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子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孙慧玲;彭琳娜;周娟;李昌勤

关键词:苏子油, 降血脂, 抗氧化, 抗炎, 抗癌
摘要:目的 苏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苏子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壳仁分离的水飞蓟提取纯化工艺

    目的 研究在壳仁分离条件下,以水飞蓟制备纯化水飞蓟宾的工艺.方法 水飞蓟脱壳后,其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乙醇洗脱纯化,并以水飞蓟宾纯度和得率为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结果 佳条件是以80%乙醇为洗脱溶剂,液固比1.1,洗脱4次,所得水飞蓟宾纯度为82%,得率为80%.70%乙醇重结晶后,其含有量为97.3%,产率为1.090%.结论 该工艺可提高水飞蓟的综合利用,而且简单可行,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作者:孙小祥;谭才宏;陈钧;张业旺;夏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化痰活血方对哮喘小鼠IL-17A和IL-13的影响

    目的 研究化痰活血方(川芎、当归、白芍等)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13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予2% OVA雾化吸入激发的方式建立哮喘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炎症,PAS染色观察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BALF中细胞因子IL-17A和IL-13的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蛋白VEGFR2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肺部的炎症评分、杯状细胞增生、BALF中IL-17A和IL-13与蛋白VEGFR2的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与哮喘组比较,化痰活血方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和杯状细胞增生均减轻,BALF中IL-17A和IL-13的量降低(P<0.05,P<0.01),而肺组织中蛋白VEGFR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痰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IL-17A和IL-13途径来缓解哮喘小鼠症状.

    作者:何丽霞;吴赛春;李秀存;涂苑青;曾静;李满萍;杨丽;童晓云;黄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皮酚对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α(IκB-α)、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室重构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醛固酮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通过MT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FBCs)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FBCs中IκB-α、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醛固酮组FBCs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醛固酮组相比,丹皮酚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丹皮酚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醛固酮组FBCs中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醛固酮组相比,丹皮酚各剂量组、卡托普利组的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醛固酮组FBCs中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醛固酮组相比,丹皮酚各剂量组、卡托普利组的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丹皮酚对醛固酮诱导的FB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BCs中IκB-α蛋白表达,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徐倩;杜超;苏花卫;周晓慧;肖艳红;王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膜分离技术在痔炎消颗粒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痔炎消颗粒的分离纯化,改善水提醇沉工艺耗用乙醇多、生产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缺陷.方法 以膜通量、干膏收率和芦丁含有量转移率为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和超滤膜的膜滤工艺.结果 选择孔径为0.2 μm的无机陶瓷膜,温度40 ~50℃,操作压力0.10~0.12 MPa的条件以及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管式超滤膜.在温度30 ~ 35℃,操作压力0.30~0.40 MPa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少痔炎消颗粒中的杂质,同时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结论 采用膜分离技术替代痔炎消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时,既能避免醇沉工艺的缺陷,又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作者:翟小玲;黎志坚;徐娟;蒋莉娟;许招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药翻白草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含有黄酮、萜类、甾体、鞣质及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降血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临床多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植物组方应用、形态学、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奕;邓雁如;王颖;连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研究荷叶炒炭工艺

    目的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研究荷叶的炒炭工艺.方法 应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探讨佳炮制温度.基于热分析数据,采用HPLC法对不同炒炭工艺下荷叶中槲皮素的含有量进行测定.结果 佳条件为荷叶10 g,投料温度200℃,炮制温度(280±10)℃,翻炒8 min,槲皮素含有量2.568 mg/g.结论 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可应用于荷叶炒炭工艺.

    作者:马俊楠;孟祥龙;薛非非;张欣;李坤;王明芳;张朔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的制备

    目的 制备时间控制型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方法 灌注法制备非渗透性囊体,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柱塞片.以PEG6000和PEG4000为基质,制备冬凌草甲素滴丸.用柱塞片将滴丸密封于非渗透性囊体内,制备脉冲释药胶囊.结果 冬凌草甲素结肠定位柱塞型脉冲释药胶囊在体外呈明显的脉冲释放,当缓释骨架材料HPMC K15M和乳糖的比例为1∶8时,可达到结肠定位所需的5~6h释药时滞.结论 调节柱塞片HPMC K15M和乳糖的比例可获得具有适当释药时滞的冬凌草甲素脉冲释药胶囊.

    作者:李菲;王建筑;毕研平;郝吉福;朱文哲;田景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托生肌散促进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托生肌散促进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内托生肌散口服,合并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发现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81%.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渗液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内托生肌散能明显缩短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缓解疼痛,减少渗出的作用.

    作者:徐利;葛琼翔;林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八角茴香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以莽草酸含有量为指标,优选去挥发油八角茴香的水煎煮工艺.结果 挥发油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1>8,β-CD>水=1>6,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1.5h;去挥发油药材的水煎煮佳条件为加水量15倍,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结论 该工艺能有效提取利用挥发油和莽草酸,为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谢滟;黄丽贞;廖敏君;曾伊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种含栀子中药制剂中栀子苷与西红花苷-Ⅰ的同时测定

    目的 采用HPLC法与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10种含栀子中药制剂中栀子苷与西红花苷-Ⅰ的含有量.方法 制剂分析采用Aglient 1200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 (0 ~20 min)、440nm (20~30 min);柱温30℃.结果 HPLC图谱的峰形及分离度良好.以栀子苷为内标物,西红花苷-Ⅰ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085 (RSD=0.73%),其重现性不受色谱柱影响.结论 除清火栀麦片与小儿清热片外,其余8种含栀子中药制剂中栀子苷的含有量均符合药典标准.

