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支气管哮喘免疫调节效应的观察与机理探讨

沈利华;吴萍玲;邱潮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卡介菌多糖核酸, 穴位注射, 免疫调节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简称PSN)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免疫调节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用PSN足三里、肺俞和定喘穴位注射;对照组用PSN肌肉注射.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过低的CD8+升高(P<0.01),CD+4/CD8+比值减小(P<0.01),IgE明显下降(P<0.01),C3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PSN出现作用的时间及效果优于肌肉注射.穴位注射不是直接地作用于致病因子、病变组织,而是经针、药、穴位和经络协同并通过神经或经过血液终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而产生整体性、双向性调整作用.
河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野生动植物入药受限应及早应对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常香石核汤治疗梅核气47例

    梅核气病名首见于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其证以咽中有梗塞感,如梅核梗于咽中,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等症为主要表现.病程缠绵,时发时止,数载难愈.西医中慢性咽炎、食管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可属梅核气范畴.笔者应用我县名老中医翁汉池先师自拟的常香石核汤治疗梅核气4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其中男8例,女39例;年龄小16岁,大71岁;病程长18年,短6个月;其中慢性咽炎9例,食管痉挛7例,胃神经官能症12例,癔病15例,其他4例.

    作者:林伯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药甲氨喋呤(MTX)单次静脉点滴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从243例异位妊娠中随机抽取36例(有保守治疗适应症),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18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煎服与甲氨喋呤5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一次性静脉点滴治疗.中药治疗组(B组)单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用药后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一般情况,隔日测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次阴性和定期测血β-HCC、B超检查直至正常.结果 A组2例保守治疗失败,成功率达88.89%.B组11例保守治疗失效,成功率达38.89%,成功率A组优于B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发挥了中西药各自的效果,起到了协同、互补的作用,增强了杀胚的力度,使血β-HCG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包块消失所需要的时间缩短,疗效明显增高.

    作者:薛萍;赵赛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利胆活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8例

    1996~1999年,笔者运用利胆活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19~66岁,平均40岁;病程1~5年17例,>5年31例.临床表现:右胁肋或右上腹胀痛反复发作,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其中疼痛向右肩胛部放射者21例,伴口苦者32例,伴大便秘结者28例,伴呕吐者8例,伴恶寒发热者15例,伴有胆囊结石者10例.经B超检查均具有胆囊壁增厚、模糊和后壁回声差的共同特点.

    作者:李学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解酒护胀饮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病理组织学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解酒护肝饮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益肝灵、葛花解酲汤为对照,采用白酒灌胃造模,治疗给药后,于各组大鼠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模型组肝正常组织结构消失,小叶界限不清,细胞索紊乱,大部分肝窦消失,肝细胞呈中到重度水肿,以至灶状坏死.多数细胞核体积缩小、深染,核膜轻度皱缩;解酒护肝饮治疗组小叶结构清晰,细胞索排列整齐,但肝窦轻度狭窄.肝细胞损伤较轻,或仅有轻度浊肿及胞浆疏松.结论解酒护肝饮能有效治疗酒精性肝损伤.

    作者:杨牧祥;甄彦君;田元祥;李荣彦;李国明;冀绪;徐慧明;马全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

    1993~1998年,我们运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和泼尼松联合应用治疗6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教材[1]和文献[2].1.1.2 中医诊断标准脾胃虚弱兼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兼气滞血瘀证辨证标准参照文献[2].1.2 一般情况共观察130例,分为2组.治疗组68例中,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26.1±4.2)岁;病程2~6年,平均(2.9±1.2)年;对照组62例中,男42例,女20例;平均年龄(26.4±4.1)岁;病程2~5年,平均(2.8±1.1)年.

    作者:熊初利;曾日古;熊初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伤寒论》恶风恶寒症状辨析

    恶风与恶寒是很常见的自觉症状,<内经>中就有描述.风邪与寒邪虽然经常相提并论,但恶风与恶寒却是感觉不同、表现不同、所提示的病理意义亦不同的两个必须加以分辨的症状,<伤寒论>中论述甚多,并以此二者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来分辨性质不同的证候,进行迥然不同的治疗.但后世对此分辨不够严谨,甚至认为恶风、恶寒只是轻重分别而已,因此,笔者就<伤寒论>范围,对恶风、恶寒从症状表现、证候性质方面进行辨析与讨论.

