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张二锋;赵军利;杨静;孙瑞洁;韩光

关键词:14-去氧穿心莲内酯, 血浆蛋白, 结合率, 超滤, HPLC
摘要:目的 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3.88 ±2.16)和(95.55±0.83)%.结论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均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无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膜分离技术在痔炎消颗粒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痔炎消颗粒的分离纯化,改善水提醇沉工艺耗用乙醇多、生产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缺陷.方法 以膜通量、干膏收率和芦丁含有量转移率为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和超滤膜的膜滤工艺.结果 选择孔径为0.2 μm的无机陶瓷膜,温度40 ~50℃,操作压力0.10~0.12 MPa的条件以及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管式超滤膜.在温度30 ~ 35℃,操作压力0.30~0.40 MPa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少痔炎消颗粒中的杂质,同时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结论 采用膜分离技术替代痔炎消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时,既能避免醇沉工艺的缺陷,又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作者:翟小玲;黎志坚;徐娟;蒋莉娟;许招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黄口服液近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模型建立

    目的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有量,并建立相关性模型用于定量分析.方法 采集30批银黄口服液的近红外光谱数据,HPLC和偏小二乘法建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相关性模型.结果 绿原酸和黄芩苷的佳波段均为9401.6~7 826 cm-1,R2分别为0.985 2和0.988 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2 96和0.018,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8.23和9.27.将该模型应用于检测两者的含有量时,其预测值的马氏距离(Mash distance)均小于1,相对误差分别为2.12%和1.67%.结论 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银黄口服液的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作者:张叶霞;潘金火;蔡宝昌;秦昆明;刘晓;王靥润;严国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猕猴桃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反相ODS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1)、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中华猕猴桃果实中分离得到.

    作者:马凤爱;吴德玲;许凤清;张伟;任亚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考察八角茴香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以莽草酸含有量为指标,优选去挥发油八角茴香的水煎煮工艺.结果 挥发油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1>8,β-CD>水=1>6,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1.5h;去挥发油药材的水煎煮佳条件为加水量15倍,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结论 该工艺能有效提取利用挥发油和莽草酸,为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谢滟;黄丽贞;廖敏君;曾伊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豆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目的 以广豆根为原料,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进行3因素5水平星点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广豆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DPPH法研究纯化前后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 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30 min,液料比20∶1 (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2.71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而且,纯化前后的广豆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 该工艺简单、可行,而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作者:兰艳素;王爱东;牛江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研究荷叶炒炭工艺

    目的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研究荷叶的炒炭工艺.方法 应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探讨佳炮制温度.基于热分析数据,采用HPLC法对不同炒炭工艺下荷叶中槲皮素的含有量进行测定.结果 佳条件为荷叶10 g,投料温度200℃,炮制温度(280±10)℃,翻炒8 min,槲皮素含有量2.568 mg/g.结论 热分析技术和HPLC法可应用于荷叶炒炭工艺.

    作者:马俊楠;孟祥龙;薛非非;张欣;李坤;王明芳;张朔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肾疗更浸膏对去势更年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补肾疗更浸膏对去势更年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手术摘除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复制更年期综合征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坤泰胶囊组,补肾疗更浸膏低、中、高剂量组.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水平;取下丘脑测定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取双侧子宫称湿重计算脏器指数;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补肾疗更浸膏可有效升高模型大鼠血清E2 (P<0.05,P<0.01)水平,降低GnRH(P<0.05,P<0.01)、LH (P <0.05,P<0.01)、FSH (P <0.05)、T(P<0.05,P<0.01)水平,有效降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DA(P<0.05,P<0.01)、NE (P <0.05,P<0.01)、5-HT(P<0.05,P<0.01)、5-HIAA (P< 0.05,P<0.01)水平,并可升高模型大鼠子宫系数(P<0.05),增加子宫内膜厚度(P<0.05).结论 补肾疗更浸膏可通过调节血液性激素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增强子宫功能,改善去势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状态,从而有效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更年期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作者:阳松威;郭建生;王晓倩;刘顶鼎;黄琳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丸(黄芪、白术、陈皮等)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mRNA表达的影响,评估其对UC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对照组,补中益气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3%葡聚糖硫酸钠(DSS)造模;正常组、模型组每日给予蒸馏水0.01 mL/g;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柳氮磺砒啶1.33 g/kg;补中益气丸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补中益气丸12、6、3 g/kg,连续给药7d后,提取结肠样本,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肠粘膜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病理检测显示结肠上皮糜烂、出血、多病灶浅溃疡、大量炎细胞浸润,而给药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症状.与空白组、柳氮磺砒啶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lrp3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补中益气丸各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其它各组比较,模型组Asc、caspase-1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补中益气丸对DSS诱导小鼠UC有一定预防作用,其虽未能抑制Nlrp3表达,却能明显抑制Asc、caspse-1表达,提示其对小鼠UC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Asc、caspase-1表达,阻断Nlrp3炎性体装配有关.

