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9例

汤宝宁;王合庆

关键词:心肌病, 充血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2000-03~2004-1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9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并用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

    由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双侧皮层脑干束损害,从而导致的假性球麻痹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易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甚至危及生命.2004-01~2004-12,笔者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海仙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

    以往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营养状况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诊疗技术的进步等,发病率明显增高.痛风性关节炎好发年龄在30岁以上,以4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之比约为20:1,脑力劳动者及经济条件良好者发病率较高,病程长,痛苦大,而且可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1997-01~2004-06,我们应用海仙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并与别嘌醇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忠虎;于淑军;王玉禄;周凤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逍遥散临床新用

    逍遥散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茯苓、薄荷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效.2002~2004年,笔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多种疾病,颇有效验.

    作者:张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汤加减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为主治小儿五迟证而设.六味地黄汤与六味地黄丸的药物组成相同.我们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导致的小儿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孙桂芳;罗建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排石汤配合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疗效观察

    2000-02~2005-02,笔者运用排石汤配合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并与西药对症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为大脑功能障碍,常见的为运动障碍即偏瘫.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当前中风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肌力的提高与恢复是治疗偏瘫必不可少的步骤.2003-01~2005-03,笔者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30例,并与单纯针灸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三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产生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1997-03~2004-03,笔者应用三四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茂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天疱疮的辨证施护30例体会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疾病,广泛侵及皮肤和黏膜,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和全身症状.其共同特点是皮肤或黏膜上发生较大水疱,疱膜薄而松弛易破,破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其病理特点是表皮棘细胞层松解,病情重者皮肤稍加揉搓或摩擦即可发生表皮剥脱,形成疱面.其皮肤破损面积较广泛且不易愈合,护理不当常常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2002-01~2004-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护理天疱疮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玉宁;曹月琴;张玉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浅谈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浓度增高而导致关节炎发作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日渐增高[1].2000-01~2004-12,我们对116例GA患者经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邢润莲;封芳;吴红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加味葛根汤合西比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汤对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的改善情况,并探讨椎动脉血流改善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加味葛根汤口服加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西比林加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血流分析仪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治愈或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加味葛根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对颈性眩晕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永忠;黄玉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脱肛宁口服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疗效观察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中医学称脱肛,此病尤以小儿易患.2000-07~2004-07,我们应用脱肛宁口服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并与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萍;陈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杨牧祥教授从气血论治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为特征,一般病程在2年以上,每年持续发病至少3个月[1].严重时可继发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李进龙;于文涛;田元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以内服中药加中药灌肠和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2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18.75%,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痊愈率5.00%,总有效率75.00%.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5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25.00%,总有效率90.0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作者:刘祖如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

    1988-03~2005-06,我院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国;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9例

    2000-03~2004-1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9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9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宝宁;王合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逆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3例

    2001-07~2004-07,我们运用逆痛合剂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能俤;林品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0例临床观察

    2000-01~2005-01,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慧;李蔚青;李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红花注射液对窒息新生儿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常常合并心肌损害.2003-06~2004-12,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33例,并与常规治疗27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6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 (RCT)设计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依据中医辨证,初期为湿热蕴结,后期为气滞血瘀,分别施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治则,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次,5次/日,并外涂二味拔毒散或黄连膏.对照组30例只口服阿昔洛韦片,外涂酞丁胺.2组均治疗7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江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复康对慢性肝病合并胆管疾病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我们在多年肝病治疗中发现许多慢性肝病兼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症状和体征.2001-01~2003-05,为了研究能否通过治肝达到治胆的目的,我们采用和阳解凝法组成肝复康系列制剂,分型论治慢性肝病合并胆管疾病18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镭;张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