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衍进;马居里;王郁金;王惠玲
目的:建立SPE-HPLC法测定胃肠宁片(布渣叶,辣蓼,番石榴叶,火炭母,功劳木)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3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选用WCX弱阳离子交换柱用于固相萃取,HPLC采用Hvydro-RP 80A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pH2.8)(27:73)为流动相,柱温为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分别在3.443 7~6.887 4 ng(r=1.000 0)、2.306~23.060 ng(r=1.000 0)和2.361 3~23.613 5 n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9.71%(RSD为0.85%)、100.32%(RSD为0.98%)和100.32%(RSD为1.09%)(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胃肠宁片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丘明明;黄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蝎素组分Ⅲ(SVC-Ⅲ)对Jurkat细胞NF-kB通路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1、1.0、10、100ns/mL)SVCⅢ刺激Jurkat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KK1和IkBa mRNA表达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NF-kB活化情况.结果:低剂量的SVC-Ⅲ(0.1、1.0 ng/mL)对IKK1、IkBa及NF-kB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ng/mL促进作用强,中、高剂量SVC-Ⅲ(10ng/mL、100 ng/mL)对IKK1、IkBa及NF-kB则有抑制作用.结论:不同剂量的SVC-Ⅲ对NF-kB呈现活化或抑制作用,因此对T淋巴细胞中NF-kB通路的调节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赵永新;宋向凤;郭继强;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30~40 min,B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35℃.结果: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秋英苷、蒙花苷、木犀草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2 4~2.448 μg(r=0.999 84)、0.027 2~0.544 μg(r=0.999 88)、0.295 2~5.904μg(r=0.999 91)、0.056 4~1.128μg(r=0.999 90)、0.043~0.86μg(r=0.999 72)、0.262~5.24μg(r=0.999 91)和0.022~0.44μg(r=0.999 81).回收率分别为98.07%、98.73%、98.12%、98.59%、98.24%、98.75%和98.31%,RSD分别为1.96%、0.73%、1.01%、1.14%、1.10%、1.02%和1.00%(n=5).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7种有效成分,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于测定野菊花中有机酸类及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作者:吴明侠;王晶娟;张贵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检测中成药麻仁丸中使用伪品大黄充当正品大黄的专属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通过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四方面信息,对麻仁丸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与土大黄苷对照品的光谱、色谱及质谱行为的比较,对麻仁丸中是否含有土大黄苷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从而判断用伪品大黄充当正品大黄药用的情况.结果:在14批受试麻仁丸中检出10批中含有土大黄苷.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检测麻仁丸中非法使用伪品大黄的情况.
作者:孙爱萍;张西如;谷菲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YMC-Pack AQ C18,150 mm x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70:30),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6 nm.结果: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的平均含量为3.8%.没药烷吉酮在1~9 r/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异欧前胡素的平均含量为3.1%,r=0.999 9,在1~9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金砂中没药烷吉酮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作为紫金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王晓梅;汪鋆植;郭志勇;彭元莉;邹坤;但飞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梅花点舌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主治红肿疔痈初起.近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名方,现就上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孙守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维药香青兰滴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色谱鉴别,采用C18柱,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5%甲酸(20:80)、甲醇-0.4%磷酸(47:53),检测波长分别为324 nm及350 nm测定样品中田蓟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田蓟苷浓度在10.1~101.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2.21%,木犀草素在9.88~98.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为0.56%.结论:本方法可准确用来定性、定量检测,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可用于香青兰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承辉;邢建国;王新春;于宁;王云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和侵袭影响的可能机制,为肾癌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786-O细胞,以5、10、20、40 μmol/L姜黄素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技术等方法观察786-O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不同浓度姜黄素对786-O细胞的MMPs表达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的人肾癌786-O细胞,细胞的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随浓度增大可见凋亡特征性的DNA梯形条带更加清晰.Western blot蛋白电泳条带显示,随姜黄素浓度的逐渐增加,MMP2和MMP9条带的灰度逐渐降低.结论:姜黄素可以诱导人肾癌786-O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发挥抗侵袭作用.
作者:刘岩;张春阳;张大田;姜华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提取纯化甘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正交试验考察了甘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甘草总皂苷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甘草总皂苷佳提取工艺:加水量8倍,煎煮时间2 h,煎煮次数3次;HPD-300型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2 g生药/mL,上样量5 BV,50%乙醇洗脱6BV.结论:HPD-300树脂对甘草总皂苷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确定的吸附和洗脱条件易操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朱中佳;熊富良;张雪琼;冯井庆;高文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生黄芪、丹参、川芎、大黄和鳖甲)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制备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ng/mL)、干预1组(TGF-β1 5ng/mL+复.肾颗粒100 μg/mL)、干预2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500 μg/mL)、干预3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1 mg/mL).培养12、24、48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V型胶原蛋白(Col IV)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相对含量,Western-bloting法检测TAK1蛋白表达.结果:TGF-β1组细胞的增殖及Col IV含量、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 IV的含量、TAK1表达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中,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过程中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某些抑制因子抑制TAK1转录和表达.
