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力;杨金丹;孙淑艳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魏冬梅;尹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上升和国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愿望的增强,使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通过普通高考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招收,使高职学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形成了高职医学学生的以下主要特点:1 高职医学学生的特点1.1 学习动力不足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较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作者:郭宝云;王淑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瘫流涎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SD)对两组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和单用口腔功能训练相比,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流涎症,效果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患儿流涎症状.
作者:宋雄;林小苗;邹林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脾胃学派,对脾胃之气加以论述,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益气活血等,疗效显著.笔者撷取其精髓,将其理论和指导思想与美容临床相结合,指导美容临床,治疗痤疮、黄褐斑、湿疹等常见损美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翁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三叉神经即第V对脑神经,属感觉运动混合神经,感觉神经在穿出脑膜后汇成一个大的半月神经节.分成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常伴有同侧面部肌肉抽搐,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其痛如刀割、锥刺、火烧、电击,中医学归之于头痛、头风、面痛范畴,我科用川芎茶调散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先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年.术前的临床症状如静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等90%以上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及上下楼梯无困难.结论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医生的精细治疗,另一方面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建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作者:赵建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小20岁,大56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诊断标准均按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形势,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现就《中医内科学》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同道指正.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乳腺癌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40岁~49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第一首选疗法,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本病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有效的肿瘤病之一,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化疗.如何做好乳腺癌的护理,是使患者能够顺利渡过化疗关,减轻化疗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作者:闫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牛阳教授认为慢性结肠炎虽病因病机复杂,但基本病机为湿热阻滞胃肠.在治疗时强调以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为主,擅长运用清代名医俞根初的经验方——枳实导滞汤加减,取“轻法频下”之意,疗效显著,特此介绍.
作者:张伟;牛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管黄同胆黄一样均是名贵中药材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管内结石,又称竹节黄,空心黄.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熄风,解毒之功效.但是天然牛黄货源紧缺,而管黄在商品药材中又实为少见.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有一种类似管黄的伪劣品牛肝管冒充管黄销售.现将其性状、经验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
作者:常香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本文从桃仁的毒性记载和报道、毒性成分和机理、减毒方法三个方面对桃仁的毒性做综述,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应用有毒中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提示.
作者:秦克力;杨金丹;孙淑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人.现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80%丧失劳动能力,15%存在,重度残疾.因此,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早期康复介入能大大改变脑卒中后遗症状况,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因此系统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德莲;郑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医学历来重视“三分治、七分养”,所谓的养,就是指调护.由于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及其手术的特殊性,术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合理的健康教育指导,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胃肠道病人术后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 心理护理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病根源[1].胃肠道病人术后,除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因此,要适时做好病情解释工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与护理环境,及时传递疗效,使其看到自己的手术是成功的,消除紧张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丰清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具体的说,也就是中西药联合应用进行防治疾病.目前,中西联合用药已遍及临床各科.实践证明,尽管中医与西医体系各异,但都各有优胜之处,在治疗疾病上,它们是可以互补的.若正确地应用中西药联合,则能取长补短,缩短病程,增加疗效,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及毒副作用.如果配伍不当,也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作用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
作者:葛忭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功能:舒肝解郁,养血健脾.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外科、眼科等科疾病.在临床运用中通过辨证论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叶某,女,25岁.2009年8月初诊.阵发性腹痛腹泻半年余,为攻窜性下腹痛,痛后腹泻,泻后痛缓,每日2~4次,大便夹有白色黏液,腹胀,乏力,纳差,喜叹息,紧张、生气后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范海军;白东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结果 37例中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5%.结论 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马钱子外敷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
作者:陈江;朱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病梦的特征,可以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养生及疾病的早期治疗.
作者:麦华超;胡财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普通针刺、电针、TDP及闪罐等针灸综合疗法治 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49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良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