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瑛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正天丸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降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张瑜;吴国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局限性感觉障碍以局部肢体麻木、疼痛,甚至感觉缺损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不仁或麻木,多因气虚失运,血虚不荣,风湿痹阻,痰瘀阻滞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以致皮肉筋脉失养而致.1998~2000年,笔者运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局限性感觉障碍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在综合法制备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基础上,以丽珠得乐组为对照,观察胃康胶囊高、低剂量组治疗后HP阳性率及对病理组织学、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基-前列腺素(6-Keto-PGT1α)、胃黏膜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胃康胶囊可改善HP相关性胃炎大鼠的病理表现,与模型组相比,胃康胶囊Hp感染率明显下降,并可调整血浆6-Keto-PGT1α/TXB2水平,提高胃黏膜SOD活性,降低MDA水平.结论胃康胶囊可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可能与其抗Hp、抗氧化、调节TXB2/6-Keto-PGF1α的平衡、改善胃黏膜血流等作用有关.
作者:于文涛;佘延芬;徐华洲;李国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7-04~2000-10,笔者采用传统中药治疗疣状胃炎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2000年,我们运用自拟鹿角橘核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赛仙;杨丽清;杨昭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3~2000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闭合性肋骨骨折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东;杨乃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3例同期用尼莫地平片或氟桂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黄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睑板腺炎是眼科中的常见病,系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临床若单纯西医治疗,复发率较高.1996~2000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复发性睑板腺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岭;崔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2~2000年,我们应用自拟温阳复窦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吉儒;胡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吴鞠通生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生经历了多次温疫流行时期,很多亲人死于温病,因而致力于温热病的研究,潜心钻研叶天士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考之<内经》、<伤寒论》诸书,纵观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著成<温病条辨》一书,在温热病的治疗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就其学术思想浅谈如次.
作者:贾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顽症.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失调、肠内黏膜血管壁纤维增厚,血液循环不畅有关[1].属于中医学久泻、休息痢、肠癖范畴.多因感染、饮食不节、精神刺激而诱发.1993-06~1999-11,笔者应用中药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5~2000年,笔者采用自拟清热湿化汤内服和外用中药内外合治宫颈糜烂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85~2000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呃逆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整复后的肢体骨折、骨软骨炎、疲劳性骨膜炎等闭合性骨损伤是运动员和普通人群常见疾患.我们采用梅花针配合骨伤名家刘寿山先生的接骨散[1]外敷为主治疗闭合性骨损伤4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贺长乐;姜少伟;刘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老年焦虑性神经症属老年期神经症范畴.1995~1999年,我们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焦虑性神经症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晓彤;王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肾病综合征是病因、病理表现不同,而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属中医水肿范畴.病因多与感受风、寒、湿、疮毒,或饮食内伤、情志不和有关.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调,尤以脾虚土不制水,肾虚水无所主有关.由于其病程长,合并症多,容易反复,治疗比较困难.因此,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如预防感冒、劳累、防止疾病反复显得格外重要.1999~2000年,我科以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为依据,采取辨证施护,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病情,掌握护理工作的主动权,使许多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文珍;张生华;安慧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2000年,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先兆流产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70~2000年,笔者应用清热除湿法治疗因湿热之邪引起的干燥综合征1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8-03~2000-03,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学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3-10~2000-10,我们运用自拟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国强;王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