芪汤;对照组80例,每日常规中药换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6%,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2)治疗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减少,术后伤口疼痛、溢液等症状改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汤内服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显著疗效,能提高肛瘘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改善患者气血虚的症状.

    作者:徐伟祥;李艳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