    作者:罗书;李燕舞;巫燕莉;杜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红花混悬液抗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红花混悬液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以D-GalN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红花混悬液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病理作用变化.结果 红花混悬液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血清和肝组织GSH-Px含有量,降低细胞凋亡程度,有效减轻D-GalN所致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抑制肝细胞凋亡是红花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娜仁满都拉;白梅荣;桂荣;乌日汉;巴根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目的 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 超滤法和HPLC法测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与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3.88 ±2.16)和(95.55±0.83)%.结论 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均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无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张二锋;赵军利;杨静;孙瑞洁;韩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VIP、CNKI、CBM和Wan Fang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和评价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合计3 0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COPD在总有效率[OR =3.39,95% CI (2.64,4.34),P<0.000 0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WMD=8.67,95% CI (5.62,11.71),P<0.000 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 [WMD=6.17,95% CI (3.31,9.02),P<0.000 1]、氧分压(PaO2) [WMD=6.45,95% CI (4.26,8.64),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 [WMD=4.35,95% CI (3.17,5.52),P<0.000 01]、C反应蛋白(CRP) [WMD=13.36,95% CI (9.95,16.77),P<0.00001]、酸碱度(pH) [WMD=0.03,95% CI (0.02,0.04),P<0.000 01]、白细胞总数(WBC) [WMD=2.11,95% CI (1.64,2.58),P<0.000 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 [WMD=5.18,95% CI (3.49,6.86),P<0.000 01]和住院时间[WMD=-4.77,95% CI(-6.33,-3.22),P<0.000 01]等指标上优于单用常规治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作者:连宝涛;刘枚芳;徐景利;郭震浪;邓超英;陈贤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点给药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红参、麦冬、五味子)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前10 min给予益气复脉组(益气复脉+10 min),益气复脉-0 min组,缺血后10、20、30 min给予益气复脉组(益气复脉-10 min、益气复脉-20 min、益气复脉-30 min)以及维拉帕米(Verapamil)组,分别在缺血前10 min及缺血后0、10、20、30 min腹腔注射给予益气复脉(1.067 g/kg),以及缺血后20 min给予Verapamil(1.85 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氯化钠注射液.在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后,采用小动物高频彩色超声(US)测定心脏功能,红四氮唑法测定心脏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 益气复脉各时间点给药均可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降低心脏梗死面积(P<0.01);一定程度提高心脏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LDH及CK活性(P<0.05,P<0.01).除益气复脉+10 min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益气复脉显著改善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0.01);益气复脉-20 min组、益气复脉-30 min组与益气复脉其他组相比,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气复脉能有效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在缺血后20 min和30 min给予更有效.

    作者:郑显杰;庞力智;韩玉潇;李芳;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UHPLC法同时测定六味香连胶囊中5种成分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法同时测定六味香连胶囊(木香、盐酸小檗碱、枳实等)中柚皮苷、橙皮苷、盐酸小檗碱、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XDB-C1s色谱柱(4.6 mm×50 mm,1.8 μm);乙腈(A)-0.2%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4 nm;进样体积1μL;柱温40℃.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盐酸小檗碱、和厚朴酚、厚朴酚分别在3.78~189.20 μg/mL(r=0.999 5)、1.28~64.00μg/mL(r=0.999 5)、26.78~1 339.20 μg/mL(r=0.999 7)、1.48~74.00 μg/mL(r=0.999 5)、1.33 ~ 66.60μg/mL(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8%、99.0%、99.6%、98.7、100.1%,RSD分别为1.7%、1.6%、1.4%、2.2%、1.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香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晨煖;罗跃华;陈伟康;郑东昆;黄惠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芍利胆片的利胆解痉与胃肠动力作用

