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吕娜;王钧篪;陈丽华;沈连刚;李广志;斯建勇

关键词:康复新液, HPLC指纹图谱, 尿嘧啶, 次黄嘌呤, 黄嘌呤, 肌苷, 原儿茶酸, 环(甘氨酰-酪氨酸)
摘要:目的 建立康复新液(美洲大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6种成分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的分析采用TOSOH TSK-GE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7%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样品(Ⅰ~Ⅹ)指纹图谱中有24个共有峰,相似度0.932 ~0.993(除样品Ⅰ).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肌苷、原儿茶酸、环(甘氨酰-酪氨酸)分别在3.460~ 173.0、3.960~198.0、3.596 ~179.8、1.338 ~66.9、3.672 ~183.6、3.552 ~177.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8% (2.65%)、98.0% (2.55%)、99.7% (1.59%)、100.7% (2.80%)、102.0%(2.09%)、99.6%(1.88%).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用于康复新液的质量控制.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柳杉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中压液相(MCI)、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海松酸(1)、山达海松酸(2)、乙酰基异柏酸(3)、复瓦杉酸(4)、异柏酸(5)、松叶酸(6)、13-表柏油酸(7)、19-acetylagathadiol (8)、agatadiol(9)、植醇(10)、榄香醇(11).结论 化合物1 ~ 10为二萜,化合物11为倍半萜;化合物2、3、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丁林芬;谢章巧;晏通;程彬;郭亚东;宋流东;吴兴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珍黄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研究

    目的 建立珍黄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对珍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的计数方法以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100,1 mL/皿)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与培养基稀释结合的方法(1∶20,1 mL分注2皿)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法进行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采用培养液稀释法(200 mL TSB)进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经过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的有关规定.

    作者:庞云娟;樊文研;刘康连;周晓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头花蓼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菌活性

    目的 优化头花蓼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佳条件为料液比25∶1,乙醇体积分数79%,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h,提取率12.7%.在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 mm;在50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5 mm.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头花蓼,并且该药材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云成悦;顾曼琦;穆仕峰;周清娣;廖莉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多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中药制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抗血小板来进一步干预血栓的形成,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尹轶凡;李益萍;高俊杰;王肖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磨汤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

    目的 研究四磨汤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方法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通过在体封闭肠环结合GCMS对四磨汤口服液的吸收代谢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四磨汤口服液中鉴定出22种成分,其中15种以原型吸收入血,3种会被肠壁酶或肝代谢,其余不吸收或者在进入肝门静脉血前就已经被代谢.结论 该研究对阐明四磨汤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豪;罗志强;李梦薇;刘傲雪;马晓云;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元统计分析比较宛艾及31个产地艾叶HPLC指纹图谱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宛艾及31个产地艾叶Artemisiae argyi Levi.et Vant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艾叶8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含0.2%甲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330砌;柱温30℃.对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31批艾叶、15批宛艾指纹图谱中分别有18、2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0.31批艾叶,除河南邓州、漯河及安徽产地外,其他各产地相似度均较高,在聚类分析中被聚为一类;16批宛艾中15批可与蕲艾聚为一类;艾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49%;12批宛艾的综合得分高于蕲艾.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艾叶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宇卿;庄果;张须学;耿榕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CABG手术患者Fib、MPV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等)联合常规治疗对适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影响.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2组Fib、MPV水平,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30、90 d后,2组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Fi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MP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90d后,观察组MPV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和4.0%.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增强适行CABG手术患者抗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出血风险.