    作者:张小琴;汤晟凌;吕伟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目的 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3.88 ±2.16)和(95.55±0.83)%.结论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均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无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张二锋;赵军利;杨静;孙瑞洁;韩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鉴别龙骨

    目的 建立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对龙骨进行鉴别.方法 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对11批龙骨和3批煅龙骨样品进行分析,以优质龙骨样品的X射线衍射平均图谱为对照指纹图谱,以共有特征峰为指纹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以样品的相关系数为相似度评价指标,龙骨正品的相似度大于0.83,而聚类分析结果亦可将正伪龙骨区分开,但这两种方法不适用于关节处龙骨的鉴别.结论 该指纹图谱可用于对龙骨的真伪鉴别,关节处除外.

    作者:崔晓慧;陈龙;刘义梅;黄必胜;陈科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点给药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红参、麦冬、五味子)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前10 min给予益气复脉组(益气复脉+10 min),益气复脉-0 min组,缺血后10、20、30 min给予益气复脉组(益气复脉-10 min、益气复脉-20 min、益气复脉-30 min)以及维拉帕米(Verapamil)组,分别在缺血前10 min及缺血后0、10、20、30 min腹腔注射给予益气复脉(1.067 g/kg),以及缺血后20 min给予Verapamil(1.85 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氯化钠注射液.在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后,采用小动物高频彩色超声(US)测定心脏功能,红四氮唑法测定心脏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 益气复脉各时间点给药均可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降低心脏梗死面积(P<0.01);一定程度提高心脏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LDH及CK活性(P<0.05,P<0.01).除益气复脉+10 min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益气复脉显著改善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0.01);益气复脉-20 min组、益气复脉-30 min组与益气复脉其他组相比,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气复脉能有效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在缺血后20 min和30 min给予更有效.

    作者:郑显杰;庞力智;韩玉潇;李芳;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乐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肠乐胶囊(高良姜、白术、白芍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方法 以番泻叶腹泻模型、蓖麻油腹泻模型和新斯的明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肠乐胶囊的止泻作用;以新生大鼠乙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观察肠乐胶囊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运动以及肠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肠乐胶囊可明显抑制番泻叶所致的腹泻和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运动亢进(P<0.05,P<0.01),但对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无效;肠乐胶囊可显著降低内脏高敏性IBS大鼠的敏感性,以及小肠碳末推进率和急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P <0.05,P<0.01).结论 肠乐胶囊可有效对抗腹泻,降低肠道敏感性,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艳芬;梁万年;江涛;杨超燕;王洁;黄奕曦;唐春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成型性工艺

    目的 正交实验法优选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成型性工艺条件.方法 以辅料成型性、流动性、水分、吸湿性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出颗粒剂的优辅料,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 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糊精为辅料,浸膏粉与糊精配比为3∶2,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用量(g/mL)为1∶0.4,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h.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湿度控制在73%以下.结论 该工艺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而且合理方便,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付美丽;严铭铭;邵帅;吴程彦;刘畅;田双;尉忠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豆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目的 以广豆根为原料,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进行3因素5水平星点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广豆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DPPH法研究纯化前后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 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30 min,液料比20∶1 (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2.71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而且,纯化前后的广豆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 该工艺简单、可行,而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作者:兰艳素;王爱东;牛江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模型建立

    目的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有量,并建立相关性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方法 采集30批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HPLC和偏小二乘法建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相关性模型.结果 绿原酸和黄芩苷的佳波段均为9401.6~7 826 cm-1,R2分别为0.985 2和0.988 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2 96和0.018,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23和9.27.将该模型应用于检测两者的含有量时,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ance)均小于1,相对误差分别为2.12%和1.67%.结论 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银黄口服液的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作者:张叶霞;潘金火;蔡宝昌;秦昆明;刘晓;王靥润;严国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蒜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蒜含有丰富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显示,大蒜及其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大蒜及其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来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及通过影响酰基CoA,即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胃脂肪酶(HGL)、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活性,来调解脂质合成和分解.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增乳膏促进母乳分泌分层随机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增乳膏(王不留行、通草、熟地黄等)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空白对照、随机分层临床研究.试验组服用增乳膏30 g/次,每日3次,疗程为3~5d;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以母乳是否满足婴儿需要量为主要疗效指标.以乳房胀度评分,新生儿配方奶添加量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 对于主要疗效指标,顺产产妇、剖宫产妇在随机后第1天~第7天过程中,疗效均呈明显增加趋势;用药至随机后第7天时,顺产产妇、剖宫产妇疗效试验组均好于空白组(P<0.05).对乳房胀度评分,顺产产妇、剖宫产妇随机后第1天~第7天过程中,试验组和空白组均呈增加趋势;随机后第7天,顺产产妇、剖宫产妇试验组乳房胀度改善情况均好于空白组(P<0.05).顺产产妇、剖宫产妇随机后第1天~第7天过程中,试验组和空白组添加配方奶总量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疗效好于空白组(P<0.05).结论 增乳膏对产妇乳汁分泌有较好促进作用.

    作者:赵珊珊;李广太;李静;张云鹤;王红霞;王小兰;杨蓓;吴宝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齿苋中脂肪族化合物的研究

    目的 研究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L.中的脂肪族化合物.方法 马齿苋石油醚提取物采用硅胶、半制备HPLC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亚麻酸乙酯(1)、木栓酮(2)、羽扇豆醇(3)、硬脂酸(4)、棕榈酸(5)、油酸(6)、亚油酸(7)、亚麻酸(8)、(9Z,11E,15Z)-13-羟基-9,11,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9)、(9Z,11E)-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乙酯(10)、13(R)-hydroxy-octadeca-(9Z,11E,15Z)-trienoic acid (11)、马桑酸(12).结论 化合物1、9~12为首次从马齿苋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9的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作者:杨楸楠;叶昊宇;唐欢;陈凯;陈俐娟;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