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华;李艳荣
2002~2005年,笔者运用活血通络除湿法治疗高脂血症10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62例,女40例;年龄30~75岁,平均53岁;甘油三酯9.2~7.2 mmol/L 15例,7.2~5.2 mmol/L 18例,5.2~2.3 mmol/L 69例;胆固醇9.6~8.6 mmol/L 12例,8.6~7.6 mmol/L 35例,7.6~6.2 mmol/L 55例.
作者:李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胆石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易出现并发症而不易为人们接受.2002~2004年,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胆石症116例,并与单纯利胆排石汤内服治疗11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莱菔消滞片配合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服用洛赛克20 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组40例加服莱菔消滞片;每次6片,每日3次餐前服.对照组40例加服克拉霉素25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2次.2组均在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Hp),观察溃疡面愈合情况、Hp转阴率及胃痛消失时间.结果 2组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相近.但胃痛缓解率及平均胃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莱菔消滞片配合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作者:朱庄松;林建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1~2004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1~57岁,平均39岁.其中脑血管痉挛24例,脑动脉供血不足12例,脑动脉硬化6例.有高血压病病史14例,有高脂血症16例.头痛至少发作5次,每次发作4~72 h,发作前有感觉运动或视觉方面的先兆,呈波动性头痛,程度中等或剧烈,亦可伴有恶心或呕吐,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均经CT平扫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经颅脑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
作者:姚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用克糖益肾胶囊加西药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用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疗效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为7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 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作者:曹清慧;路志敏;孔志明;田红军;马艳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q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我国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其患病率在0.26%左右[1].该病的主要病变为附着端炎,开始多发骶髂关节,逐渐沿脊柱向上延伸,波及椎间关节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柱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钙化和骨化.
作者:王润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单纯性血尿指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而无其它异常,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般常在体检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偶然情况下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多见于青少年[1].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2000-08~2004-08,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血尿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兰文;贾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广泛出血、低血压及肾脏等多脏器损害为特征.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遵循清热、凉血、养阴、泻浊、排毒等法,效果不佳.1998~2004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116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11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花;李树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9~2003年,我院采用自拟痛僵洗液熏洗治疗中、后期组织损伤12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79例,女47例;年龄18~68岁,平均46岁;左腕关节损伤45例,右腕关节损伤38例,左踝关节损伤62例,右踝关节损伤51例,内翻损伤68例,外翻损伤30例;病程短3 h,长1个月.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查,未见骨折征象.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胀痛,功能活动受限.
作者:魏变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1-09~2003-09,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 ,并与西医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苡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8~2004年,笔者应用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40~82岁;病程6个月~20年.经常3~5日或1周不排便者居多,部分患者需服泻药或灌肠方能排便.
作者:董耀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细胞成分的增多及管壁的增厚称为肺血管构型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PVR),简称肺血管重建.随着有关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中的作用以及关于缺氧性肺血管重建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肺血管重建是HPH持续发展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HPH药物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茵陈五苓散是利湿清热退黄的方剂.笔者用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多汗症1例,介绍如下.
作者:师宝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清·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是一篇研究湿热病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文献,其对湿邪为患的病变,特别是对湿温病变的证治,说理透彻,言简意赅,条分缕析,极尽变化,无论是处常处变,皆有案可据,有法可循,其对湿温病的辨证论治法则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被后学奉为圭臬.今对其学术特点探讨如下.
作者:朱建君;周银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4~2000年,笔者应用自拟生精汤治疗因精子数稀少、精子活动率、活动力低于正常的男性不育症患者1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金凤;王东蕾;张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陈益昀(1933-)曾任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中医妇科、内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用中药内服、外敷和灌肠合治盆腔炎的方法独特,效验俱丰.我们有幸待诊案侧,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盆腔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静;丁素银;陈培峰;陈岩;杨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外吹乳痈,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乳头较易破碎,或乳头先天性畸形、内陷及乳汁多而少饮等,均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脓肿.
作者:施慧;肖洪玲;邓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偏头痛是一组有遗传成分的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间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1].偏头痛(migraine)一词源于希腊语hemicrania[2].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为12.9%~17.6%,男性为3.4%~6.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3],年发病率为4.2%~4.6%,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偏头痛的病因不清楚,约50%患者有遗传成分的家族史.2003-08~2004-08,我们应用丽珠脑力隆胶囊治疗偏头痛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艾肖;孙惠萍;马南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侵犯脊柱中轴关节为主要特征的致残性较高的风湿病.患者常有腰背酸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并伴有厌食、消瘦、乏力等症状.1998-04~2004-10,笔者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剑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