    作者:李秀芬;杨燕;乔瑞;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麦芽蛋白质组成分析及其酶解物ACE抑制活性

    目的 分析麦芽蛋白质组成,并研究其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4类组分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提取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4类组分,并采用凯氏定氮法及SDS-PAGE电泳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各蛋白组分用胃蛋白酶水解,经超滤(截留分子量3 kD)后收集滤液,获得小分子肽组分,RP-HPLC法进行ACE抑制活性评价.结果 麦芽总蛋白含有量为10.27%,其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分别占总蛋白含有量的24.70%、9.25%、20.09%和33.30%.清蛋白酶解产物(小于等于3 kD)对ACE具有高的抑制活性,在质量浓度0.01 mg/mL下的抑制率为33.28%.相反,谷蛋白酶解产物(小于等于3 kD)对ACE具有一定的促进活性,同一质量浓度下的抑制率为-10.50%.结论 麦芽清蛋白含有量较为丰富,其多肽组分具有明确的体外ACE抑制活性,可进一步开发降压活性成分.

    作者:张月圆;刘露;陈佩瑶;冀会方;李玲玲;王灵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目的 优化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作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测定总黄酮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2%,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40∶1,总黄酮提取量15.93 mg.总黄酮含有量与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皂角刺总黄酮,并且该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作者:刘爱朋;焦倩;郑玉光;李菁;李英;张天天;马东来;郑开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扭肚藤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目的 建立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 (Bergium) Wild.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的含有量.方法 扭肚藤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plise XDB-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5.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分别在7.67 ~ 38.35μg/mL(R2=0.999 4)和9.60~96.0 μg/mL(R2 =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99.09%,RSD分别为0.84%、1.2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扭肚藤的质量控制.

    作者:胥爱丽;毕晓黎;刘布鸣;江洁怡;陈昭;丁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 Kudo的化学成分.方法 独一味的50%乙醇提取液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1)、markhamioside A(2)、gentioside (3)、6-O-乙酰山栀苷甲酯(4)、phloyoside Ⅰ(5)、7,8-dehydropenstemoside (6)、phlorigidoside C(7)、β-胡萝卜苷(8)、咖啡酸(9)、棕榈酸(10).结论 化合物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潘正;向浏欣;刘圣蓉;高运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国劲酒(仙茅、当归、肉苁蓉等)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饮用中国劲酒50 mL 8周,对照组患者饮用含10%药量的中国劲酒50 mL 8周.在0天、第4周和第8周,建立肾阳虚证症状分级量表、饮酒后体表温度变化曲线,收集血样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比较2组饮酒前后肾阳虚证候积分、单项症状积分、体表温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 试验组肾阳虚证候临床痊愈率(31.034%)显著高于对照组(5.172%) (P=0.000);试验组总显效率(69.966%)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3%)(P =0.000);试验组畏寒肢冷临床痊愈率(35.59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00);试验组纤维蛋白原[(2.845±0.72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0.395) g/L] (P=0.004);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619).同时,中国劲酒还改善了患者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精神萎靡、夜尿频多和下肢浮肿.结论 中国劲酒能有效改善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提升体表温度的基础值,并延长饮酒后体表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

    作者:陆世广;李静;张亚方;王磊;杨跃军;陈默思;石姣;刘源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补血生乳颗粒(黄芪、当归、白芍,等)用于围产期孕鼠后对大鼠及仔鼠的影响,探讨其对妊娠的安全性.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设1个溶剂对照组(蒸馏水)和补血生乳颗粒低、中、高3个给药组,各组均于妊娠期第1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哺乳期结束,给药途径为灌胃,每天1次.于哺乳期结束处死母鼠解剖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母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摄食量,仔鼠出生后,观察仔鼠外观有无异常,检测仔鼠生理发育、反射发育、行为及生殖功能等.结果 补血生乳颗粒对围产期大鼠的一般状况、生育仔鼠的时间、体质量、各脏器系数等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等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补血生乳颗粒对母鼠的体质量增长及摄食量没有影响,对F1仔鼠的生理、反射发育、行为和学习记忆及生殖功能等无影响.补血生乳颗粒无围产期毒性作用.