    作者:边玉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辨证施治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灼口综合征47例

    灼口综合征(BMS)是指发于口腔黏膜(多见于舌部)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组织病理学损害特征.也有学者称其为口腔黏膜感觉异常,如果烧灼疼痛以舌为主,又称舌痛症.BMS大都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癌、内分泌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营养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尚无特效办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心理疏导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侯燕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运动针灸并用水针耳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7例疗效观察

    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风寒湿邪乘劳倦、睡眠、外伤时侵入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而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气作用失常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有单侧发作和两侧交替发作两种,尤其以单侧发作为常见.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也称漏肩风或肩凝症、五十肩等.肩周炎初期以肩关节为主,可向颈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肩关节疼痛呈不同程度的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局部按压有广泛性疼痛.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随着功能障碍加重而疼痛程度减轻,肩关节肌肉可出现萎缩.笔者采用运动针灸法并用水针、耳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7例,并与单纯针灸法治疗50例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华肝灵胶囊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白蛋白和γ球蛋白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显著异常.因此我们用HA、LN、CⅣ、白蛋白和γ球蛋白作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观察中华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变的疗效.1 一般资料5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42.7±12.63)岁;其中慢性肝炎12例,肝硬变15例.对照组27例中,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41.34±36.23)岁;其中慢性肝炎12例,肝硬变15例.

    作者:陈凯红;钱兴南;张波;姚上志;张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针刺列缺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1996~1999年,笔者单纯针刺列缺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产后尿潴留30例,年龄大32岁,小22岁;经产妇10例,初产妇20例;行导尿术26例,未行导尿术4例;病程长4日,短12 h.

    作者:欧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愈肠液加健脾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原因和致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1995-06~1996-C6,我们以愈肠液保留灌肠加健脾丸口服治疗UC,并与口服强地松加氟哌酸治疗UC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3例,治疗前后均经大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6~55岁,平均42.8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5.8年;腹泻6例,便秘1例,黏液和(或)脓血便12例,腹痛16例,左下腹压痛13例,里急后重10例.对照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54岁,平均42.2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5.4年;腹泻15例,便秘1例,黏液和(或)脓血便12例,腹痛16例,左下腹压痛12例,里急后重8例.2组均有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体重不同程度减轻等症状.治疗前均经过其它治疗,疗效欠佳.全部病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粗糙或呈细颗粒状,不同程度地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22例可见肠黏膜糜烂,黏稠分泌物附着,8例可见黏膜溃疡形成,5例可见点状出血.

    作者:张晓云;毛宇湘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A组2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B组23例使用激素加西药.结果 A组与B组存活率及死亡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重型肝炎行之有效的治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不能控制重型肝炎病情发展,相反会增加出血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使病情复杂化.

    作者:陈芳海;陈军;李淑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

    1991-01~1997-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治疗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4.4岁;肝炎后肝硬变25例,酒精性肝硬变2例,原因不明肝硬变5例;初次出血19例,2次及2次以上出血者10例,脾切除加断流术后3例.对照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6~70岁,平均52.3岁;肝炎后肝硬变20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原因不明肝硬变5例;初次出血者25例,2次及2次以上出血者3例.

    作者:余家盘;张锡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自拟定眩汤治疗梅尼埃病120例

    梅尼埃病又称耳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1998~1999年,我们运用自拟定眩汤治疗梅尼埃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12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82例;年龄小29岁,大70岁;病程短2 h,长10年;均在急性发作期就诊.1.2 诊断依据均依据文献[1]确定诊断.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感觉身体向一侧倾倒,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耳堵塞感,恶心呕吐,自发性眼球震颤.84例经耳鼻喉科明确诊断,60例因眩晕、呕吐较为剧烈,行颅脑CT检查,排除了颅脑占位病变,48例中年以上患者,行脑彩超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

    作者:董军杰;李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运用系统护理程序对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经常由于环境和过敏源等因素而诱发,而哮喘持续状态时病人往往产生濒死感而产生恐惧.通过运用系统护理理论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了解有关疾病,增强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健康素质,消除紧张情绪,降低发病率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方法1.1 评估在病人人院后护士要了解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史、诱发因素以及对哮喘的认识程度.

    作者:孙艳平;周俊鸿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40例

    1995~1999年,笔者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6~68岁,平均51岁;病程2~4年.临床表现四肢手足麻痒感者23例,灼热感者19例,疼痛及疼痛过敏者15例,膝腱反射减弱者8例,肤色改变、浮肿出汗者19例;应用降糖药物治疗者36例,加用胰岛素治疗者4例;有糖尿病症状多食、多饮、多尿、口渴者24例;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者16例;伴神疲乏力者36例.

    作者:王又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地蛇洗剂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86例

    1996~1998年,我们自拟地蛇洗剂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86例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6~16岁26例,27~50岁31例,>50岁29例.1.2 诊断标准 主症:肛门瘙痒,夜间阵发性加重.检查:肛门皱襞肥厚,皮肤湿润、破溃和血痂,色素减退或沉着.病程长者可见苔藓样湿疹样改变.

    作者:苏尚先;芶祯学;刘雪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芎麻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具有病程长,较难治愈等特点.目前虽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效果均不太理想.近几年来,我们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自拟芎麻止痛汤治疗偏头痛87例,并随机以正天丸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足;刘亚娴;邢彦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并与西药尼莫地平片治疗28例对照.结果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具有祛风化瘀通络作用,确有缓解头痛和改善临床症状的功效.

    作者:陆克勤;杨燕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河北中医杂志

河北中医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