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昌华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1966~2000年,笔者运用自拟归首肉仁汤加减治疗便秘300例,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38例,女162例;年龄小10岁,大82岁,其中10~30岁9例,20~40岁53例,40~60岁94例,>60岁144例;病程短2个月,长20年.
作者:王凤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8~2000年,笔者运用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61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5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11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男23例,女38例;年龄15~65岁,平均31.23岁;病程<1年33例,1~5年19例,>5年9例.对照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16~64岁,平均33.02岁;病程<1年27例,1~5年20例,>5年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位、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游昌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年龄多为25~45岁.1996~2000年,我科采用消癖口服液配合微电脑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18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根据不同病证,可出现不同热型、舌苔和脉象.护理人员应学会辨证,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不失时机地进行处理.现将外感表证、里热证及内伤发热的辨证施护分述如下.
作者:万淑霞;王月玲;周淑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89~2000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不孕症3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评分细则与附件>[1]确定无排卵、输卵管不通、免疫性不孕等为不孕症疑难病.
作者:伊琴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玫瑰糠疹相当于中医的风热疮(<外科启玄>),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有特征性皮损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病程4~6周,也有顽固者可持续数月甚至1年.治疗上一般对症处理.1999-04~2001-03,笔者运用清营汤颗粒剂治疗玫瑰糠疹21例,并与西药治疗1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左归丸为<景岳全书>载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构杞子、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版胶组成.全方有滋阴补肾之功,主治肾阴不足诸证.笔者临床应用左归丸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于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瘀血腰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可由跌仆外伤,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摒气闪挫等原因,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致.1996~2000年,笔者运用艾灸方法治疗瘀血腰痛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风湿性心瓣膜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加重,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心功能不全,后心功能失代偿,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多发于女性,约1/3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为1%,2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瓣膜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锋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8-05~2000-11,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并与西药配合灌藻肠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世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消毒利黄汤口服,对照组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和降至正常所需要日数.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平均下降(50.15±25.24)μmol/L,降至正常所需日数(4.8±2.5)d;对照组分别为(37.94±21.56)μmol/L和(6.1±4.6)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毕秀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许芝银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甲状腺学会主任委员.从事甲状腺疾病的研究30余年,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我们有幸侍诊于侧,现将许老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浅述如下.
作者:吴晓霞;贾红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6~2000年,我们应用自拟消脂愈肝胶囊治疗脂肪肝50例,并与烟酸肌醇脂治疗脂肪肝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均经B超显示肝大,有明显衰减波确诊为脂肪肝.分为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大70岁,小21岁,平均42岁;甘油三酯增高者34例,胆固醇增高者23例,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32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大62岁,小25岁,平均38岁;甘油三酯增高者15例,胆固醇增高者15例;丙酮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16例.部分病例出现肝区胀痛或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2组在年龄、性别及血脂检测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湘江;何继红;杨洪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9~2000年,笔者应用黄柏地榆溶液与倒膜法相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69例,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9例,其中酒渣鼻11例,痤疮35例,脂溢性皮炎23例;男29例,女40例;年龄16~69岁,平均31岁;病程2周~5年;皮损均在面部.酒渣鼻选择Ⅰ期或Ⅱ型患者,表现为鼻部皮肤弥漫性潮红伴有少量毛细血管扩张,或有炎性毛囊性丘疹及脓疱;痤疮选择炎症性寻常性痤疮及轻度聚合性痤疮;脂溢性皮炎均选择面部单纯性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观察.诊断符合文献[1]中诊断标准.
作者:张美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股骨头内压增高、缺血、畸形等病理变化,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1996~2000年,笔者运用股骨Ⅰ号、Ⅱ号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105例分为治疗组70例采用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5例用复方双花口服液治疗.2组均5日为1个疗程.结果2组疗效及2组痊愈率加显效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疗效确切.
作者:朱先康;汪受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在青春期发生,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属于祖国医学酒刺范畴[1].1999-08~2001-08,我们应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口服中药玉容汤治疗痤疮35例,并与口服牛黄解毒片、四环素、维生素B6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夕;高秀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77例采用西药灌肠和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灌肠液中加入中药灌肠液,并口服中药汤剂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并随诊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4%,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6.6%.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1.6%,对照组为32.4%,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周云祥;周玉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1~2000年,我们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220例,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20例中,年龄大66岁,小42岁;病程<1年59例,1~3年128例,>3年33例.
作者:李秀娟;韩德元;于士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梅尼埃病,又称内耳眩晕病.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所引起的以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性平衡感觉失常为主症的疾病.1995~2000年,笔者运用夏蒲降逆汤治疗梅尼埃病68例,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作者:庄海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