    作者:叶向锋;谷陟欣;彭帮杰;宋潇;叶惠煊;赵李剑;谢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测定17种石杉亚科植物石杉碱甲、乙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17种(含2待发表新种)石杉亚科植物中石杉碱甲(huperzine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的含有量.方法 石杉碱甲、乙酒石酸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m×250 mm,5μm);以甲醇-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室温.外标法定量.结果 石杉碱甲、乙分别在0.002 0~0.30 μg、0.001 8~0.2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3.86% (1.85%)、101.3% (1.30%).17种石杉亚科植物中都含有石杉碱甲、乙,各物种之间含有量有显著性差异;喜马拉雅马尾杉中石杉碱甲含有量高,达0.22%,柳杉叶马尾杉、有柄马尾杉和马尾杉含量也较高;马尾杉中石杉碱乙含有量高.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石杉亚科植物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惠;覃兰芳;黄云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藏药灰兜巴对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藏药灰兜巴的不同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通过STZ配合饲喂高糖高脂饲料诱导DKD小鼠模型,给予灰兜巴水提物、醇提物以及多糖不同提取物高(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8周后,对小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蛋白(mg/24 h)、糖化血清蛋白(Gsp)、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等指标以及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藏药灰兜巴对DKD的改善作用,并对肾脏损伤相关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与分析.结果 藏药灰兜巴不同提取物可降低小鼠血清血糖及AGEs含有量,降低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有效缓解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等病理状态,改善DKD小鼠肾功能损伤.结论 藏药灰兜巴3种提取物均可改善Ⅱ型DKD小鼠肾脏损伤状态.

    作者:周园里;贾晓斌;刘继平;封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甘肃棘豆的研究进展

    甘肃棘豆是疯草的一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CNKI、CBM、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甘肃棘豆的文献,从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毒理学、药理作用、内生菌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正确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李海燕;沈丹丹;黄新异;葛斌;孟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3,提取2次,多糖得率8.82%.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熟三七多糖.

    作者:黎江华;祝磊;黄永亮;刘玉杰;吴纯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藏药四味姜黄方对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剂量配比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开展藏药四味姜黄方的剂量配比关系研究,探索其处方剂量配比关系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使用60 mg/kg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待DN模型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四味姜黄方8个不同剂量配比组(采用均匀设计法),按给药剂量表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4周.使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化学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Scr)和总蛋白(TP)浓度,ELISA试剂盒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测定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SRA)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配比剂量-药效学结果进行剂量配比关系分析.结果 各给药组的各项药效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SRA结果表明BUN、肾指数、FB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Scr和UA7项指标水平与剂量配比存在多元一次线性关系或多元二次非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有显著性意义(P<0.05);TGF-β1和TP水平与剂量配比间无明显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均匀设计取值范围内的全局寻优比较,大鼠模型的优化配比剂量为姜黄∶小檗皮∶余甘子∶蒺藜=1∶2∶1∶2.结论 四味姜黄方各剂量配比对DN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可能与其降低BUN、肾指数、FB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Scr和UA等指标的水平有关.

    作者:童东;王文倩;罗煜;苏丝雨;周奎;周邦华;曾勇;赖先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目的 研究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方法 在不同黄芩苷和小檗碱比例、加热方法、介质(pH、离子强度)的条件下,HPLC法测定共煎沉淀的产量和组成.结果 当黄芩苷、小檗碱用量分别为0.5、1g时,沉淀量高.加热温度升高、pH近中性(6.8)、葡萄糖加入均有利于沉淀生成,而NaCl加入则恰好相反.结论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产量和组成主要受加热温度、添加剂的影响.

    作者:雷艳丽;孙磊;隋宏;王文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规范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一季度门诊中成药处方4 35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抽取处方中,41~65岁的患者使用多;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数居首位;66.32%的处方只含有1种中成药;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86.63%、13.37%.结论 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临床医师应规范化书写处方,加强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严格参照说明书用药,并重视中成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罗毅;郭咸希;雷嘉川;宋金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