作者:刘明龙;曾永祥;卢守燕;李建华;刘天喜;赵建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丹参粉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4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8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水溶性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64 4~2.630μg(r=0.999 9),0.007 420~0.118 7 μg(r=1.000 0),0.008 770~0.140 3μg(r=1.000 0),0.019 44~0.31l 0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1.6%(RSD为1.1%),原儿茶酸为102.2%(RSD为1.8%),原儿茶醛为101.3%(RSD为2.0%),迷迭香酸为100.9%(RSD为1.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4组分分离良好,可用于丹参粉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伟;张雪;褚文静;杜秀芳;许祺;黄喜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对比香附醋炙前后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7个产地香附生品和13批醋炙品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芦丁对照品在3.0 μg/mL~1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各产地香附饮片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其中河南产的含餐高,大多数产地含量在1.00%以上.醋炙品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结论:醋炙能增加香附有效部位总黄酮的溶出.本研究从香附非挥发性成分方面为全面探讨香附炮制的目的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李英霞;韩莉;藏晔;武玉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急性子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柱(250 mm x4.6mm,5 μm),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5 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急性子中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标定出12个共有峰;对11个不同产地急性子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比较,相似度达到0.85以上.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可行性强,可用于急性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巍;鞠成国;朱旭;赵焕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和比较一年期和二年期生长的人工种植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HPLC和UV法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含量,并与市售成品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生长期从一年增加到二年间,蒽醌类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大黑沟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游离大黄素甲醚含量已接近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大黑沟和群加种植的一年期大黄中结合大黄酸的含量均高于市售成品大黄的含量.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一年期人工种植唐吉特大黄资源开发,可望取代野生唐吉特大黄提供依据.
作者:周利;陈桂琛;史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新建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苦荞中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分析方法.方法:用Diamonsil-C18(4.6 mm 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2%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5 nm.结果: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200 g/mL,2~16 g/mL,1~12 g/mL,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结论:应用该方法对17种不同产地和不同来源苦荞的主要黄酮进行测定,为寻找利用高含量黄酮特性的荞麦提供了可能,为以后品质性状的选择或杂交选育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兴富;黎其万;刘宏程;王继良;孙浩岩;邵金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药效及药理学作用剂量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两种饮片对小鼠肝脏、脾脏、胸腺脏器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超微饮片5.07 g/kg与传统饮片10.14 g/kg剂量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超微饮片5.07 g/kg亦可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超微饮片10.14g/kg与传统饮片20.28g/kg剂量均可显著减轻肝损伤程度(P<0.05);小柴胡汤超微饮片5.07 g/kg剂量与传统饮片20.28 g/kg剂量可显著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临床使用量可减少至传统饮片使用量的1/2~1/4.
作者:张祥伟;陈佩虹;金晓艳;陈育尧;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豆科兔尾草属植物兔尾草[Uraria Legopodioides(L.)Desv.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各种柱色谱分离兔尾草的乙醇浸出物,对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所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3个化合物,他们分别是:皂草黄酮(V),野漆树苷(Ⅵ),3β,16β,22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I).结论:化合物I,V,Ⅵ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作者:杨小良;思秀玲;曲磊;严紫成;许学健;韦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借鉴粉体学评价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方法:采用国产球形微九造粒机制备麦冬皂苷微丸丸芯,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Mini Glatt 3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各项粉体学评价指标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挤出滚圆的优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30 Hz,滚圆转速45 Hz,滚圆时间6 min,制得的丸芯粉体学评价指标(圆整度、粒径分布、堆密度、脆碎度、收率)优良;12%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药理想,符合现行版药典肠溶制剂要求.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农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工艺简便,粉体学评价指标测定结果及体外释药性能评价表明成品符合质量要求,为中药缓控释制剂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制备方法及评价手段.
作者:朱莉;沈岚;冯怡;林晓;胡蓉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肠溶制剂是指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包于肠溶材料内,使其在胃中不崩解,而在肠的特定部位完全释放的一种制剂.近年来随着肠溶材料的不断发展,中药肠溶制剂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也有了长足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肠溶制剂的生理学基础、肠溶材料种类和肠溶制剂分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中药肠溶制剂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进朝;李进;高永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优选蒲公英中有机酸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的含量为测定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蒲公英中有机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提取工艺为80%乙醇,料液比为1:40,回流提取1.5 h.结论:优选出的佳提取上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蒲公英中有机酸类成分的提取.
作者:李喜凤;郝哲;邱天宝;许闽;余云辉;杜云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