    目的 观察延芍利胆片(白芍、延胡索、当归等)对大鼠、小鼠和家兔的利胆解痉与胃肠动力作用.方法 以复方胆通片、曲匹布通片为对照药,采用导管引流与胆囊称重两种方法,观察延芍利胆片对健康大鼠、小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采用吗啡致Oddis括约肌痉挛模型,阿托品为对照药,观察该制剂对家兔胆总管括约肌阻抗、括约肌张力以及胆汁流量的影响.以复方胆通片为对照药,观察该制剂对小鼠肠炭末推进率与胃中甲基橙残留率的影响.结果 延芍利胆片能有效增加大鼠、小鼠、家兔的胆汁流量,降低家兔胆总管括约肌阻抗与肌张力,并能降低小鼠的肠推进率,抑制小鼠胃排空运动.结论 延芍利胆片具有良好的利胆解痉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健脾功效.

    作者:余娜;朱克俭;李勇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鹿鞭DNA指纹鉴定方法

    目的 研究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鹿鞭DNA指纹鉴定方法.方法 盐析法提取梅花鹿鞭、马鹿鞭、驯鹿鞭和赤鹿鞭的线粒体DNA,对序列为GAGCGTCGAA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其产物,再对所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 梅花鹿鞭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马鹿鞭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与驯鹿鞭和赤鹿鞭有明显差异.而且,其相似度均小于0.7.结论 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梅花鹿鞭、马鹿鞭及其伪品(驯鹿鞭、赤鹿鞭).

    作者:苑广信;李梓僮;张丽华;盛瑜;李洪宇;李坦;孙新;李明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载高乌甲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目的 制备载高乌甲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微乳液-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产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 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34 nm,在30 h内稳定.高乌甲素的包封产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5.34 0.94)%、(2.25±0.08)%.结论 该工艺简便可靠,制备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作者:马君义;陈香玲;盛爱霞;宋丽萍;张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细叶杜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L.的化学成分.方法 细叶杜香的正丁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柱、HPLC柱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苷(1)、6-甲氧基香豆素-7-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β-谷甾醇(4)、山奈酚-3-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6)、flavanol glycoside (7)、芦丁(8).结论 化合物1、2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张洪财;王宇;霍研;刘树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泻肺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及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泻肺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泻肺汤防治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泻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经典的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射给药法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24 h后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泻肺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连续28 d.第29天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标本.比色法观察肺组织NO的含有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血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羟脯氨酸(Hyp)的含有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肺重及肺系数明显升高,肺组织的NO含有量和NOS的活性均明显升高、SOD的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CAT的活性明显降低、Hyp的含有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泻肺汤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各干预组大鼠肺重及肺系数明显下降,肺组织的NO含有量和NOS活性均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增强,血清中CAT的活性明显增强、Hyp的含有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泻肺汤对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呈现出量效关系.

    作者:安方玉;刘永琦;骆亚莉;李金田;刘雪松;史旭锋;余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二乙酰大黄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以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目的 制备二乙酰大黄酸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性能.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 k30)和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为辅料载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二乙酰大黄酸固体分散体,红外测定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二乙酰大黄酸>PVP k30>Poloxamer188的佳比例为2∶1∶1,该条件下制备二乙酰大黄酸固体分散体时,其体外溶出度在30 min达到了90%.差示扫描量热法显示,药物与辅料形成共聚物;红外分析显示,二乙酰大黄酸与两种辅料未形成氢键,结构未发生变化.结论 以PVP k30和Poloxamer188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提高二乙酰大黄酸的体外溶出度.

    作者:郝阳;黄家宇;张敏;李莉;白璐;母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成型性工艺

    目的 正交实验法优选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成型性工艺条件.方法 以辅料成型性、流动性、水分、吸湿性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出颗粒剂的优辅料,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 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糊精为辅料,浸膏粉与糊精配比为3∶2,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用量(g/mL)为1∶0.4,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h.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湿度控制在73%以下.结论 该工艺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而且合理方便,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付美丽;严铭铭;邵帅;吴程彦;刘畅;田双;尉忠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