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芳;王凤丽;王月华
视频显示终端(VDT)综合征,即由于长时间使用VDT操作而出现的眼干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一组疾病,又称VDT视疲劳.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变化、视频终端普及、工作节奏加快等原因,VDT视疲劳呈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而中医在治疗VDT视疲劳上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用口服中药、中药滴眼液、按摩、针灸等取得了一定疗效.笔者采用自拟疏肝明目组方,使用眼部超声雾化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马忠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板蓝根胶囊是有板蓝根片改剂型而来,是由板蓝根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为了进一步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精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作者:王国振;王焕;陆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院校学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栋梁.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然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还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哲学素质.
作者:牛彦平;牛素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血清汤对药物性流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停经≤49天的健康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服宫血清汤,对照组120例口服新生化颗粒.比较相同疗程两组的治疗前后出血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疗程治疗药流后出血及月经恢复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血清汤疗效优于新生化颗粒.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结肠癌由于对现有抗癌药物缺乏敏感性,目前的化疗没有满意的效果.笔者根据结肠癌患者正虚邪实的特点,用中药扶正抗癌方结合生物免疫治疗结肠癌,取得可喜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绛辉;裴林;孙国强;王敬;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验诊断学检查指标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中的应用,探索实验诊断学对于中医学的价值.方法:参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提取分析其中的实验诊断学内容.结果:诊断依据标准中,9个中医学科均涉及实验诊断学内容,397个中医病种有144个涉及,其中以中医内科多(85.5%),以中医骨伤科少(5.3%);实验项目以血液细胞分析多,其次是细菌培养和血沉等;疗效评定标准中,中医内科病种涉及实验诊断学比率高(70.9%),且仍以血液细胞分析多;但在证侯分类标准中,实验诊断学内容较少.结论:实验诊断学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其对中医辨病及疗效评定有重要价值,并趋成熟,但对于辨证应用尚需研究.
作者:梁文杰;方朝义;沈莉;张培楠;张旭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笔者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微杳;卫永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抗骨增生片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的影响,探讨抗骨增生片是否能调节关节软骨MMP-1及TIMP-1的表达而起到对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抗骨增生片组(C).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C 组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及软骨中MMP-1、TIMP-1的表达.结果:C组软骨病理损害程度轻于B组(P<0.05),MMP-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TIMP-1表达高于B组(P<0.05).结论:抗骨增生片能减轻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其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与调节MMP-1及TIMP-1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学永;王志文;赵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病程长可累及小血管并引起全身多种组织的广泛损伤,形成糖尿病心、脑、肾、眼和末梢神经等部位的并发症.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为常见,这也是糖尿病导致眼部损害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DRP按其病变可分为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和增殖期三阶段[1],后两期对视力的损害往往很重,而且病情难于控制,通常需要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预后差.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仕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焦平教授现为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笔者有幸成为焦平教授学术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二年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今就焦平教授学术思想予以初步探讨.1 提倡勤学经典奠定坚实基础 焦师执教业医30余年,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选读经典,深研理论,妙探临床,由他主编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家丛书-马新云分册>全面介绍了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马新云教授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从古到今,从理论到实践,深深缀记,点点笔锋,似鱼龙摆尾,深入浅出.
作者:蔡冀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笔者用自拟中药七黄粉为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与排除标准[1] ①呕吐液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吐血量多者可呈鲜红色,多夹有食物残渣,混有胃液.②初起常有恶心,胃脘不适或疼痛.吐血量多者头晕心慌,汗出肢冷,甚或晕厥.③脘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④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⑤胃肠X线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病灶部位及性质.⑥肝功能、甲胎蛋白测定、癌胚抗原及胆、胰、肝、脾B超等检查排除肝脏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吐血.
作者:忻胜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胃组织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药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活血化瘀组、雷尼替丁组,连续给药治疗14天,采用RIA法测定血清及胃组织中E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中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尼替丁组、活血化瘀组胃组织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血清EGF含量明显增高(P<0.05),雷尼替丁组、活血化瘀组EGFR的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活血化瘀组EGFR的积分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增高胃组织和血清中的EGF及EGFR的表达,其EGF通过与其受体EGFR结合而起到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作者:白建乐;张书金;刘建平;杨世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钩藤决明方联合西药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盐酸贝那普利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不再加用其它药物,治疗组加用钩藤决明方,每日1剂,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及SO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钩藤决明方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能明显降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升高血浆SOD.
作者:郭立芳;王凤丽;王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方法:应用乳腺癌MDA231细胞株,经培养传代后,种植给提前血瘀证造模成功的裸鼠,并采用麝香酮灌胃干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麝香酮干预的肿瘤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麝香酮可明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预示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郭少贤;刘永惠;常靖;夏欣欣;王瑞;华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该方由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半夏、甘草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太阳病之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咳喘,胸脘痞闷,或干呕,或小便不利,苔白滑,脉浮紧等.随着对经方研究的深入,该方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丁明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中药组、中药全程配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组,21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评估患者体力状况、体重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中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患者NK细胞、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化疗组患者NK细胞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CD+4/CD+8则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3组对比,NK细胞、CD+4/CD+8治疗前后中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卡氏评分及体重均较治疗前增加,而化疗组则均呈下降趋势;临床症状积分提示3组均呈下降趋势,但应用中药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并且应用中药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及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化疗组.结论:健脾消癥中药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乳腺肿块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据报道,其有2%~4%可能发生癌变.[1]而肝气郁结型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9年7月,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追踪观察变化,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嘉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从脾胃入手组成的中药方剂戊己方对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给予戊己方,同时与一定数量的不用中药的患者进行对照,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空腹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戊己方组在症状积分、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戊己方对糖尿病有良好效果,从脾胃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可行.
作者:孟祥峰;陆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方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24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用中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方配合全身化疗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化疗组对照,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Karnofsky评分、体重(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疼痛症状评价缓解情况等,均较对照组明显为优(P<0.05).结论: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方对晚期肿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作者:杜才聚;王同林;郭银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王好古,字进之,古赵州人(今赵县),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易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与李东垣同学于易水张元素,张氏殁后,王好古又师从李东垣,自谓得师不传之秘,成为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一位名医.[1]
作者:贾云芳;董尚朴;侯仙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